清平樂中唯一的底層人士,道盡了窮人家的苦難

最近熱播劇《清平樂》中,梁元生是劇中唯一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從小不像權貴人家的孩子一樣,無憂無慮,衣食無憂,而是十歲幫婆婆做蜜餞,招呼客人遊刃有餘,慘遭家破人亡,卻依然鬥志昂揚,在清風樓做小二依然非常知足,如此人物,展現了這部電視劇對底層人物品質的褒揚,引得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不由反思。

這部劇中,我最喜歡的的角色,便是梁元生,喜歡他的懂事,喜歡他的勤勞,喜歡他不畏權貴,更喜歡,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無數普通百姓的影子。

清平樂中唯一的底層人士,道盡了窮人家的苦難

梁元生展示底層人物的勤勞、懂事

《清平樂》中,梁元生第一次出場是由於韓琦與惡勢力對抗,保護梁元生一家,梁元生為了和韓琦一起對付那些惡霸,準備拿起棍子,直面與他們對抗,此處展示了宋朝底層人物,在面對惡勢力是敢於反抗的精神。而梁元生作為梁家唯一一個身體健康的男性,他在父親臥病,母親剛生弟弟,婆婆年邁的情境下,勇於保護家人,體現了他從小懂得體恤家人的品格。

在韓琦與惡霸爭論之時,惡霸準備拿糞尿潑韓琦這一介書生,恰逢官家至此,教訓了惡霸,只見韓琦對當今朝廷有所不滿,便被官家拉著去吃蜜餞,而梁元生滿心歡喜,自己家沒有被惡霸趕走,又要在自家吃蜜餞,更是喜悅,婆婆命元生招呼客人,可以見得,梁元生雖只有七歲,但卻已經懂得為家裡分憂解難,照顧客人十分熟練,這不僅為他將來在清風樓當小二做鋪墊,更是展示了他在底層生活中,熟練掌握待客之道的技巧。

清平樂中唯一的底層人士,道盡了窮人家的苦難

席間,韓琦問元生:

你只有七歲,平時只幫忙,不讀書嗎?

元生回答:

爹爹平日教我讀書的,只不過,前幾日爹爹為了準備省試,累病了。

寥寥幾句話,卻道出了貧苦人家讀書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現狀。

這也暗示了,若元生家渡過這一段時間的困境,元生必定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帶著家人遠離這艱難的生活,可沒想到,官家因為喜歡吃這蜜餞果子,間接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清平樂中唯一的底層人士,道盡了窮人家的苦難

面對苦難,敢於挑起家庭重擔

後來,韓琦再見梁元生是在清風樓,他在與大臣吃飯的時候,無意中發現,酒樓裡的夥計是梁元生,而他與梁元生已經多年未見,沒想到會在這遇見他。

飯後,韓琦與元生相見,元生向韓琦談及家人,他們全家因為蜜餞果子材料上漲,再也買不起食材,商鋪倒閉,父親去世,而母親、弟弟、婆婆都寄居在舅舅家,靠著自己在清風樓掙得錢,維持生計。

此刻韓琦已經在朝為官,有權有錢,若元生真的想在韓琦這裡某得一份不錯的工作,定是可以的,但是元生沒有開口,而韓琦也只是說:

你以後若是有什麼困難,一定要告訴我,我會盡全力幫助你。

清平樂中唯一的底層人士,道盡了窮人家的苦難

遇到困難,不畏權勢,不求官

《清平樂》第14集,梁元生從南邊出差回來,給清風樓的乾孃張麗華帶回了酒方子和貨品,張麗華特別的高興,馬上給梁元生批假兩天,再準備晚飯慶祝一番。

誰料,元生還未來得及吃晚飯,就發現了弟弟元亨來的書信,得知舅舅家鬧瘟疫,元生害怕弟弟和母親出意外,就立馬趕到母親身邊。

結果發現舅舅一家只剩下舅母一人,母親和婆婆也死了,只剩下弟弟小元亨,卻被舅母與縣令勾結,賣了去宮裡做太監。

元生在這種情況下,知道告縣令不適,便去告提刑司,告舅母與縣令私通,販賣幼童,可是提刑司也不管。

清平樂中唯一的底層人士,道盡了窮人家的苦難

於是自己在無奈之下,綁架了縣令和舅母,後來,在韓琦的幫助下,公開了縣令謀財通姦,雖然官司打成功了,但弟弟卻只能在宮中做太監,自己也落了個動手打官、被流放充軍兩年的下場。

梁元生在這種情況下,先通過告官,期望得到合法權益,而不是先去通過韓琦,找關係解決這件事,可以看得出來,梁元生的正直品格。

再看梁元亨,他舉止端莊規矩,言語盡顯詩書風采,平日沉默寡言,不議別人是非,卻能夠很快記住教誨,知錯能改,足以見得元生作為哥哥對元亨的教導,可惜,他傾盡心力培養弟弟,卻還是沒能讓家人過得幸福。

這也是《清平樂》展現底層人士生計艱難,反映人物悲劇的點睛之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