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想要孩子更聰明,不是靠家境優越,而是靠“聊天”

文|好孕姐

之前,聽到過一種說法,說是“寒門再難出貴子”,意思是受制於各種先天的、後天的、內在的、外在的條件影響,貧窮家庭的孩子,在發育、成長、發展等方面,都要弱於富裕家庭的孩子。就連大腦發育,孩子的聰明度,也被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雷斯利的一項研究,給出“3000萬字的差距”的結論。

就是說,貧富兩種家庭的孩子,從出生到四歲,貧窮家庭的孩子比富人家庭的孩子少聽3000萬個單詞,智商測試也是貧窮家孩子79,富人家孩子117。所以,很多人得出結論:家境優越的孩子,比家庭貧困的孩子更聰明。

但是,如今又有一項科學研究表明:想要孩子更聰明,不是靠家境優越,而是靠“聊天”。

科學研究表明:想要孩子更聰明,不是靠家境優越,而是靠“聊天”

家長多跟孩子“聊天”,也能讓孩子變聰明?

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共同進行了一項研究,以波士頓地區30多名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在孩子們聽故事時掃描其大腦活動,並回顧孩子與父母在家裡說話的錄音。結果表明:與父母交談頻率越高,孩子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這一點與家庭貧富無關。

也就是說,與家人談話多的孩子,不管家庭貧富,語言能力和大腦反應能力都很好。而那些與家人交流少的富人家的孩子,跟那些與家人交流多的窮人家孩子比,語言能力和大腦反應能力要差。這也進一步表明:家人多與孩子“聊天”,是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的生物成長的。

科學研究表明:想要孩子更聰明,不是靠家境優越,而是靠“聊天”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兒科醫生都鼓勵帶娃的寶媽、老人,多跟小寶寶互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從嬰兒時期開始,孩子發育、認知除了從周圍環境學習,就是從家人身上學習的。所以,想讓孩子大腦發育更聰明,家人確實要多跟孩子“聊天”、交流互動。

不要小瞧“聊天”的力量,它可以讓孩子全方位發展

首先,多跟孩子“聊天”可以啟發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主動思考很多問題。孩子小的時候,認識事物、瞭解事物,都是從問大人“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開始的。有了問題,家人及時給出回答,在這種問答之間,孩子可以瞭解知識,也可以去思考更多內容。

科學研究表明:想要孩子更聰明,不是靠家境優越,而是靠“聊天”

其次,多跟孩子“聊天”,尤其是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心平氣和的談話方式,會讓孩子的情緒找到“落腳點”,即與他人產生共情。我們都知道,管教孩子如果家長能做到共情,孩子就會慢慢變得聽話。同理,如果我們讓孩子學會共情,那麼他們也樂於聽話,還會理解家長的辛苦。

比如:孩子鬧情緒不想做作業,只想玩。家長不要一上來就批評孩子,寫不完作業明天老師要點名,以後他學習不好,長大沒出息之類的。而是要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告訴孩子:“我知道你不喜歡寫作業,我小時候也不想寫作業。但你不寫作業,自己學不到好知識,同時,我作為父母還要擔負起家長的責任,陪著你熬夜。這樣,我們都很煩,還不如靜下心來早點寫完早點自由活動。”慢慢地,孩子就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會學會與他人共情了。

這樣,通過“聊天”,孩子大腦發育、思考能力和情緒控制等,就能全方位發展,確實很不錯。所以,家長要多跟孩子“聊聊天”,這比花好多錢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更有效果。

家長們,你平時在家跟孩子互動交流多嗎?

-----------------------

關注【好孕】,你想知道的科學備孕、孕期護理、胎兒發育、產後護理,寶寶發育,時尚教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此外,還有我們的特邀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育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