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这三个人因太过贪婪坏了大事,第三个尤为可恨

中国古代这三个人因太过贪婪坏了大事,第三个尤为可恨!

雄心勃勃的唐德宗,苦口婆心的明崇祯皇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计划会毁在贪婪小人之手。

王翃克扣军粮坏了唐德宗的大事

公元783年,唐德宗的消除藩镇割据的计划,进入到关键时刻。这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突然叛变朝廷,举大军进攻襄城。眼看削藩大计就要坏在李希烈之手了,唐德宗放手一搏,急调常年与吐蕃血战的泾源兵五千人解襄城之围。

泾源兵不愧是大唐的精锐之师,他们不仅作战勇猛,而且纪律严明。当时天寒地冻,可这五千泾源兵晓行夜宿,没过多长时间就从唐吐前线回到了长安。他们计划在长安简单修整之后,直扑襄城。

唐德宗看到这支军队如此的给力,十分欣慰,他派自己的亲信大将,时任京兆尹的王翃犒劳大家。没想到这个王翃非常刻薄、而且贪婪成性,克扣皇帝犒劳大家的银钱,只拿来一些很粗糙的食物给这支奔袭千里的虎狼之师。

中国古代这三个人因太过贪婪坏了大事,第三个尤为可恨

泾源兵哗变

那些本打算捐躯赴国难的士兵怒了:“我们要上前线和敌人拼命,你们就给我们吃这种东西,难道我们的生命就这么轻贱吗?”

五千泾源兵哗变,等唐德宗知道原因,厚赏这些士兵却为时已晚。

白志贞吃空饷让神策军一溃千里

大唐守卫京师长安的是另一支拥有光荣传统的军队——神策军。这支军队同样出自唐吐前线,他们将吐蕃人打得溃不成军,他们曾是镇压安史之乱的主力之一。后来他们成为大唐最重要的禁军,负责保卫京师的安全。

唐德宗听说泾源兵哗变,除了派人安抚之外,立刻招来掌管神策军的白志贞,让他出兵平叛。

白志贞听说皇帝要调神策军,吓得两腿发软,瘫倒在地:“神策军营里一个兵都没有了……”

中国古代这三个人因太过贪婪坏了大事,第三个尤为可恨

大唐曾经的精锐神策军

原来唐德宗让白志贞接管神策军后,他便将朝廷拨给神策军的军饷收入了私囊。非但如此,他连那些为国阵亡的将士的抚恤金也克扣殆尽。为了冒领军饷,他甚至编造了厚厚一本神策军士兵花名册。

事已至此,唐德宗只好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

李国瑞吝啬成性使明朝毁于一旦

与唐德宗一样悲催的,还有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崇祯皇帝在位时,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的军队虎视眈眈,这些都要打仗,花大笔的银子,然而国库却十分的空虚。崇祯皇帝急了,让以清查“吃空饷”案成名的薛国观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其实就是让他找钱。

薛国观走马上任,先拿那些富得流油的权贵开刀。他第一个看中的正是崇祯皇帝的堂叔、武清侯李国瑞。这也难怪,在国家一贫如洗的时候,李国瑞居然与哥哥李国臣为了四十万两银子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薛国观认为国家已经到了如此艰难的地步,难道你们这些权贵不应该出点钱表示表示吗?

然而李国清无动于衷。无奈崇祯皇帝只好亲自出面:“既然这四十万家产有争议,爱卿不妨捐给国家,以解燃眉之急。”

中国古代这三个人因太过贪婪坏了大事,第三个尤为可恨

崇祯皇帝无奈吊死煤山

然而说到钱,李国清守财奴的本性便暴露无遗,始终不肯松口。崇祯皇帝急了,甚至剥夺了李国清的侯爵爵位,李国清又气又恼,临死也没拿出这笔钱来。

那些权贵们乘机对薛国观群起而攻之。崇祯皇帝无奈只好撤了这个为找钱而任命的内阁首辅大臣。

就这样崇祯皇帝失去了最后一次力挽狂澜的机会。

王翃、白志贞、李国瑞一个个贪婪成性,为了个人的私欲不顾国家的安危,然而他们为何出现在关键位置上呢?其实究其原因,还是那些任命他们的人出了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