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劉孟博/文

邵豔濤/攝影

風穴寺觀音閣西側有亭曰“漣漪亭”,據相關介紹稱漣漪亭建於明嘉靖年間,為雙層六角亭,米形脊,垂脊飾龍吻及小獸,共六吻六獸,小巧玲瓏,秀麗古樸,造型在全國獨一無二,是河南僅有的明代雙層六角亭。1989年10月,為增強觀賞性,在漣漪亭內仿製中南海流水音的曲水流觴一處,並複製乾隆御書石碑一通。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閒來偶閱康熙《風穴志略》、乾隆《風穴續志》、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及《風穴寺文史薈萃》等書,發現歷史上的漣漪亭並不在此處,而現址之涼亭,亦不稱漣漪亭。因此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與建築斷代存在問題,值得商榷,爰列相關史料數條,供好古敏以求之者同析。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者,為明代河南巡道王洙。王洙,字崇教,號一江,浙江臨海人。正德十六年進士,歷任行人司司副、河南巡道、廣東布政司左參議等職,為政清明,多有政聲,著有《宋史質》一百卷。明嘉靖六年二月至嘉靖八年十月,王洙任河南巡道(駐汝州),公務之餘,喜踏訪名勝古蹟,對汝州近郊的風穴寺則尤為鍾愛,經常往遊。王洙在汝州期間對風穴寺景跡的完善,多有創制之功,修建和命名了玉帶橋、翠嵐亭、漣漪亭、半雲巢、無心處等景跡。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通過王洙所撰的《遊風穴寺記》一文可知,漣漪亭本在大慈泉之上,且當時大慈泉周邊另有半雲巢、無心處兩處景跡。其文曰:“崖下有石泉方丈,深可五六尺,旱不加沉,澇不加溢,紺寒甘冽,可敵惠山之二泉。泉傍復鑿石為螭頭,以洩餘溜。覆泉有亭,一江子稍加克拓,名之曰:“漣漪亭”。前有斜橋,南通鳥道。橋側有古青楊樹一株,長藤纏附其上,花葉蔽日,青翠滴衣,蓋坐此則雖六月而風霜之氣森如也。一江子時或照影池中,習靜石上,飄飄然有駕青鸞、驂白螭之想。亭後為老曇所巢,多雲氣出沒,一江子名之曰:“半雲”。盡東頭,則青山流水狹處,一江子為置獨水小橋,以按曲徑巖崖。近南復有高丘丈許,為置茅庵,內僅容三四人,名之曰:“無心處”,摘吳彥章《青玉案》詞也,坐覽者當自得之。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明末中原戰火頻仍,風穴寺中僧人逃亡殆盡,十餘年間人跡罕至,殿宇亦鞠為茂草,僅老僧祖進二人勉力維持,後雲峨禪師駐錫寺中,方使古剎名區澤藪廓清,法輪重轉。清代大慈泉上的漣漪亭任然存在,只不過因世事變遷,歲月更迭,不再稱漣漪亭。《風穴志略》捲上 景跡:“大慈泉,觀音閣前有伏泉,甃為方沼,深七八尺,湛然可鑑毛髮。下視沙石明皙,歷歷可數。色潔味甘,不減惠山二泉。沼上覆之以亭,匪徒便遊賞,且不令雨水得雜也。沼前即接聖橋。橋頭大樹輪囷,繁蔭森布,可敵十間屋。水殿雲廊,遜其天然矣。”道光《直隸汝州志》卷一 山川 風穴山對大慈泉亭亦有記載:“曰大慈泉:在大悲閣前,水從山峽石罅中流出,入珉池,池上有亭,額曰“醒心”。如此來看,至少在道光朝,大慈泉上的亭子仍然存在,當時被稱為醒心亭。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顯然現今的漣漪亭,歷史上並不在此處,那麼這座涼亭舊時又被稱為什麼名字,答案自然是要從檔案資料中去尋找。清同治元年,道員尹耕耘遊賞風穴寺後,曾撰《遊風穴山記》一篇,細數風穴諸景,當時大慈泉上之醒心亭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殿宇三楹,觀音閣西的涼亭,時人稱之小蘭亭。“下玩月臺過橋北行,則見所謂大慈泉,石闌四周,方塘一曲。泉自後山出,匯於此,循山而流,灌溉田畝,澄淨見眉發。塘上建殿三楹,祀變相觀音,三首六臂,猙獰可怖,右側跪一婦人,狀甚恐懼。寺僧告餘曰:“此水母也。”殿上有樓,祀四面觀音。……復出殿而西,則有小蘭亭,亭後為泉之所出,石龍吐之,落於池四周,亭外而達於前溪。”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現今風穴寺漣漪亭,實為小蘭亭的記載,並非孤例,道光十九年,汝陽書院山長查冬榮同郡守一同遊覽風穴寺時,撰有長詩,亦有小蘭亭的記載,由此可見,小蘭亭至少在清中後期,已是寺後白雲灣中游客必覽之處。查冬榮(1795-?)字子珍,一字子尹,號辛香、新薌,又號蘭舫,浙江海寧袁花人。清詩人、書畫家。邑諸生,工詩善畫,妻朱淑均,弟有炳,弟媳朱淑儀,皆擅詩畫,一門書畫聯吟,傳為佳話。曾主持汝陽書院講席,室名曰“詩禪室”,著有《詩禪室詩集》二十八卷。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卷十 《風穴志》所載詩前跋語曰:“己亥三月,宜葊太守招同人遊風穴山,山上古柏數千株,沿溪夾道,絕不類人世間。抵寺中,循竹徑入小蘭亭,訪珍珠簾、玩月臺諸勝。旋登翠嵐閣,至覽勝軒,賞牡丹,作竟日之歡,歸來已夕陽在山矣。因賦長句,志一時之勝。”

汝州訪古     芻論現今風穴寺漣漪亭的命名問題


既然漣漪亭並非其歷史本名,有關部門是否應尊重歷史,恢復其小蘭亭這一歷史名稱,使名勝古蹟名至而實歸,不令後人所詬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