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餐飲業零售業等復甦 我省部分市州推出消費券——消費券能否成為刺激消費的“催化劑”

哪些市州發了消費券?

德陽、綿陽、瀘州、內江已發放消費券;南充也計劃聯手通信運營商和金融企業“撒錢”

消費券帶來多大效應?

有市州已拉動消費1000多萬元,有市州有望在5月形成消費熱潮

如何進一步促進消費?

加大促銷力度,少些套路,多些誠意

“用支付寶付款,可搶消費券直接抵扣。”4月10日中午,內江市市中區市民鄒世景路過一家中餐店時,瞅到店門口的廣告,便進店吃了個午飯。付款時手機一掃,一張40元減10元的優惠券便“跳”了出來。

當天,為促進餐飲業復甦,內江市政府聯合支付寶和餓了麼等平臺,推出首批消費電子抵用券,以每7天為一週期,分3次發完。

有此舉動的不只內江。最近,德陽發放200萬元餐飲消費券、綿陽發放了7000萬元電子消費券、瀘州向醫護人員投放專屬消費券……市州紛紛“出手”,或出臺政策鼓勵、或財政出資聯合運營商平臺撬動社會資金等,以多種方式發放消費券,其中餐飲、零售行業等是投放重點領域。

那麼,消費券能否成為刺激消費的“催化劑”?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發放效應反饋——

消費券能夠攪動“春水”

4月10日晚上7時許,六月雪乾鍋綿陽凱德店迎來晚餐高峰時段。看著店裡越來越高的人氣,老闆周明喜笑顏開。通過電信運營商抽到的消費券加上門店送出的優惠券,很多消費者一頓能省幾十甚至上百元,周明對此也進行了統計:“這幾天,發放消費券平均每天帶動新增銷售額3000元左右。”

疫情期間,六月雪綿陽15家門店差不多關了兩個月,損失近500萬元,“雖然目前來看,拉動的消費比起損失來說還是太少,但可以在消費券發放平臺持續亮相,相當於打了個免費廣告。”

四川電信綿陽分公司商業客服部和電子金融部部長鄭富雄介紹,電信在綿陽“試探性”地發放了4天消費券,每天發1萬張,發放金額共計70萬元,面額從數元到100元不等。“這些券可在綿陽近百家品牌商戶使用。目前有20%已消費。後期還會增加合作商戶,預計5月1日開始就能形成消費熱潮。”

德陽也是我省較早發消費券的城市。3月23日起的一週多時間內,德陽發放了4萬張餐飲消費券,每張面值50元。消費者不僅能將這些券與商戶其他打折活動一起使用,還有機會獲得消費額外返現獎勵。“目前已進入集中消費時期。據4月初的統計,拉動消費已有1000多萬元。”德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南充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十分看好消費券。記者獲悉,南充計劃聯手通信運營商和金融企業以消費滿減方式“直接撒錢”,“按最低滿50元減20元算,估計拉動消費額在兩倍以上。”同時,運營商根據業務特點,推出諸如辦理話費套餐首月減免等業務辦理優惠。“為刺激消費,南充將投入兩億元,預計能拉動消費十億元以上。”

內江市商務局同樣看好消費券的帶動作用。“和支付寶合作發放餐飲消費券後,本地餐飲商家信心很足,反應踴躍。將促進內江餐飲消費,預計其乘數效應將達10倍左右。”內江市商務局副局長張勇剛表示。

記者從商務廳獲悉,目前我省已有德陽、綿陽、瀘州、內江發放消費券。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鼓勵各市州因地制宜、量力發放。

消費者意見——

使用程序不應太複雜

記者在採訪中也瞭解到,市州政府出部分補貼,與運營商或金融機構合作促進消費,初衷是為了共贏——運營商或金融機構出錢或讓利爭取用戶,商家促銷,消費者獲益。但也有市民感嘆中了“套路”,“折騰半天綁定支付系統,就抽到了幾塊錢,太費神。”

“有些顧客感覺消費券優惠力度不是很大,抽中幾率也較低。”4月10日,綿陽富臨百盛廣場有限公司四川區域總經理吳蕾告訴記者,為了儘快拉動消費,百盛已在自己想辦法促銷,“希望消費券的刺激政策能更有力。”

“加大消費券的促銷力度,首先要降低門檻,簡化程序。”周明認為。為加入消費券促銷,商家需要向合作運營商提供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公司賬戶、門店地址和聯繫人等資料,運營商也需要一一錄入核對,“弄了5天才完成。”

“既然是幫助企業,就不能太套路。”四川移動綿陽分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趙松柏介紹,他們在綿陽的消費券都是無門檻使用,通過移動自有的和包支付系統使用。為儘量簡化程序、方便消費者,目前,他們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平臺技術對接。

“真金白銀地出錢,本意肯定不是‘套路’消費者,也沒必要。”成都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歐建瓴認為,發放消費券本意是拉動消費,在發放規則制定上一定要體現出誠意。她建議,“可聯合多個平臺參與發放,同時讓政府、運營方、商家幾方的優惠疊加。”

記者手記

促進消費要少套路多誠意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前,我國境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為提振消費信心、推動經濟復甦,不少地方紛紛推出了消費券。從目前市場反應來看,相比直接面向居民“分紅”“撒錢”等方式,消費券能夠更直接地轉化為消費行為。但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有些地方的消費券總是附加若干條件,套路太多太複雜。對此,部分商家和消費者頗有微詞。

政府推消費券政策更多是改善心理預期,激發市場活力,是四兩撥千斤的方法,因此,應該儘量適應多數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推出真正有誠意的消費券。比如,針對不熟悉電子支付的老年人,能否推出實體消費券?能否聯合多個支付平臺,讓消費者更方便地用券?能否和更多商家合作,擴大消費券的使用範圍,讓消費者真正得到實惠?

少些套路,多些誠意。否則,發放消費券就失去了本意。(記者 羅之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