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內兩次地震,最強6.5級,歐洲現5月第1個強震,地球活躍了?

2020年以來,關於自然災難的問題可以說並不少,而在如今氣候問題相對較為嚴重的時候,全球又出現了一個自然災難,那就是地震,難道我們地球又在活躍了?根據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5月2日20時51分,位於西希臘克里特島附近海域(歐洲)發生了5月的第1個強震,等級大小為6.5級,中心座標為北緯34.35度,東經25.70度,震源深度10千米。

1小時內兩次地震,最強6.5級,歐洲現5月第1個強震,地球活躍了?

而這次地震之後,在21時33分左右,還出現了一次5.1級地震,所以該地區已經在1小時內出現了兩次地震,最強達到了6.5級,暫時沒有看到影響報告。當然美國地質調查局報道的數據有一定的差異。

1小時內兩次地震,最強6.5級,歐洲現5月第1個強震,地球活躍了?

根據科學數據顯示,在整個希臘附近地區,24小時內已經出現了4次地震,並且我國記錄的較強兩次地震與美國地質調查局存在一定的差異,美國顯示為6.6級強震和5.4級地震,並且還有個4.7級左右的地震也在附近,所以該地區的又動了幾下,或者說地球又動了幾下。

而從地震的位置來看,這次地震還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所以是屬於活躍的地震區域,算是一個正常的情況吧,不過這次的地震是2020年5月全球的第1個(首個)強震,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數據是有4次,我國監測數據顯示有兩次為5.1級,一次為5.3級,還有一次6.5級。這個參考下即可。

1小時內兩次地震,最強6.5級,歐洲現5月第1個強震,地球活躍了?

而根據我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已經記錄到了26次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而7級(包括7級)以上的地震為3次,其中今年記錄到的最強地震暫時還是為古巴南部海域的7.7級大地震,所以說強度還是不小,這就是今年的整個地震情況。

1小時內兩次地震,最強6.5級,歐洲現5月第1個強震,地球活躍了?

整體上來說,2020年以來出現的強震可能在短時間來看還是較多,不過產生較大影響的地震沒有,所以這算是比較幸運的。雖然2020年大家都覺得可能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但是整體上來說我們只要對自然災難具有防禦意識,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出現。我們也期待少出現點地震就好。

1小時內兩次地震,最強6.5級,歐洲現5月第1個強震,地球活躍了?

在科學界中,我們都知道地震無法進行預測的,一般來說,地震發生都是因為板塊運動或斷層帶滑動所帶來的,並且這也相當於地震在釋放能量的模式,這也是每次發生較強地震之後,科學家們進行分析的主要方向。

當然除了板塊運動之外,我們還看到有一種地震的出現,那就是“人工地震”,這種地震是人為活動引起的,但是這種地震相對於板塊運動產生的地震弱很多,所以大家也不用擔心,產生的破壞性就更小了。如今在全球範圍之中也是比較常見的地震模式,這裡大家參考下即可,當遇到人工地震的時候也不用太過於緊張。

1小時內兩次地震,最強6.5級,歐洲現5月第1個強震,地球活躍了?

地震無法精確的預測,不少的報告如今卻報道出了這種“地震”模式,那就是說某個地區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其實這個也算不上地震預測,我們都說了地震無法預測,那麼必然無法預測。就算是日本地震機構經常說發生地震的概率也只能作為參考。

例如日本預測未來自己周邊區域可能有9.1級、9.3級大地震,地震可以預測嗎?明顯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大家每次看到報告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參考。同時這裡也簡單說下地震雲,地震魚,生物異常等現象,科學家們也說明了與地震沒有直接性的關係,所以地震如今存在很多複雜變化過程,就是無法進行預測。

1小時內兩次地震,最強6.5級,歐洲現5月第1個強震,地球活躍了?

地震無法預測,地震預警在如今已經形成,如今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已經在開建,相比於第一代預警網,將在系統響應速度和預警可靠性上得到提升,所以地震預警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而地震預警大家需要注意下,那就是發生在地震之後的一個預警事件,並不是很多人想得可以提前幾十秒預測地震,這完全不是一回事,預警是預警,預測是預測,完全不一樣的。如今地震預警系統提前幾十秒發佈到設防區是可以完全做到的,未來我們將全面步入到秒級預警的時代,這對我們來說將帶來更大的幫助,值得我們支持的,我們也期待科學界早點建設出秒級地震預警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