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和魏延誰更厲害?

陳煥銳


姜維和魏延都是用兵大將,姜維謹慎,遇事考慮周全;魏延勇武,作戰經驗豐富。那麼這兩個人相比,誰更厲害呢?

魏延守城有餘,領軍征戰不足

先來談談魏延。說起魏延最顯著的功績,莫過於任鎮北將軍時,為蜀漢鎮守漢中近十年而未出一點紕漏了,所以魏延這個人確有才能毋容置疑,但人無完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魏延善守,但善戰的記載卻並不多見。

《三國志•魏延傳》中有關魏延征戰的功勞有一句總體的概括:“數有戰功”,但這一點陳壽並沒有一一列舉;另一個經典戰例便是在北伐期間和吳懿一起擊敗了郭淮費曜,不過這場戰鬥從戰功上來說,應是吳懿首功,而且此戰全程順風。

另外我們來談談那個歷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由魏延所提出的,但當時並未被諸葛亮採納,後世也有不少朋友認為這是諸葛亮的決策失誤。不過我個人認為子午谷奇謀本身就接近妄想。據《資治通鑑》記載:

“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

在這段記載中,魏延就產生了兩個臆想:

其一,長安守將夏侯楙知道他來會棄城逃走,不知道為何會如此自信。

其二,魏延希望諸葛亮從斜谷進軍後,能在二十天內把援軍帶到長安。試問如果諸葛亮二十天真能殺到長安,那要出子午谷幹什麼呢?所以魏延的軍事謀略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強。

魏延號稱善養士卒,但是當他和楊儀的矛盾爆發以後,王平只一句喝罵,魏延所“養”的士卒便作鳥獸散,只留下魏延和他的家眷,這說明魏延也缺乏對軍隊的約束能力。試想一下,如果子午谷奇謀建功,魏延佔領長安後,曹魏援軍一到,城裡百姓,魏將殘兵甚至自己的手下,沒準就會有人開門投降。

儘管魏延是蜀國上將,作戰勇猛;但從軍事能力來講,可鎮守一方,但是不善於領兵出征。

姜維既有鎮守一方之能,更有領軍征戰之才

姜維作為一員高級將領,沒有太多爭議。諸葛亮曾對他有極高的評價,據《三國志·姜維傳》記載: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

姜維主事時,對魏國邊境是造成了很大的軍事壓力的,據《三國志》記載:“聞維方到,眾皆惶懼。”

姜維北伐十一次,其中大勝兩次,大敗一次;小勝三次,小敗一次,相持4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可見姜維的軍事才能非凡!像姜維北伐本就兵力佔劣,又是“客場”作戰,朝中的政敵還在拼命扯後腿,能打成這樣,是很不容易了。

姜維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不屈不撓。蜀國滅亡後,姜維曾給後主劉禪寫信

“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那時候的姜維,已經年近六旬,白髮蒼蒼,歷經大小北伐十餘次,仍然壯心不已,令人不得不感動!故我認為姜維比魏延更厲害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姜維比魏延更厲害些。

咱們可以從武藝高低和帶兵水平兩個方面對二人進行比較。

先看雙方的武藝,主要依據是《三國演義》。



姜維,字伯約。武器:五鉤神飛槍。

姜維的單挑戰績如下:

1 趙雲――戰不數合,精神倍長,趙雲大驚,退走

2 魏延――戰不數合,魏延詐敗而走

3 張翼、王平――戰張翼不數合,王平夾攻,姜維敗走

4 司馬師――三合擊敗司馬師

5 徐質――刺殺潰敗狀態下徐質的坐騎,令其倒地後被眾軍分屍

6 郭淮――接住暗箭,反手射死郭淮

7 鄧忠――三四十合,平手,詐敗,箭射鄧忠不中,後夾住鄧忠槍,鄧忠敗走 。

8 鄧艾――數十合,平手

9 王頎――三合擊敗天水太守王頎

10 楊欣――一合擊敗之,連射楊欣三箭不中,折弓並追趕,卻馬失前蹄。一槍反中楊欣的馬頭。

11 魏軍眾將――持劍殺十數人,心病發作,自盡。

死亡原因:心埂突發,自刎而死

分析:共參加戰鬥11次,有效勝績7次,敗1次。殺死有名有姓將領2人。無名將領十數人。



魏延,字文長。武器:飛雪雁翎刀

魏延的單挑戰績如下:

1 文聘 —— 戰至多時,兵卒盡失,魏延逃走

2 冷苞 —— 數合被魏延活捉

3 楊柏 —— 不十合,楊柏敗走

4 張任――拌馬索活捉

5 馬岱 —— 不十合,岱敗走,延趕去,被馬岱回身一箭射中左臂

6 龐德 —— 戰退魏延

7 孟獲 —— 活捉孟獲

8 姜維――魏延詐敗

9 王雙 —— 措手不及,被延一刀砍於馬下

10 司馬懿 —— 三合,延詐敗

11 張郃 —— 十合,延詐敗 ,劍閣射死張郃

死亡原因:馬岱背後偷襲。

分析:參加戰鬥11次,有效勝績5次,殺死1人,活捉3人。真敗2次,假敗3次。



兩人武藝對比分析總結:

兩人參加鬥毆次數一樣,戰果也大致相當。而觀察戰鬥過程,魏延見勢不妙,首先選擇是逃跑,而姜維的第一選擇是放大招,千方百計地搞掂對手。姜維的膽氣要超過魏延。

魏延屢次詐敗,還在司馬懿面前詐敗,司馬懿居然也相信自己那點三腳貓功夫能勝過魏延,毫不猶豫地追上去了,這說明魏延表演才能是很高超的,這在戰場上非常重要。

如果雙方純粹匹馬對陣單挑的情況下,雙方都玩命,魏延應該略微強於姜維,但兩人差距很微小。

下面分析兩人的帶兵能力,主要依據是三國志。



姜維的領兵戰績:

1戰: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與魏軍相持於南安。 姜維輕軍西進,擊破郭淮,郭淮整軍反擊,姜維撤退 。

結論:小勝

2戰:公元244年,曹爽率十數萬大軍進攻漢中 ,都督王平興兵據勢,姜維和費禕往援,曹爽大敗。

結論:大勝

3戰:公元246年,魏境羌族叛亂,姜維率兵前往呼應,出兵為翅,郭淮來救,會合夏侯霸,姜維撤軍。隨後魏軍平滅了其中一部分羌族首領,但仍有些叛亂尚未解決。

結論:平手

4戰:公元247年,姜維趁魏國境內羌族叛亂仍然未決之時, 出兵洮西,擊敗郭淮、夏侯霸軍,成功收納了涼州胡王治無戴部眾回蜀。

結論:小勝

5戰:公元249年,姜維出兵攻雍,聯合羌、胡,出兵攻打周邊多個郡縣,郭淮意西攻羌,鄧艾識破姜維計,建議郭淮防備姜維回師襲擊,郭淮聽從。姜維回師,派廖化駐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進攻白水北岸洮城。鄧艾連夜回洮城駐守,姜維撤軍。

結論:小敗

6戰:公元250年,姜維出兵攻打西平,俘虜敵將郭修,撤還回蜀

結論:小規模戰役 平手

7戰:公元253年,姜維響應諸葛恪北伐,率數萬大軍,過石營,攻南安,城下設圍。陳泰率軍救援,行軍至洛門,姜維軍糧草耗盡,撤兵。

結論:平手

8戰:公元254年,魏國狄道守將李簡率眾投降,姜維出兵隴西接應,進圍襄武。魏將徐質帶兵迎戰,蜀軍前鋒將領張嶷戰死,但魏軍傷亡是蜀軍的兩倍。姜維大軍後至,斬殺徐質,大破魏軍。姜維率軍降服周邊地區,然後班師,將河間、狄道、臨洮三縣居民全部遷移入蜀國

結論:大勝

9戰: 公元255年,姜維率夏侯霸從狄道出兵 ,擊敗王經數萬人 。陳泰來救,姜維退軍。

結論:大勝

10戰:公元256年因胡濟失約 姜維在段谷被鄧艾擊敗 遭受重創

結論:大敗

11戰:公元257年,姜維趁諸葛誕在淮南叛亂之時,率數萬人從駱谷進軍攻克沈嶺,兵力推進至渭河畔,鄧艾司馬望堅守不出 ,雙方僵持 後因諸葛誕兵敗 姜維引兵退還

結論:平手

12戰:公元262年,姜維於秋冬時節,再度率兵,圍攻洮陽,鄧艾率兵防守,姜維軍於侯和敗退,回軍至南方的沓中

結論:小敗

之後姜維在劍閣牽制鍾會, 鄧艾偷渡陰平 ,蜀軍涪城守將馬邈投降 ,諸葛瞻父子戰死, 後主投降。



在《三國志》中,魏延的戰績少有記述,只好把他的履歷中有關戰鬥的部分貼出來分析:

1,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2,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

3,建興元年,封都亭侯。

4,建興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5,建興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6,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7,後魏延一直在諸葛亮麾下作戰,直到諸葛亮去世。所以他的戰績與諸葛亮息息相關。

魏延有兩次獨立作戰的情況,一次是駐守漢中,一次是戰陽溪。守漢中滴水不漏,戰陽溪大破費瑤、郭淮。攻守能力都很強。

從姜維和魏延兩人的用兵特點來看,都有勇略,都有奇謀,執行能力都很強。

魏延是大處敢用險,小處求穩備。姜維是大處小處都敢用險,處理危機的能力特別強。



總結比較兩人的帶兵能力:

姜維略勝於魏延。理由:勝時總能佔到大便宜,敗時也懂得止損,能把戰役打出精算師的水平來,很難得。絕境中求生存的能力也強於魏延。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出,要論綜合能力,姜維應該強於魏延。


饞嘴肥貓鏟史官


姜維是諸葛亮提拔起來的,魏延是劉備提拔起來的,因此,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劉備和諸葛亮的影子。姜維謹慎,思慮周全。魏延大膽,勇武異常。那麼他們兩個相比,誰能厲害呢?我覺得是魏延。

許多人對姜維有誤解,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傳人,傳承了諸葛亮的五行八卦、神鬼莫測的用兵之術,應該比魏延厲害的多,其實正史上不是這樣的。

姜維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主動投降過來的,在投降後諸葛亮親自接待了他,並且對他的才能進行了甄別,經過考問,諸葛亮認為姜維思維縝密,有才幹,是涼州的上等人才,比丞相府中的李邵、馬良都要強得多。

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姜維這麼優秀,那麼他和魏延相比呢?到底是誰更厲害一些呢?我們可以從攻和守兩方面來比較一下。

先說攻,兩人同在諸葛亮帳下任職。魏延為涼州刺史兼前軍師,而姜維為中監軍徵西將軍。諸葛亮慣用魏延為前鋒,就是依仗魏延的勇猛。而姜維則被委任為後方行軍,主要作用是圍城和支援。

能明顯比較出來兩人能力的就是當他們遇到同一敵人時的表現,公元230年,魏延率領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涼州地區。在陽溪遇到曹魏費瑤和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結果魏延大破敵軍。那麼姜維呢?

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這時蔣琬上奏劉禪表姜維為涼州刺史,率領一支偏師西入羌中,襲擊涼州地區,結果幾乎毫無所獲。

公元240年,姜維率兵進攻隴西,郭淮追至強中。這時姜維撤退,結果是郭淮遷走羌族族民三千多戶。此一戰姜維撤退,沒有功績。

公元247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諸羌叛亂,他們聯繫蜀地姜維為援。當時護軍夏侯霸屯兵

為翅,負責防守地方叛亂。郭淮率軍抵達狄道後,諸將建議應當首先討平枹罕,制止諸羌叛亂。郭淮不這麼認為,郭淮說:如今我們的大敵是姜維,姜維此來必然先圍攻夏侯霸,所以應該快速馳援為翅。後姜維果然前來進攻夏侯霸,而郭淮及時趕到,姜維不戰而退,沒有功績。

公元248年,涼州胡王治無戴叛亂,包圍了武威,郭淮率軍前來平叛,大敗治無戴。這時姜維率廖化前來馳援治無戴,當時姜維令廖化在成重山修築城堡,收集諸羌、胡散民自守,而自己則西向迎接治無戴。諸將都建議先追擊姜維,防止姜維和治無戴合兵,然後再回來攻擊廖化,各個擊破,郭淮則不這麼認為。

郭淮說:廖化兵力不足,堅城未駐,趁此機會進攻他必然能夠獲勝。而姜維知道廖化遭到攻擊必然會回來救援,這樣就會疲於奔命,被我方擊敗。後郭淮令夏侯霸追擊姜維,自己率大軍強攻廖化。姜維果然回軍救援廖化,結果是姜維、廖華再次撤退。

同樣都是率領一支偏師作戰,同樣都是遇到郭淮,魏延大破郭淮,而姜維只會撤退,他們兩個誰強誰弱,幾乎一目瞭然。

再比較一下防守方面,魏延和姜維都曾經擔負過漢中的防守,那麼他們誰防的好呢?

魏延時期,防守漢中的策略為: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也就是說派兵守好入漢中的各條棧道,敵若來犯,消滅敵軍於峽谷之中,使敵軍沒有機會出谷。王平時期延續了這樣的防守,使得漢中平安無事。

等到了姜維時期,姜維認為

防守諸圍不如斂兵聚谷,退守漢、樂二城,這樣的話將漫長的棧道留給敵軍,將敵軍吸引進來,然後挫其銳氣于堅城之下。等到敵軍攻堅不利、後退無路時出城攻擊,這樣可以大獲全勝。

姜維這種守法幾乎是玩火自焚,而後期曹魏滅蜀就是明證。鍾會率領十萬大軍進犯漢中,蜀軍依據姜維的軍令,退守漢、樂二城,結果鍾會各派五千人將漢、樂二城圍住,圍而不攻。然後率領大軍繞了過去,這樣,棧道形同虛設,漢、樂二城形同虛設,而漢中的失陷姜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比魏延和姜維的防守能力,姜維真的比魏延差的太多。綜上所述,魏延進攻比姜維強,防守比姜維強,這就是為什麼魏延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偏用魏延而次用姜維的原因。如此看來,劉備的識人能力真的比諸葛亮要強太多。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魏延比姜維厲害,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魏延都要強姜維太多。而後期蜀漢重用姜維,致使數年伐魏無功,勞民傷財,最終被曹魏所滅。早知如此,當初何不嘗試一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可惜呀!


每日趣評


魏延和姜維誰厲害?



這提問不用多想,就可直接開答:絕對姜維勝出。以魏延在諸葛亮死後,不顧大局,帶兵燒絕棧道,堵截撤退大軍,對照姜維在劉禪已經投降,下令姜維投敵,幾乎絕望的情況下,仍然想方設法,竭盡全力,拼死恢復國家的作為,兩人境界,人品,處事能力就已經一目瞭然。當然,提問的意思,基本就是說誰武力強,這實際太片面,不過,作為武將角色,姜維不僅武力可以勝過魏延,其謀略用兵更不是魏延能夠比肩的。



魏延最大的功績,就是被津津樂道的守漢中多年,沒有大失誤。反而說姜維接手一個月就丟了漢中,不能說這看法沒一點道理,但其中的細節需要仔細分析。



姜維本人並沒有守漢中,實際這說法是指姜維繼任大將軍後,放棄以前堅持的拒敵於國門之外策略,因為漢中的地形利於防守,如果只防守,基本有點軍事常識的都可以勝任,比如,後來王平也長期守衛漢中,並以劣勢兵力,打敗數倍於己的曹爽,一度傳為美談。而姜維從殲滅敵軍有生力量考慮,採取放敵入套,然後紮緊袋口,集中兵力消滅進入口袋的敵軍,這是比較高明的軍事策略。但其中有些關鍵點需要把握。



這個辦法具體說就是,讓敵兵進入漢中腹地,而蜀軍精銳駐紮漢城、樂城,這兩座要塞非常堅固,一般不能攻克。換句話說,就是誘敵深入,利用堅固據點阻礙敵人後方補給,一旦敵人撤退,通過後方的堅固據點,可以把敵軍退路限制在幾條小道,最終加以殲滅,形成大殲滅戰。



但姜維選拔人才,也像師傅諸葛亮,識人能力有點欠缺,後期提拔的兩員小將,蔣舒,傅儉,後一位忠勇,前一位關鍵時刻投敵,而且蔣舒在關上,傅儉在陣前殺敵,蔣舒眼看著傅儉戰死,也不開關放傅儉入關,然後獻關投降。這是一個關鍵要塞,面對十餘萬魏國大軍,敵兵像潮水一樣湧入,根本來不及採取任何措施。姜維作為全軍統帥,不可能在漢中,知曉消息漢中已經丟掉了。



從武力看,姜維單挑過老年趙雲,並且打敗了趙雲,這是趙雲單挑唯一敗陣的一次。姜維還殺了曹魏猛將徐質,在洮水以少勝多,打敗曹魏王經的數萬人馬。而魏延也就是斬了王雙,對戰過張郃,戰敗過馬岱,再有就是鬧矛盾的。比如進入西川后與黃忠爭功,差點被泠苞一箭射殺,虧了黃忠及時救援,再好像沒有啥出名戰績可以炫耀。(56)


流譽後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被刺,導致姜維有機會接掌蜀漢的權利核心,此時的姜維已經51歲了,經過多年征戰,蜀漢國力非常薄弱,此時應該養精蓄銳,使老百姓休養生息。這樣國力才能慢慢恢復,但姜維卻在數年之間,北伐中原達九次之多。要知道,當時的諸葛亮北伐時,蜀國的實力還是可以勉強支撐的,但是,等到了他的手裡,蜀國的實力已經再也不能支撐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蜀漢已經國庫空虛,人口銳減,人才匱乏。相當於一個人已經進入暮年,唯有依靠漢中部署防禦,尚能敵關外。但姜維卻依然執意北伐,年年北伐消耗了原本就人力財力匱乏的蜀漢,使蜀漢雪上加霜,國力一年不如一年。不僅如此姜維還改變了魏延曾經在漢中地區30年的戰役部署,結果,直接導致了漢中的最終失守。這個事情又是怎麼回事呢?這要從劉備時期說起。

公元219年,劉備在取得了漢中大戰的勝利之後,就任命魏延負責防禦漢中地區。當時很多人以為漢中太守會是張飛,連張飛自己也以為他是漢中太守,沒想到劉備把漢中太守任命給了魏延,因為作戰勇猛,威震三軍,被提升為牙門將軍。劉備以識人用人最讓人稱道,此處破格提拔魏延鎮守軍事重地,足見皇叔對他的欣賞與信賴。魏延的確沒辜負劉備的期望,他以“實兵錯守諸圍”的辦法守備漢中,使漢中城固若燙金,易守難攻。後來王平抵禦曹爽,也是學習魏延的方法。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魏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魏延這個人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黑了多年,說什麼魏延腦後有反骨呀,諸葛亮死後要造反呀,通通都是羅貫中瞎編的。姜維確實是降將,算是魏國的叛徒,但魏延是一早追隨劉備的,沒有仕過二主,也是劉備一手提拔起來的年輕將領,魏延也是個喜歡冒險的人,沒事總想搞個大新聞。他最初加入劉備時,是帶著全部家底來的。據《三國志》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部曲”是家兵家臣之類的私人武裝。此時的魏延就像一個瘋狂的賭徒一樣,把僅有的家當全部投到“皇叔”這支股票上。魏延的投資成功了,劉備佔領益州後,由“潛力股”徹底變成“優績股”。魏延也由“小兵”升為“牙門將軍”,最終變成了威名顯赫的“漢中都督”。後來在街亭之戰前夕魏延獻計兵出子午谷,也是他冒險性格最有力的證明。

魏延在鎮守漢中時,就把很多的部隊都部署在了漢中外圍的山區當中。這樣一來,魏軍就很難直接進攻漢中的核心地區。而這一政策,從劉備時期一直沿用到了費禕時期,長達將近30年時間。事實證明這樣的戰略部署是完全正確的。魏延和王平兩任漢中太守也多次採用這樣的防禦部署,抵禦住曹真和曹爽的大軍進犯。但是,在姜維掌權之後,卻馬上更改了魏延的這一防禦計劃,把防守漢中山區的兵都撤回了,就是因為姜維蠢笨的安排,使魏軍長驅直入,導致姜維的主力於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並有效牽制住蜀軍的有生力量,使鄧艾有機會偷襲成功,直接導致劉禪投降,這樣的結果,源於姜維的重大缺點,能力不足,又過度自信,另外一個原因是高層沒有人能制約姜維,姜維一人獨大出現戰略失誤,將蜀國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慕容振北


1、魏延只有馬岱的三百人,到南鄭城下。姜維、楊儀率大軍駐紮在城裡,見了魏延卻不敢出戰。說是;“魏延勇猛,更兼馬岱相助,雖然軍少,何計退之?”這就是說,論武藝,姜維已經認慫。論用兵,也認慫(數萬大軍,居然不知如何打退魏延的數百兵)了!直到楊儀打開諸葛亮的“錦囊”,知道諸葛亮已經有安排,才敢出城見魏延。這下才有底氣,帶著比魏延多十倍的兵力,出成就罵魏延“反賊”。可魏延卻輕描淡寫地說:“伯約,不干你事。只教楊儀來!”從這點看,魏延無論從武力、用兵、氣勢都力壓姜維。也證明魏延根本沒有反判;因為如果是反叛,他會想殺盡諸葛亮的相府官員才開心,怎麼會跟姜維說:“不干你事,只教楊儀來!”?很明顯,魏延要對付的,僅僅是楊儀而已!

2、在《演義》中,諸葛亮一直都在壓制、防著魏延,從來也沒有給魏延有獨立領兵的機會。而龐統對黃忠、魏延都一視同仁。以對手都是川中名將泠苞來論;黃忠救魏延時,曾打敗泠苞。但在泠苞敗中反擊時,十數合也奈何不了泠苞,戰績是一勝一平。而魏延因貪功走了大半夜,在疲憊中與泠苞戰了30餘合沒有戰勝泠苞。但是,沒幾天在沒有疲憊的時候,卻數合就生擒了泠苞。戰績是一平一生擒。對泠苞的戰績,魏延強於黃忠。而姜維連郭淮都僅是打個平手,連70歲老年的趙雲也僅是打平,根本不可能打平入川時的黃忠。

3、《演義》中魏延沒有獨立領兵的機會。但是,在72回中,魏延卻能把一場無關緊要的“騷擾戰”,打成了具有類似於現代意義的“特種兵斬首戰”;“前面一軍相迎,為首大將乃魏延也。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操令龐德出戰。二將正鬥間,曹寨內火起。人報馬超劫了中後二寨。操拔劍在手曰:“諸將退後者斬!”眾將努力向前,魏延詐敗而走。操方麾軍回戰馬超,自立馬於高阜處,看兩軍爭戰。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看看此戰,一戰、把曹軍所有將領引過來後,拉出空檔讓馬超劫寨。一詐敗,讓曹操以為魏延被打敗退走了。除了留下龐德,其他人都去戰馬超。而龐德一人無法兼顧四面,令曹操身旁出現了空檔。然後立即旋風般殺回,並且繞過曹操後面直闖曹操正面(曹操後面是漢中方向,必定是龐德重點防守的方向)中軍,一箭把曹操幾乎射個對穿。這一步一步,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充分體現了魏延把握戰場機會的能力,堪稱智勇雙全!再看第73回;“卻說曹操退兵至斜谷,孔明料他必棄漢中而走,故差馬超等諸將,分兵十數路,不時攻劫。因此操不能久住;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急急班師。三軍銳氣墮盡。”這裡明確說明,諸葛亮並沒有命令誰攻擊曹操,只是十數路“不時攻劫”,給曹軍以騷擾而已。而就是一次這樣無關輕重的騷擾戰,卻被魏延打成了一場令曹操差點丟了性命的“斬首戰”。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曹操經此一嚇,才真正下定決心撤軍!而整本《演義》,能直接傷到曹操的,唯有魏延一人而已。此功之大,更勝過了黃忠的斬殺夏侯淵!羅貫中應該是想以此來證明,為何劉備會讓魏延當漢中太守的原因!

4、第三次北伐,魏延受命帶著姜維去守散關,把張郃打得死傷無數,大敗而逃。這就足以顯出,只要稍有機會給魏延,都能打得曹軍大敗!而這些成績,都是在諸葛亮控制使用下(並非諸葛亮計策)取得的!而姜維九伐中原,是完全可以任意發揮,卻也僅是打了個勝負參半!

5、按《三國志》記述來論;魏延是不多的幾個被作者陳壽讚譽過的人之一;“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而姜維僅是諸葛亮稱讚他是“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這個評語,已經難以與魏延的評語相提並論了!

6、再看看《三國志》中兩人的戰績;“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從一個部曲親兵,一躍而成統帥親兵的主將“牙門將軍(大概是現代的中尉、上尉軍銜,一躍而提升為少將軍銜)”。這個職務原來是趙雲的,一下提升這麼多級,足見魏延的“數有戰功”,是非同小可的。只因蜀漢沒有史官,沒有詳細的記錄而已。又從一個初級將領的“牙門將軍”,一躍而成“鎮遠將軍、漢中都督、兼漢中太守”的方面大員(從少將、警衛團長提升為中將、漢中方面軍司令、兼半省級的漢中市市長。比關羽的行政職務省長低半級,軍銜低一級,管轄的地域卻比關羽大。但是,軍職級別卻是一樣的;方面軍司令)。雖然沒有“假節”,但從他回答劉備的;“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來看,他是有權率軍出戰的,只是沒有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權利。顯然,在漢中戰役中,魏延肯定立的功就更大了。否則,怎麼可能從一個頂多是上尉級別的大頭親兵,一躍而成為方面軍司令?怎麼能體現出;劉備認為魏延有獨鎮漢中,超過張飛的能力呢?只是因蜀漢不設史官,魏延又被定位“叛逆”,所以,漢中戰役沒有留下的魏延戰功記錄,無法考究而已。漢中的地位可不是兒戲,比之荊州更重要;因為,荊州是蜀漢經略中原的跳板,即使失去後也不至於亡國。這個從關羽失荊州後,劉備還能稱帝並組織起強大的東征集團。諸葛亮還能五次組織起精銳的北伐大軍,姜維還能九伐中原,就是很好的證明!而漢中要是丟失,蜀漢就再也難以立國了。這從姜維丟失漢中,蜀漢亡國。就很好的證明了漢中、荊州哪一個地方更重要了!而魏延守漢中近十年,曹魏不敢正視漢中。王平以三萬人,按魏延的方略,把曹爽的十幾萬大軍打得大敗。

7、《三國志》記述;“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這一仗是魏延獨立掌軍打的,戰後從一個“都亭侯(亭侯)”升了兩級成了“南鄭侯(縣侯)”,並且還成為諸葛亮後唯一的“假節”大將。足見此戰非同一般,也是因為資料的缺失而沒有詳述而已!另據《漢晉春秋》、《華陽國志》等記述;“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此一仗諸葛亮命魏延率兩將“赴拒”,就是讓魏延與途中截住司馬懿大軍,至於怎麼打,那是魏延的事。結果把司馬懿打的大敗而逃,從此再也不敢出戰。再看看記述:司馬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這也是派張郃去打王平,至於怎麼打,那也是張郃的事。都是使用的一個“使”字,就是“派出”了而已。而且,魏延“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這個很多人都認為魏延是要“兵出子午谷”,但我認為,魏延是要諸葛亮學韓信和劉邦的戰略;以諸葛亮率主力北伐,另派他自己率一支偏師,攻略主戰場以外的州郡,最後回合於潼關。就像劉邦在主戰場吸引住項羽,韓信去攻取楚國以外的小國一樣。這種設想,不管效果如何,都比全軍獨攻一個方向的靈活、機動!

從以上這些案例就可以看到;魏延無論是攻、是守,只要有機會給他,不論對手是司馬懿,還是張郃、郭淮,他都能打得敵人大敗。說他智勇雙全,並不過分!

8、再看看《三國志》裡的姜維,雖然身為大將(元帥),僅有對王經一戰佔了便宜。對陣鄧艾是屢戰屢敗。其他的戰役,基本上是勝負參半。改變魏延方略後,漢中輕易就丟掉了。看看他的戰略思維,還不如蔣琬;《三國志-蔣琬傳》記述;“琬以為昔諸葛亮數闚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這裡不管蔣琬的設想能否成功,起碼蔣琬已經認識到按諸葛亮的戰法,已經是不可能取勝的。因為曹魏已經熟悉,並已經加以重點防備,蜀漢半點成功希望也沒有。不如改變方向,由漢水順流而下,突然向東,或許還能打曹魏一個措手不及而奪回上庸。只要奪回了上庸,經略中原就多了一個跳板!但是,姜維作為當時的第一號大將,不但自己看不到,還極力地反對蔣琬。證明姜維的戰略眼光,是十分狹窄的。明顯的不如蔣琬!蔣琬的這個戰略,與魏延的“異道會於潼關”的戰略,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蔣琬命短,無法驗證他自己的戰略構思!

綜上所舉,我認為姜維僅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並非元戎之選。只是蜀漢缺乏人才,只有姜維可用而已!而魏延就不好說,因為他一直處於諸葛亮的壓制使用之下。偶爾有機會,就能放出光彩,從無敗績。在魏延被諸葛壓制使用的處境下,即使是韓信,也不會比魏延取得的成績更好!所以,我認為,姜維跟魏延比,差距還不是一點點。當然是魏延強於姜維!


傲視蒼穹39


無論各方面,魏延都強於姜維,魏延從荊州跟隨劉備到大耳打下漢中坐漢中太守經歷絕對比姜維終其一生前幹不過郭淮後幹不過鄧艾要豐富的多,魏延前期是三國最閃耀的時期,各路名將,各路謀略家,魏延能做到漢中太守!而他做到漢中太守的時候諸葛亮還是沒打過仗的諸葛亮,諸葛亮一直搞後勤法正還活著呢!姜維恰恰相反,後期人才凋零,前打不過郭淮後幹不過鄧艾!很多人說內部矛盾,但是魏延打敗過郭淮,漢中防守策略的制定者,王平按魏延故事守住漢中。姜維直接來個關門打狗,結果狗是進來了,漢中一個月就沒了,蜀漢直接滅國


紅塔山138


魏延能征善戰,一直被劉備重用和帶在身邊。劉備的用人眼光還是應該持尊重態度。諸葛亮用人方面不如劉備,諸葛亮謹慎一生,當然不敢用魏延這種善於出奇謀的大將了。而且魏延的勇武和才智某些方面比五虎上將要厲害的多。姜維也是個厲害角色,沒有投降之前能看透諸葛亮的計謀,投降之後過於崇拜諸葛亮,導致自己喪失了一些判斷能力,才導致最後兵敗,如果魏延不是那麼傲氣,姜維他們兩個能多撐蜀漢幾年,如果非要說誰更厲害,我想魏延更勝一籌。魏延是帥才,姜維是將才,當帥有點勉強。


歹孩兒


兩人都是帶兵大將,沒有可比性。關鍵在於,姜維年青而被作為接班人重點培養,因資歷低,經驗少從基層幹起,慢慢來磨練,所以在帶兵打仗方面表現少。而魏延年齡大,已失去接班得可能,但終驗豐富,也有資歷,所以經常得重用,所以表現很突出。不管他們誰更強,也沒有像諸葛亮一樣掌握大權,都會逃不了滅國得命運,只是時間遲早得問題。


老徐149246575


姜維帥才,魏延只是將才充其量看門的,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只是空談,別和鄧艾的偷渡陰平比,當時兩國的實際背景大不相同,如果姜維和鍾會密謀不洩密的話,鄧艾早成餃子餡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假設能成功,也只不過會讓司馬懿早點獨立稱帝,以當時曹魏的實力司馬懿絕對不會因為曹魏滅亡而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