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入靜層次

練氣功重點是通過調心至少進入九大入靜的過程。重點是把心態調整到安靜、平靜、寧靜、定靜、虛靜、空靜、真靜、明靜、靈靜的狀態。


(1)安靜
平常要幹一行愛一行,不要好高鶩遠,不要朝三暮四。要培養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心理狀態。所從事的事情,所面對的事情,一定要從腳下做起,從今天做起,在生活中培養這種能夠安下心來的性格。不要急燥,不要煩躁,那怕你特別繁忙,那怕你今天晚上趕飛機,也不要著急,平常安於本職工作,安於你已經面臨的那件事情的全過程,那麼修練氣功就容易靜下來,坐能坐得住,站能站得住。一種非常安穩的狀態。
(2)平靜
由安靜進入平靜。平常待人接物要心平氣和,要善於尊重所有人,要善於利用中國文化中“精神文明”這一部分內容,包括古人所總結的有積極意義的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忠孝仁愛等等內容。在對所有人進行交往當中,不要輕易帶情緒,即或有情緒也要善於調節,調節到自己沒有情緒,別人更看不出你有情緒,那麼修練氣功就容易進入平靜狀態。就是說無論你練的那部功法有多麼煩,多麼複雜,有多麼難受,像有些步驟,有些動作是難做的,有時候呼吸需要你很長很長時聞,那怕你覺得很憋悶,你也會

九大入靜層次



由平靜才能到寧靜。寧靜指的是安寧、慈祥的、和諧的,就是有一種特別安詳的感覺。自己和別人對你的印象總是安祥的,那就比平靜更進一步了。安寧、安祥這種寧靜,只有靠平常生活中去訓練,在生活中又全靠慈悲心腸,全靠自始至終對所有人慈悲,而不是對一部分人慈悲。無論你有多大理由,無論你有多大權限,要注意對所有人慈悲。只要對一個人不慈悲,內心世界一定會在某個時候不寧靜的。在慈悲心下面,那怕那件事情非常武斷,你也會處理得很圓滿。就是說一旦慈悲心腸有,那麼後面就是智慧。慈悲心腸如果是百分之百了,那麼你那件事情的行動,也會百分之百的園滿。寧靜來源於慈悲,對所有人的磁悲,甚至還要擴展,擴展到什麼程度呢?大家隨心所欲去想就行了。
(4)定靜
定靜就是通常所說的定力。重點指的是你在氣功修煉當中,面對所有現象,所有感覺,包括沒有感覺,你都能夠做到順其自然,穩如泰山,不急於求成,不刻意追求什麼,不是非要執著一個什麼感覺出來。能夠勿揚勿棄。好的信息不去有意識地促長它,不好的信息不去跟它對著幹,最多把它放到倉庫裡面。能夠做到正確對待自己的氣功反應,氣功現象,絲毫不動念頭,不動過份追求的念頭,這就是定力中間的定靜。也就是說,不會因為受花天酒地,勢利紛華的內景圖像以及種種美妙感覺的影響,而把你吸引到氣功狀態中間出不來,也不至於因為有幾個影子,就把你嚇得以為鬼來了,往桌子下面鑽。定靜是不會出現這些現象的,即或有很多影子,很多聲音,很多難受的感覺,很強的自發動功,也會始終把握在一定範圍,一定狀態,一定安全的範圍,對自身對他人都是安全的範圍。那定靜怎麼訓練呢?需要辦所有事情有頭有尾,即使辦失敗了,也要總結教訓,不能夠虎頭蛇尾,不能夠半途而廢。你開始辦這件事情,就要有一個結果,有一個完整的結果,那怕不是圓滿的結果,也沒關係,失敗乃成功之母。即使失敗了,即使中途有這樣那樣的干擾,一定要注意完整,要注意那件事情的完整性。若能夠在生活當中注意培養,其實定靜很容易做到。你是練功的,你既然有開功,就一定有收功。如果你平常生活當中沒有一件事情是沒有辦完的,那麼你在練功當中就決不會有一次收下來。有頭有尾,就是說負責任,一定要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方方面面負責到底,決不要因任何一件事情的打擊,任何一個困難,任何一件事情的不如意,自己就退卻,那就不對了,那就不是訓練定靜定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