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碉樓,時光凝固的美麗!

碉樓,是中國文化的典型建築代表之一

講起碉樓,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開平碉樓

鮮為人知的是,在龍門縣的各個鄉村

也有許多座精緻無比的碉樓

煥文樓

煥文樓是一座建於清代中期的碉樓。據花圍村鄧氏九世祖鄧貴華墓碑記載,煥文樓由鄧貴華父親鄧良寶和鄧貴華兩代人建造。由於鄧貴華曾授文林郎,因此具備防禦性功能的碉樓取名為“煥文樓”,意為崇文尚禮。

龍門碉樓,時光凝固的美麗!

這座碉樓由磚、石、木結構構造而成,平面呈“器”字形,通面闊14.8米,通進深12.74米,佔地面積約195平方米。屋面陰陽瓦,鑊耳封火山牆,屋頂設女兒牆,女兒牆有槍眼,屋頂線腳簷口45度青磚出挑。碉樓僅設一門,麻石門框趟櫳加木板門,門楣上有石匾,陰刻“煥文樓”三字,碉樓內部設一廳四房一樓梯口。每層地面原均為階磚鋪地,一層較特別的是樓梯口設兩門,但僅一門可通向樓上。二屋以上外牆設槍口,四層設紅砂岩窗口,五層屋面鋪設階磚,可以行人。

五宅碉樓

龍華鎮功武村五宅圍是由功武廖氏四世祖廖蘭窗之五子、明代秀才廖雲谷開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廖雲谷後裔廖觀考取進士,將五宅圍按進士第格式進行擴建,後修築碉樓——五宅古堡。

龍門碉樓,時光凝固的美麗!

五宅古堡由青磚砌築,紅泥粘合,石灰填縫,佔地面約269平方米,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有著近400多百年的歷史。碉樓兩側為鑊耳狀風火山牆,大門用約兩層樓高的紅砂岩條石築成。青磚砌牆到頂,整個古堡方方正正每一層空間都被分割為多個小房室,沒有大窗戶,每層樓只有數個由紅砂岩石條構成的小洞口作為採光的小窗眼,看上去格外嚴實牢固。據龍門縣文物專家介紹,五宅古堡是廣東省罕有的、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碉樓式古堡之一。

西埔碉樓

西埔碉樓位於龍田鎮西埔村,建於清代,具體時間無考,坐東南向西北,面闊11.5米,進深6.05米,佔地面積約70平方米,為磚、石、木結構,屋頂線腳簷口45度青磚出挑,牆楣原有卷草紋灰塑,紅砂岩石門框及石夾窗口,每層正面和北面牆設六個箭孔,山牆各層設有三個,三層設窗口。雕樓僅設一門於正門,內設六間,一當心間,五房間,四側房青磚拱卷裝飾,每層設有木樓梯和木樓板,為研究清代居住和建築文化提供實物。

龍門碉樓,時光凝固的美麗!

南灘碉樓

南灘碉樓位於龍門縣麻榨鎮南灘村,這座碉樓建於清代嘉慶年間,面闊19.30,進深10.5米,佔地面積約202平方米,高五層,青磚石腳,懸山頂,灰塑龍船脊,簷下線腳青磚出挑,每層外牆均設有箭孔和窗口。

碉樓四周面環水,四周只有一條大石橋通過碉樓,橋長7.6米,橋面寬0.78米。這樣獨特的設計可以加強碉樓的防禦功能,讓敵人難以進入。樓內每層各設一廳九房,木樓梯木樓板,二層以上樓板設運輸口。一層當心間有一口水井。樓左側有一磚木結構的廚房,通過兩側圍牆與碉樓連成一體。

龍門碉樓,時光凝固的美麗!

碉樓內最古老的物件,當數放在二樓走廊邊上的一塊聖旨牌匾。這塊已腐朽得能窺見木紋的牌匾,已經缺失了載有年代落款的一塊。從牌匾上的陽刻木字可知,這是清代時村人何秩宗捐職營千總後,朝廷封其祖父何干朝、父親何達仁為武略騎尉,贈祖母廖氏、母親王氏為安人。不過,何秩宗本人有何功績無史料可稽。

龍門碉樓,時光凝固的美麗!

見龍圍碉樓

見龍圍位於龍門縣地派鎮,始建於咸豐三年(1853年),落成於咸豐七年(1857年),始建者是劉士驥的祖父劉學榮。

龍門碉樓,時光凝固的美麗!

見龍圍碉樓由青磚砌築,面闊17.7米,進深16.7米,佔地面積約295平方米。屋頂前後是馬頭牆,兩側四角設有女兒牆,每層外牆設槍眼和窗口,四角突出,平面呈“器”字形,遠觀如歐洲中世紀時的城堡,有著幾乎完美的防禦系統,四面共有242個射擊孔,不留任何一個射擊死角給敵人躲藏。據村民回憶,清末,有流寇洗劫龍門,但卻對見龍圍碉樓久攻不破,只好鎩羽而歸。

馬圖崗鐵漢樓

馬圖崗鐵漢樓位於龍門縣永漢鎮,樓高四五層,為碉樓式建築,形如正方體,固若金湯。它的低層外牆為花崗岩材料,上壘青磚。在清咸豐元年(1851年)《龍門縣誌》記載,馬圖崗人劉宗信(明正統年間歲貢)建鐵漢樓於馬圖崗,明代大儒陳白沙《秋夜楚雲臺小集贈劉宗信及其從子浩詩》雲:一曲一杯歡此遊,白雲高臥楚山秋;月明我記南安夢,醉倒君家鐵漢樓。鐵漢樓由此聲名遠播。最近幾十年,鐵漢樓樓頂坍塌,樓內木結構也丟失。

龍門碉樓,時光凝固的美麗!

這些坐落在各個村子的碉樓,有著極其珍貴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