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東北部接壤敘利亞,南部毗鄰以色列。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國內城市面積與之最接近的是江蘇省淮安市;人口約623萬,國內城市人口與之最接近的是貴州省遵義市。咱中國老百姓聽到黎巴嫩,第一印象恐怕就是戰亂、真主黨。不過作為一個在黎巴嫩生活過5年的人來說,這裡卻是一個兩大宗教鬥爭和共存,社會生活開放與保守並立的美麗國度。
一、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國家形式
關於世界各國的國家形式分類,可以通俗的比喻為:獨資公司,合資公司,集體所有制公司等。黎巴嫩的國家形式是:三大教派(基督教馬龍派、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斯蘭教什葉派)相互制約,相互合作,共同治理國家。
之所以獨特的原因在於:它立足於教派分權,建立在教派間相互平衡的基礎上。各黨派以教派為基礎,利益和職位通過教派固化。對各黨派來說,教派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先教派後國家。
二、掌握最高權力的四巨頭
黎巴嫩政府機構三巨頭分別為:總統、總理、議長。
總統為國家元首,由議會投票選舉產生,只能由基督教馬龍派擔任,總統實際權力有限。
總理為內閣首腦,由各黨派協商產生,掌握大部分行政權,只能由伊斯蘭教遜尼派擔任。內閣由各部長組成,有兩個有趣的特點:
1、為貫徹教派分權原則,各部長中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各佔50%。這樣的絕對平均主義,有點像咱們國家原來的大鍋飯,效率必然堪憂。比如環球網就曾發表文章:《黎巴嫩新一屆政府內閣組建完成,耗時9個月》
2、內閣設多少部長、分別是哪些部長,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全靠各主要政黨協調解決,每屆內閣部長數量及部長職位都不一樣。變化莫測,一切都靠緣分。
議長為立法機構領導人,只能由伊斯蘭教什葉派擔任。黎巴嫩實行一院制,共128名議員。仍然貫徹分權原則,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議員佔64名,各黨派在各自的教派裡競逐席位。
除政界三巨頭外,另外一個巨頭軍隊也貫徹教派分權。黎巴嫩軍隊司令必須由基督教馬龍派擔任;內部治安軍司令(公安、武警)必須為伊斯蘭教遜尼派;公安總局(邊防)局長必須為伊斯蘭教什葉派。黎巴嫩軍隊最高決策機構是軍事委員會,成員共6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各3人。
所以,黎巴嫩是教派鬥爭共存的分權國家形式。如果參加黎巴嫩國家公務員考試,他的教派出身就決定了以後在國家機構中所能到達的最高位置。
三、老百姓以教派的不同分而居之
咱們國家已經做了6次人口普查了,但這項工作在黎巴嫩已經很久沒做了。因為在教派分權體制下,如果人口普查發現各教派人口比例發生變化,勢必會造成不同教派的權力基礎崩塌,從而影響國家機構的正常運行。乾脆和稀泥,不搞人口普查,大家就按以前的來。
黎巴嫩國內人口約620萬。其中有戶口本的黎巴嫩人450萬,黑戶170萬——包括敘利亞難民120萬和巴勒斯坦難民50萬。由於粥少僧多,黎政府堅決不給予上述難民其國籍。
黎巴嫩居民普遍按同一宗教聚居,除首都外,混居現象不常見。教派之間有一定隔閡,通婚現象有但不多見。我曾經問過基督教朋友:"如果你兒媳婦是伊斯蘭教,你作公公的可以接受嗎?"朋友很堅決地回答:"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我的家庭。"
四、開放與保守的和諧並存
普遍來說,基督教較為開放。當我在貝魯特的海灘上散步時,經常能看見身著比基尼的基督教美女。而伊斯蘭教則相對保守,女士下海游泳必須身穿黑袍。週末與基督教朋友聚餐可以開懷暢飲,但在伊斯蘭教聚居區,酒是連售賣都不可以的。
五、遍佈世界的黎僑
黎巴嫩最大的"特產"就是黎僑。黎國內戶籍人口450萬,但在全球的黎巴嫩僑胞卻有將近1500萬。比如美國影星喬治克魯尼的夫人、女歌星夏奇拉、席琳迪翁的丈夫都是黎巴嫩人。再比如南美一眾退休老幹部們:巴西前總統特梅爾、阿根廷前總統梅內姆、哥倫比亞前總統阿亞拉、前厄瓜多爾總統奧爾蒂斯等也都是黎巴嫩後裔。
這裡單列一段寫一個人。2019年9月25日,他被授予了中國"最美奮鬥者"的榮譽稱號(新中國成立70年一共只授予300人),他就是黎巴嫩後裔:馬海德。他是一名醫生,在延安時期便投身中國革命。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
其實,黎巴嫩的獨特與美麗遠不止這些。比如黎巴嫩的美女就很多,不過這個領域我不擅長。但據接待過的國內親友評價,黎國美女顏值相當高。比如黎歷史也很悠久,有人類最早的一批城市遺址和世界遺產。有空的話,我會將中東各國逐一展開給大家。年近40,除了家庭、健康、工作外,寫作只能暫時排在第四位。但一個星期寫一篇深度原創還是有保證的,如果你有想聽的,想看的,也可以留言給我。
閱讀更多 D哥雜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