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小風波掀不翻中非友誼之船

近期,廣州加強對包括非洲人在內的旅居外籍人士的身份查驗和疫情檢測力度,受到一些非洲國家官方和媒體的關注。相關事件原本只是中非關係主旋律中的微弱的不和諧音符,卻很快被美國國務院和一些西方媒體抓住無限放大,指責“廣東等地出現了針對非洲人的歧視性做法”云云,甚至斷言原本長年穩定的中非關係將受到衝擊。

無需贅言中非友好對中國和非洲的重要意義。數日來,在對於廣州防控措施及相關事件的回應上,從外交部到國家衛健委,從廣州市各部門到廣東省相關部門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關鍵詞:“一視同仁”。一視同仁只會有助於中非友好大局,依法管理才能維護中非友好大局。

當前疫情防控仍是第一要務,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更是重中之重。廣東省和其他省份所採取的防輸入政策是一樣的。只要在中國境內,無論中外人士,目前採取的檢疫、防控措施、醫療救助、社區管理都是“一視同仁”,不可能存在針對外國人的例外。

12日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在新聞會上介紹,自3月15日廣州發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以來,羊城所有119例境外輸入病例和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都是通過主動排查發現。而正是通過全面排查期間,越秀區才發現了5例非洲籍確診病例。其中4名短時間內多次到一家美食店用餐,給密切接觸人員及自身帶來嚴重安全隱患。

因此,唯有一視同仁、嚴格依法管理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旅穗外籍人士的安全。

正如13日外交部部長助理陳曉東在集體會見部分非洲國家駐華使節時指出的那樣,廣東作為中國開放大省面臨的境外輸入風險尤其突出。只有堵住所有可能導致疫情反彈的漏洞,才能維護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這樣做不僅是對中國人負責,也是對包括非洲人在內的所有在粵外國人負責。

發生在中非之間的這段小風波,不會像某些人幻想的那樣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大風暴。

當然,在疫情結束之後,我們也需要將非常時期的一視同仁、嚴格執法延續下去,貫穿在對外籍人士的常態化管理中。

廣州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之一,不少非洲人將廣州當成淘金和尋夢的地方。根據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廣州在住外國人3萬多人,來自非洲的總人數為4500多人。不過,2017、2018、2019年經廣州各口岸出入境的非洲人人數均達到30萬人次以上。中國歡迎全世界的民眾來華工作、旅遊和經營生意。但在中國的土地上工作生活,就必須遵循中國法律。

“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昔日諸葛亮所說的當政者治理之道同樣適用於今天。

外交無小事,並不等同於“外國人無小事”。對外籍人員的管理,更不等同於外交。在管理思維上一視同仁、在行動上依法治理,這都是外籍人員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並不會因此而影響外交關係,而恰恰是有助於消弭兩國關係的潛在引爆點、建立起在華外籍人員遵循中國法制的良性環境。

依法管理在華外籍人員,也才能真正有效防止中非關係遭他國勢力挑撥離間。

一貫眼紅中非關係的美國官方和媒體這次在臺前幕後忙碌,傳播各種不實信息,極盡挑撥之能事。一些美國媒體稱許多在廣州的非洲人“被趕出家門”,汙衊說“中國排外主義抬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1日妄稱,“中國對非洲的承諾從未兌現過”。駁斥這種謬論,需要我們外交部門義正詞嚴有理有力的回擊,同樣需要我們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對法律的堅定維護,對個案的精準處理和對普遍人群的平等管理,更需要我們和非洲各國人民攜手努力,共抗疫情。

中國銘記在關鍵時刻非洲給予我們的有力聲援和支持;中國跨越千山萬水為非洲兄弟送去物資、派去專家組成員,對於在自己國土上的非洲兄弟,自然也是一視同仁、患難與共。相信經歷這一輪前所未有的抗疫風雨考驗,中非友誼必將得到新的昇華。(文/木子)

战疫中的小风波掀不翻中非友谊之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