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是什麼把寶寶從安靜的“天使”變成了搗蛋的“惡魔”

一個月的時間,是什麼把寶寶從安靜的“天使”變成了搗蛋的“惡魔”?!

一個月的時間是什麼把寶寶從安靜的“天使”變成了搗蛋的“惡魔”

相信這個場景寶媽們都很熟悉:

剛剛出生的寶寶,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表現得很安靜,寶寶如此乖巧,惹人疼愛,家長的護理也越發周到。

可滿月一過,孩子就好像“原形畢露”,脾氣突然變得很大,一言不合就開哭,這樣顛覆性的改變確實讓很多寶媽不解,到底是寶寶變了,還是自己在照顧孩子方面出了問題?

那麼話說回來,一個月的時間,是什麼原因把寶寶從安靜的天使變成了搗蛋的“惡魔”?!他們清醒時好像只有一件事情可做,那就是哭!

究竟原因是什麼?作為新手媽媽,有哪些對策能幫助寶寶改善這種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討論一下!

天使寶寶“性情大變”的原因

一個月的時間是什麼把寶寶從安靜的“天使”變成了搗蛋的“惡魔”

一般情況下,寶寶餓了、困了、不舒服等,都是他哭鬧的正常原因,但是寶寶在二個月的時候,哭鬧的次數明顯會增多,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引起的。

感官系統發育

寶寶在滿月之前,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但是滿月之後,他的感官會比以前更加靈敏。同樣的,對於那些讓他不舒服的感受,也會變得越來越敏感。

比如冷了、熱了,只要讓他覺得有一點不適,就會用大哭來抗議。

所以,一般寶寶在滿月之後,自身感官越來越敏感,也就更容易感受到不適,並用哭聲來告知家長。

另外,寶寶的皮膚也會非常的敏感,如果給他洗衣服用的洗衣液或肥皂鹼性過強,也是會損傷他的肌膚,讓他感到難受的。

腸脹氣 腸絞痛

小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支持消化的肌肉還沒有調整出有效和有節律地移動食物通過消化道的能力,腸道平滑肌的不規則收縮可能導致寶寶出現腸脹氣、腸絞痛等問題。

再加上寶寶的感官系統開始發育,身體的不舒服加上外界環境的刺激,致使他們哭鬧更加嚴重。

於此同時,滿月以後正是寶寶腸脹氣和腸絞痛的一個開端,所以他就會難受的哭鬧,不論家長怎麼安撫都不管用。

獨立安全意識的形成

從寶寶兩個月開始,獨立個體意識開始萌發,能意識到自己所處於外界環境中。

當外界環境產生變化,寶寶沒有安全感而哭鬧。因為寶寶剛出生時,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

比如突如其來的冷、熱、安靜、吵鬧等,都會讓他感覺到恐慌、不安,都會導致寶寶大哭。

因此,他會經常出現沒有安全感的情況,比如周圍突然安靜,沒有人陪伴,他就會通過哭鬧來召喚自己熟悉的人,並尋求安慰。

那麼,媽媽們該如何拯救“惡魔寶寶”

一個月的時間是什麼把寶寶從安靜的“天使”變成了搗蛋的“惡魔”

製造一個安全的空間

很多媽媽即便家裡有嬰兒床,還是習慣將孩子放在大床上,和自己一起睡。

因為這樣半夜起來哺乳會很方便。但對於小嬰兒來說,十個月生活在狹小空間(媽媽的子宮)中,突然在大床這種廣闊的地方醒來,寶寶也會焦慮不安。就像我們突然在一個200平米的床上醒過來。

所以,建議在讓新生寶寶睡在嬰兒床裡,既減少窒息的風險,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也能減少孩子夜醒的哭鬧。

不過家長要隨時查看,或者把嬰兒床放在貼近大床的位置。

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小寶寶最怕的是安全感不足,懷孕時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習慣了溫暖充實的生活環境。

突然有一天被人拎著兩條腿,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寶寶肯定會陌生會害怕。

所以我們要多點耐心,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很抽象,尤其是對於溝通基本靠猜的小嬰兒。那些安全感往往來自於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陪伴和細節。

幫助寶寶“排氣”

安撫腸絞痛的寶寶,讓很多家長覺得束手無策。調查顯示:20%的嬰兒在三個月之前,都有程度不同的腸絞痛問題。

通常情況下,寶寶腸絞痛一般發生在晚上6點以後到半夜,這個時間嚴重影響到家長和孩子的休息。

如果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們不妨這樣做來幫助寶寶排氣:

拍嗝

一個月的時間是什麼把寶寶從安靜的“天使”變成了搗蛋的“惡魔”

讓孩子把頭靠在家長的肩膀上,空心的手掌給孩子拍嗝,來幫助孩子打出嗝。

飛機抱

一個月的時間是什麼把寶寶從安靜的“天使”變成了搗蛋的“惡魔”

讓寶寶躺在手臂或大腿上,幫助寶寶排空胃裡的空氣,緩解絞痛。

一般等到寶寶可以等到寶寶打出咯來,再讓寶寶以正常的姿勢來保持。

熱敷+按摩

把嬰兒放平,手搓熱塗抹潤膚油,然後順時針按摩寶寶的小肚子。

按摩過後,用熱毛巾或熱水袋來熱敷寶寶的腹部,注意毛巾和熱水袋的溫度不要燙傷寶寶。

如果寶寶繼續哭鬧嚴重,而且肚子又硬,可以看到明顯的包塊,一定要及時就醫。

寶寶哭鬧常常是生命力的象徵,面對孩子哭,只要找對方法,就能有效的安撫孩子。養育一個孩子本來就不是簡單容易的事情,萬事開頭難,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