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榆林70年#米脂这个“好地方” 迎来好日子~

微风拂过,叶绿花开,站在村里养猪合作社的门口回望,一条宽阔平整的道路蜿蜒而下,将村子连成一幅山水画——这里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解放全中国的出发点、米脂县杨家沟镇杨家沟村。

“养猪合作社和佳米驴合作社发展起来后,去年年底村里的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只剩4户兜底户,其余全部脱贫退出了。”驻村第一书记朱兆飞告诉记者,“杨家沟村党员干部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劲往一处使,扶真贫、真扶贫,交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答卷。”

“谁不想日子越来越好啊?”

“以前,明天和今天一个样;现在,一天一个大变样。”村里脱贫户王兴小说。

当记者见到王兴小的时候,他正在养猪场喂猪,小推车停在旁边,一铲子下去,满满的饲料铲向猪圈。王兴小是穷惯了的人,他的日子是从指甲缝里挤出来的。早些年,家里的几亩地就是他全部的营生,他常寻思做点别的,“可是年纪大了,营生不好找啊。”

杨家沟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村里也没有能致富的产业。年轻人外出务工寻找机会,老年人在家种地无奈受穷。

“我想着,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话虽如此王兴小其实很不甘心,“谁不想日子越来越好啊?做梦都想。”

脱贫攻坚让王兴小的梦想成了真。得知村里养猪合作社不仅吸收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而且还招人时,王兴小高兴极了。担任猪场饲养员每月工资3000元;去年入股分红家里每人到手1000多元。不忙的时候还能拾掇家里的几亩地,好像全身突然有了使不完的劲。

随着“杨家沟村养驴深加工合作社”和杨家沟旅游文化发展公司”的陆续成立,更多的“王兴小”被带动了起来。在杨家沟村的后山沟里,乡村绿色田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拧成一股绳,扶贫也就有劲了。”

脱贫攻坚工作的背后,有驻村干部的默默付出。

在暴雨后的满地泥浆中赤脚防洪,在烈日下和村民们一起为猪场添砖加瓦,在夏天仍阴冷的夜间需要裹棉大衣御寒的村部办公室里彻夜商讨村子今后的发展路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付出,使得驻村干部们在来村里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准确找到分布在多座山峁沟渠间的全村82户人家,可以随口说出村里每户人家的家庭情况、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

对此,杨家沟镇党委副书记姬斌心服口服:“他们驻村工作十分扎实,‘第一书记’朱兆飞还非常善于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他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感动了很多村民。”

而村民的感动,在村主任刘伟周这儿变成了佩服。

猪场建设之初,一向性子急躁的刘伟周几乎每天都会发脾气,有时是因为工程进度,有时是不满工程质量。但脾气发多了,效果却越来越差。“有一次朱书记对我说:‘伟周啊,遇事多思考一下再开口,也许效果会更好。’”刘伟周说,朱兆飞教他,遇事时,强制要求自己在心里默数一百个数,然后再做决定。“基本上数到六七十的时候就冷静下来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就不一样了。我觉得,这就是工作技巧。”

2017年10月,村里的第一个集体土猪养殖合作社建成投运。2018年7月17日,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举行了第一次分红大会,村民(包括贫困户)每股分红获得2000元红利,村集体二次分配人均获得500元红利,户均分红4000元。

“往后,好日子还多着呢!”

杨家沟村的变化,有的在面上,有的在点上。

村庄越来越美了。宽阔的水泥路延伸到了村民家门口,彻底告别了过去雨天的泥泞;饮水工程提升建设,村民“吃水”更方便了;路灯有了,照亮了老乡回家的路。村民蒋生龙说:“这路灯真亮堂,照得我心窝里也亮堂!”

2018年末,对杨家沟村来说,这个冬天不太冷。这年的10月18日,杨家沟村召开2018年贫困户脱贫退出民主评议会。经过35名村民代表民主评议,该村申请退出的78户贫困户全部符合退出要求,定为退出对象。至此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303人,至此已脱贫121户29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2%。杨家沟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这消息就敲响的锣鼓一样,大伙一听就不由得振奋起来了。”刘伟周说。

春天的气息催人奋进。2019年杨家沟村的建设新规划,已跃然纸上。发展壮大红色旅游、建设民宿农家乐.....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杨家沟的规划必将成为现实。

“往后,好日子还多着呢!”村里养猪殖合作社门口有一个广告牌,脱贫户张永芹指着上面的两行大字“听党话跟党走,幸福生活在前头”信心十足的对记者说。

见习记者 陈静仁 摄影/杨彬

#点赞榆林70年#米脂这个“好地方” 迎来好日子~

#点赞榆林70年#米脂这个“好地方” 迎来好日子~

#点赞榆林70年#米脂这个“好地方” 迎来好日子~

#点赞榆林70年#米脂这个“好地方” 迎来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