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南華”是什麼意思?

俺也不知道。

南方的清華?

“北清華,南南華”,

確定不是郭德綱的段子?

清華大學肯定笑了:

知道“東施效顰”嗎。

“五華大學”?

你以為湊一桌打麻將啊,

以為是中華“五嶽”,

唯“南華”獨秀啊?

“南華”二字,

一個莫名的存在。

外地很多人知道“衡陽”,

但就是不知道“南華”!

千禧之年,

衡醫與中工把酒言歡,

“南華”卻放棄了“衡陽”……


01

關於南華大學搬遷或部分搬遷省會長沙的事情,無論是民間還是網絡,幾年前就開始傳開了,議論聲從未停止。

在官方沒有正式宣佈搬遷之前,在這裡我無法判定,更不能肯定這就是事實。

但是,同樣在官方沒有正式對南華大學搬遷或部分搬遷闢謠之前,因為很多跡象的存在,關於此事的議論只會愈演愈烈,假的也會當真了。

都有哪些跡象呢?

1、南華大學雨母校區建設自2010年以來,因種種原因,新校區停停建建,建建停停,10年過去了,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二期工程建設,已於2019年底暫停;

2、現任最重要的學校黨政領導班子組合均來自長沙;

3、2019年1月17日,長沙市人民政府與南華大學“官宣戀情”, 簽署醫教協調戰略合作協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正式揭牌;

4、2020年3月19日,在湖南湘江新區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南華大學重點項目落戶梅溪湖。


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以上幾點不能作為南華大學遷往長沙的推論,甚至都不能作為南華大學部分院系遷往長沙的肯定。

但來自衡陽的擔心也不是全無道理,畢竟這些事實沒有一個對衡陽是“好事”,只能分散南華在衡陽的精力,削弱南華在衡陽的總體實力。

又何況,“已著手推動部分院系遷回長沙,校區初步選址在長沙南站附近”又傳得那麼有板有眼,尤其在南華學子中間,這早已經是不是什麼秘密了。

如果僅僅是空穴來風,而不是“無風不起浪”,都傳了這麼久了,衡陽老百姓都聽得耳朵起繭了,口水都討論幹了,南華大學官方為什麼就始終不出來闢謠,而任由其傳播擴散呢?

突然想起了一句成語叫“暗度陳倉”;還有一句俗語叫“生米煮成熟飯”。

南華的教授中,肯定有人是深入研究過孫子兵法的。

同志們、女士們,先生們,南華搬遷是“真言”還是“謠言”,請自行腦補和判斷。


02

南華大學在各個版本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上和湖南省大學排行上名次的下滑,給招生工作肯定會造成一定影響,說白了也影響了南華的收入和生源的質量。

另外,衡陽方面對南華大學看起來好像沒有長沙方面的重視,給南華大學衝擊“雙一流”的美好理想與迫切心情造成了現實、心理的雙重落差。

這都是造成南華一定程度上“身在衡陽心在長沙”的旁註與催化劑,風再一吹,也就轉化為浪奔浪流了。

對於南華,刀某覺得搬遷、挪個窩還不是南華最急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南華多審視一下自身的原因。

這就像某些本土企業主把企業難做一味地歸為衡陽營商環境不好,以為換個環境就可以了,其實也要多找找自身的問題。

客觀環境是很重要,甚至非常重要,但主觀原因就可視而不見、忽略不計嗎?

在這裡,我想從品牌的角度來扯一下南華。

品牌的概念和範疇太大,文章篇幅也有限,今天我們就“濃縮+比較”地講一下與南華君“身份證”有關的事情。

南華大學的LOGO(校徽)就不展開多說了,不說很好,也不說很差,因為中國幾乎所有大學的標誌都是先弄一個主圖形,然後在主圖形周圍套一個圓圈,再在圓圈和主圖形之間輸入學校的中文名和英文名就大功告成,千萬不要玩什麼創意。


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從“大學標誌共識”的視角上來看,南華大學的LOGO不會比北京大學的差,甚至比清華大學的好。如果有不相信的朋友,你自己去仔細比對一番,就會知道所以然。

南華大學也有相對完整的CIS系統,“明德、博學、求是、致遠”的口號也很有內涵,還有校歌,雖然唱起來不可能流行,但比北大原校長周其鳳親自填詞的那首《化學是你化學是我》好聽多了。

不信,你找來對比聽聽。

人們所能見到的南華CI的外化表現,我都找不到什麼大毛小病。

唯一有“毛病”的,就是南華大學的命名,也就是南華的姓和名。


03

南華大學為什麼要叫“南華大學”,可以說我到現在都冒搞懂,還是雲裡霧裡看不清。

不要以為這是在開國際玩笑或說單口相聲。

如果我們把“大學”二字看作是統一的屬性名的話,那麼“南華”二字就是南華大學的“姓”了。問題是,這個姓是從哪來的?

南華的形象標識中有一句 叫做“UNIVERSITY SOUTH OF CHINA” 英文名,翻譯解釋就是“中國南方的一所大學”,這等於沒有解釋“南華”。中國南方的大學多得去了,像我老家也是有幾所大學的,只是不太出名罷了。

再說當年的頭頭腦腦們挖空心思想出“南華”二字,哪有“中國南方的一所大學”這麼簡單,肯定是有深刻含義的。

我想,大概的含義就是“做南方的清華”,但是不能廣而告之,可意味而不可言傳也。

按這個方法取名的,還有:

上海的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1999年更名);

四川成都的西華大學(2003年四川工業學院與成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並命名,2008年四川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併入);

吉林省吉林市的北華大學(1999年由原吉林師範學院、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而成並命名)。

這樣取名,“四個華”可以湊一桌打麻將了。

在中國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四所大學,似乎皆以“清華大學”為追趕目標,看起來很有“雄心壯志”;似乎還有中華“五嶽”東嶽、南嶽、西嶽、北嶽、中嶽的異曲同工之妙,當然,沒人敢取也取不了“中華大學”。

但其實,“南華大學”也這樣命名是自己把自己搞複雜,搞理想化了,搞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裡了。


04

其實,與其叫南華大學,還不如叫“衡陽大學”。

你可能覺得這又是一個笑話。

那就給你嘮叨嘮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偏聽則暗,兼聽則明。”

理由如下:

1、幾乎所有的中國大學在“大學”的“屬性名”前都帶有“地域姓”。

即使是國內最牛逼的原“211”“985”大學也概莫能外,這是常識。

你看排名前十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絕大部分都是帶地域的,相對的具體地域是大學的“姓”,是它的出生地和發源地,最好不要想當然地去掉。


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也許有人說,最最牛逼的“清華大學”的命名就沒有地域。

錯,一則“清華大學”的前身是始建於1911年的清華學堂,人家本來就叫清華,歷史悠久;二則,清華大學的校址位於“清華園”,清華園是有名的清代皇家園林之一。

所以,清華大學的命名還是帶具體地域的。

前20強裡的復旦、南開、中山、同濟,至少都符合“清華”取名的其中一條原則,而不是隨意就把自己的出生“姓”給改了。

2、大學名字帶地域的好處其實是“蹭名地效應”,更適於傳播。

一般地區級市和地區級以上的城市才有大學,翻看中國歷史,哪座城市沒有上千年曆史?哪座城市沒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城市站名?

城市本身的知名度要遠遠大於所在城市大學的知名度,城市更具有傳播的先天優勢和辨識度,這也是毋容置疑的常識。

在外地或更遠的地方,你隨機調查試試,知道衡陽這座城市的人群肯定比知道南華這所大學的人群要多得多。

大學需要招生,需要傳播,需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去掉地域,無形就增加了傳播成本和傳播距離,得不償失。

3、莫名的“南華大學”命名,等於弄丟了“衡陽”這個根。

這個弄丟,其實就是等同於選擇了“忘記”。

南華大學是由原來的“中南工學院”和“衡陽醫學院”與2000年5月合併組建而成,2002年原“核工業第六研究所”併入,“合三為一”,也就成了現在的南華大學。

取了“南華”的名字,卻放棄了“中南”和“衡陽”。

如果當年叫“中南大學”多好,但這是不可能的,中南工業大學捷足先登,同年與湖南醫科大學與長沙鐵道學院三校合併組建成了現在的中南大學。

叫“衡陽大學”也好啊,兩千多歲的衡陽,早在N年前就將大名鼎鼎寫滿了唐詩宋詞,不比“南華”兩個字更好?

其實,199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向教育部呈送過《關於中南工學院與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衡陽大學或湖南科技大學的函》,衡陽大學或湖南科技大學本來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湖南省教委又遞交了一個《關於中南工學院、衡陽醫學院合併後有關校名問題的補充報告》,突然又變成了“南華”。

其時,正是中國紡織大學更名“東華大學”的時候。

“湖南科技大學”你不用,3年後湘潭工學院和湘潭師範學院合併時直接用了,變成了湘潭的。

“衡陽大學”你也不用,是嫌“衡陽”小,沒有“南華”大嗎?那麼誰還有資格配稱衡陽大學?

不知道南華君那天是喝醉了酒有些迷糊,還是請“風水大師”測了字,再或是什麼特殊原因,從此放棄了自己姓“衡陽”。

明明 “衡陽”在全國的知名度比甩“南華”幾條街,南華卻偏偏舍“衡陽”而孤芳自賞,令人費解。


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所謂中國的“五華大學”,甚至“北清華,南南華”,不過是個校園段子罷了,你們把清華大學逗樂了,不覺得有“東施效顰”之嫌嗎。

或許從這一天起,“南華大學”的基因裡開始產生了“變異”,埋下了一顆“叛逆”的種子。

當這顆“叛逆”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那麼,也就成了雲遮霧罩、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南華大學搬遷省會長沙》的捉迷藏大片,在關心城市發展的衡陽廣大市民的心裡遊走不定,七上八下,九九不歸一。

你明明姓“衡陽”,卻偏要叫“南華”,這叫改名換“姓” ,弄丟了自己的“根”。


05

最後,強烈建議南華大學更名為“衡陽大學”,簡稱“衡大”,一所永恆(衡)的大學。

如果捨不得“南華”二字的話,衡陽大學裡面可設“南華學院”。再把它遷往長沙做第2個獨立學院,這個可以有。

至少也得叫“衡陽南華大學”或“湖南南華大學”(兩個“南”靠在一起是不是顯得擁擠,讀起來拗口?)

當然,還有“湘江大學”“中南理工大學”、“中南科技大學”的選項。

改名的好處,再重複一下:

1、中國的大學,要有名有姓,南華大學的“姓”是兩千年的衡陽,不是 “南華”。

2、“衡陽大學”比“南華大學”更易於傳播,辨識度更高,也少花很多冤枉錢。

3、“南華大學”改回“衡陽大學”,也就找回了南華的“根”。

4、你叫“衡陽大學”,長沙也就不敢打你主意了,愛你的衡陽人民也就吃了顆定心丸,“南華大學搬遷長沙”將不攻自破。

5、衡陽的發展真的很需要一所叫“衡陽大學”的大學,於大學和城市,相得益彰,可持續發展,領導也會更重視。


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你看人家“湘潭大學”,偏安湘潭一隅,不也是全國重點大學,湖南四所全國百強大學之一。

湘潭雖然融入了“長株潭”,GDP還不如衡陽,也沒見傳出“湘潭大學”動不動就說要搬遷長沙。

湘潭還有一所“湖南科技大學”,也沒聽它說要搬遷省會。

再看看人家“吉首大學”,多麼落後的地方,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勞資就叫吉首大學,不也追上來了。

不管當年合不合並,最後他都叫衡陽醫學院(2018年恢復“衡陽醫學院”名稱,說明有人開始意識到“衡陽醫學院”的品牌價值要大於“南華大學醫學院”)。

不管現在遷與不遷,他還是叫衡陽醫學院,哪怕前面還有“南華大學”四個字,起到的其實是修飾語的作用。

這叫一日從衡陽,終身從衡陽,愛就愛她個海枯石爛,地老天荒。

衡陽有諸多不足,但你得先把心定下來再說,先找自身的原因。

你真以為“暗度陳倉”、搬到長沙就實現“騰籠換鳥”,“雙一流”了嗎?就可以“北清華,南南華”了?

世上哪有這麼簡單的事。

除了核科學、醫學、機械工程,自從叫“南華”這些年,還有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學科和專業?

大學之大,不在於搬遷,而是要深耕,要出名師、出學術、出成果、出貢獻,你的根要深深地扎進腳下這方熱土。


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急功近利,三心二意,只想著再換個新校區多招點學生多賺點錢,是長不成參天大樹的!

曾經問過一位學設計的優質美女:知道“南華”是麻果意思嗎?

她說:不知道。

我說:你是這個學校的學生,怎麼能說不知道呢?

她又想了想,說:

好像說是南方的清華。異想天開,華而不實。

說得好!

另外,臺灣也有所“南華大學”,私立,1999年由佛光山星雲大師集百萬信徒之願而創辦,所以這名字取得本身就帶有宗教意味,連校訓也頗有禪意:

慧道中流。

但是,真的跟臺灣版的“清華大學”沒有半毛錢關係。

做人不能忘本,辦學校也一樣!


南華大學,那一年你為何放棄了“衡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