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

這是一個問題。

2014年6月至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區聯合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在兩處象雄時期墓地共發現並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五座洞式墓。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


五座洞式墓所處地區即曲踏墓地,位於札達縣城西郊的象泉河南岸。此地在2010年時因修建公路發現過兩座墓穴,2012年因為修建自來水管道又發現了一座,相繼出土了箱式木棺、黃金面具以及青銅器、鐵器、木器等。由於墓葬形制遭到嚴重損壞,周邊區域是否還存在更多墓葬不得而知。2013年考古隊首次進入曲踏墓地,展開小規模試掘,但因為地表堆積砂石較厚,雖經過艱苦努力,仍無法尋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2014年6月,考古隊藉助科技手段,並通過微地貌的觀察分析,用探溝發掘方法最終找到了五座洞式墓葬,獲取了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

這五座墓葬一字排開,埋藏於深約2米的次生砂石堆積之下,都屬於帶有豎井墓道的洞式墓。各墓室都保存有較好的長方形箱式木棺、成組的大小陶器以及大量馬、羊等動物骨頭。木棺內有墓主人屍骨及大量隨葬用品。墓主人都採用側身屈肢葬式,身上覆蓋厚厚的服飾殘片,上面殘留有成組的青銅飾片。墓主人周邊擺放大量隨葬品,包括精美的彩繪木案、方形木梳、帶柄銅鏡、刻紋木條、紡織工具以及大量玻璃珠、長方形木盤、草編器物和彩繪陶器等。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精美的天珠(蝕花瑪瑙珠),這是青藏高原首次考古出土。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


這枚天珠呈橄欖形,兩端截平,有穿孔,長2.85釐米,直徑0.5釐米,最大徑0.9釐米,孔徑0.2釐米,深褐色和乳白色相間紋飾,天珠孔內殘留有細繩,很明顯用於繫帶。根據發掘所獲得的碳14分析,曲踏墓地距今1800年左右。也就是說,這枚天珠的製作年代下限是東漢晚期。

這一發現為考察西藏地區天珠的出現年代、形態紋飾及使用情況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證實了古象雄時期天珠的存在和流行。這枚天珠的出土引發了極高的關注,本次發掘也被評選為“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


說上面這枚天珠就是年代最早的出土天珠並不確切。

因為,在陝西省咸陽博物館還躺著一串“玉水晶瑪瑙琥珀琉璃串飾”。在這串串飾當中,有一顆帶有白色條紋的柱形珠,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就是一顆天珠。

陝西省咸陽博物館的相關官方資料顯示:大泉村西漢晚期墓出土佩飾1串,計23件:矛頭形玉飾1件,壺形玉飾2件,釉陶紡輪飾1件,水晶飾3件,硃紅瑪瑙飾7件,花斑紋瑪瑙飾1件,紅色琥珀飾4件,琥珀臥虎飾2件,五彩琉璃飾1件,藍色琉璃飾1件。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


此組串飾應是項鍊一類的佩飾。

在這份資料中,“花斑紋瑪瑙飾”就是今天藏家所說的天珠,它的製作下限是西漢晚期。

這是最早的天珠存在嗎?或者說,中國最早的天珠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嗎?

相信瞭解內情的行家都不會下這樣的結論,因為作為一個文化系統,天珠是蝕花玉髓珠以及蝕花瑪瑙珠的一分子,它有更為深遠的歷史源流。

學者們通過研究認為,最早的蝕花玉髓珠起源於印度河谷,經海路貿易到兩河流域。公元前5世紀後,蝕花玉髓珠主要製作於恆河流域和中南半島,經由絲綢之路、西南夷古道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


時至今日,國內外學者對蝕花玉髓珠的研究已近百年,但蝕花玉髓珠表面各種抽象紋飾的意義尚且難以解讀,蝕花玉髓珠背後的文明框架和文化交流也顯得撲朔迷離,各界學者對蝕花玉髓珠的分類體系始終莫衷一是。因此,蝕花玉髓珠就像一個美麗的謎團,漂浮在古遠的歷史上空,等待著人們去揭開背後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