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乱世奸雄曹孟德是三国最真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乱世奸雄曹孟德是三国最真的人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由黄巾起义开始,战场厮杀,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拉开了序幕。"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一个个豪情激愤又义薄云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在三国争霸的斗争中,一位重要的主角:曹操,是绝对绕不过去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在东汉末年的大舞台上,随风而起,建立了三国中最强大的一国。

公元220年,在洛阳有一位临终的老人——曹操。

在弥留之际,他没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豪迈,也没有表现出等闲视之的豁达,他只是缓缓地安排着家人们的生活琐事,直到他闭上双眼。

这个临终的老人,正是有着"奸雄"之称的曹操。

对于曹操临死前的儿女情长,苏东坡曾这样说:"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孟子有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或许,对关羽而言,曹操还算不得知己。

但于曹操而言,关羽却是自己想要交付真心、想要结为挚友的那个人。

关羽是曹军的俘虏,曹操却从未把他视为俘虏。他给予了关羽至高的礼遇,封他为偏将军,赏无数金帛,赐名驹赤兔,还慷慨地重用他。

但曹操的心里也明白,他能留得住关羽一时,却留不住他一世。他们注定是要走向两条不同的道路。

那一天很快就来了,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毅然离开曹操,回到故主身旁。曹操的部下忿忿不平,想拦截关羽,但被曹操制止了。他淡淡摇了摇头:"各为其主罢了,莫要再追。"曹操与关羽,是国士之交。在利益之上,有一份真情。

在攻占邺城打败袁绍后,袁绍气愤而亡,曹操到袁绍墓前临悼时的哭泣,袁绍与曹操幼年就为好友,后因志向不同,拔刀相向、相互为敌,当想到昔日愉快的玩耍与此时因相互争斗造成的生离死别,内心必然感慨万千,因而为此落泪。我们可以品味出曹操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的形象。

曹操杀了陈宫,他曾经的救命恩人,也是背叛者。

在情感层面上,陈宫曾是曹操的恩人。在利益层面上,陈宫却是他绝对的敌人。给予这位复杂的敌人以充分的尊重,是曹操的真。

他尊重陈宫弃己另投的选择,也尊重陈宫在其位、谋其事的所作所为,更尊重他慨然求死的志气。士可杀之,不可辱之。人不受辱,亦不辱人。

尊重,是在人格层面上,真正把对方视为平等,不吹捧,不蔑视。尊重朋友,也尊重对手,这才是最顶级的修养。

曹操一路走来,他淌过黑暗的政治,经历战场的硝烟,占据半壁大汉江山。他是枭雄,也是最真的人。

后世人眼中,只看到了曹操的奸诈虚伪,却忽略了他的真情真性。

正如历史剧《军师联盟》中曹操的那一声叹息:"世人,皆错看我曹孟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