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派張飛守華容道,曹操逃走的機率有多少?

I塊兩毛五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諸葛亮的一次“借東風”,致使曹操三軍覆滅,一路敗走。當曹操走至華容道時,立下軍令狀的關羽在緊要關頭猶豫再三,被曹操的情感公關突破心理防線,鬼使神差地放走了曹操。從此,中國格局進入三足鼎立的三國時代。

那麼,如果當時諸葛亮派張飛守華容道,會不會放走曹操呢?就《三國演義》而言,即便派的張飛守住華容道,一樣也會放走曹操。

華容道上,關羽的忠義成為放走曹操的主因。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忠魂形象,《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剛而自矜”。赤壁之戰前,曹操曾領軍攻打劉備。力量尚且微弱的劉備不敵曹操,以至於與張飛狼狽出走,無奈留下關羽及家室。在不知劉備下落的情況下,關羽迫於形勢,只得委屈降於是“漢室”。

世人皆知,曹操唯才是舉。曹操欣賞關羽的忠義和一身武藝。得到關羽後,曹操更是如獲珍寶。曹操不惜贈赤兔馬,並引薦給漢獻帝。獻帝賜予關羽“漢壽亭侯”封號。“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可謂是關懷備至,事無鉅細。估計,當時能成為曹操座上賓,享受如此待遇的,估計只有“武聖”關羽與鬼才謀事郭嘉。可惜,當得知故主劉備下落後,關羽千里奔襲,棄曹投劉。可以說,若不是愛惜關羽忠義及才能,曹操早對關羽圍追堵截,哪裡還會有《三國演義》裡“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華容道上,“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的關羽因為忠義以及念及往日恩情,才會在關鍵時候掉鏈子,願受軍事處置,放走了狼狽不堪且無戰力的曹操。曹操往日的惜才以及恩情成為自己在華容道的一道救命符。

那麼,派與曹操基本無交集的張飛駐守華容道,為什麼也會放走曹操呢?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分析了天下大勢,三足鼎立最利於劉備。《隆中對》裡三分天下佔其一是諸葛亮早早定下來的戰略。赤壁之戰,曹操雖敗,損失許多軍隊,元氣大傷。但他的勢力依舊強大,仍是中國北方之主,有他則北方不至於四分五裂。假設,在華容道里,曹操難逃生天,就此了結性命。那麼,作為勢力強大的一方孫權就完全有能力專心應對偏弱的劉備,這也就沒有後來的“借荊州”,不斷做大勢力了,違背諸葛亮最初的戰略意圖。可以說,曹操的存在可以保持三方勢力的相對均衡。所以,曹操,不能殺,殺不得。這一點,諸葛亮心裡十分清晰。

既然,不能殺,那就只能放。華容道的人員安排無非是諸葛亮的刻意為之。諸葛亮的一次順水人情,讓關羽與曹操之間作一次人情的割裂。所以,即便派去的是張飛或者其他任務人駐守華容道,諸葛亮一定會下死命令,千方百計地放走狼狽的曹操。



木木侃文史


縱觀三國大勢,如果諸葛亮派去收華容道的話,張飛也會放走曹操!而且是確定以及肯定會放走曹操!因為張飛如果殺了曹操,絕對會違反諸葛亮的軍令,諸葛亮和劉備絕對饒不了張飛的。

話到此處,可能有很多會噴小編,說小編不尊重歷史,沒有結合歷史現實說話。其實,就是因為從歷史出發,結合歷史,我才得出“張飛守華容道也會放了曹操”的結論。

從當時的歷史局勢出發,東漢末年,諸侯紛爭。十八路諸侯群起討伐董卓,名義上是匡扶漢室,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小九九,可謂是各懷鬼胎,誰不想趁機奪得一畝三分地、裂土封侯?諸葛亮《隆中對》時就提出來三分天下的局勢,三足鼎立的局勢對於劉備等人來說是最有利的。

當時曹操掃清了北方,繼而南下,只有孫劉聯合抗曹才能抵擋住攻擊。可是孫劉畢竟也是面和心不和,赤壁大戰中也都各自留了一手。

曹操雖然戰敗,但是其北方勢力依舊強大,所以孫劉都不想讓曹操死在自己手裡。

周瑜和諸葛亮都是絕頂聰明的人,都想把曹操趕到對方地盤上,借對方之手解決曹操。可以說,曹操就是周瑜和諸葛亮這種禍水互引的間隙下逃生的。

所以,諸葛亮派關羽去守華容道,其實就是為了讓關羽還曹操一個人情,並不是讓關羽真的去殺曹操,

諸葛亮知道關羽重情義,既然不能殺曹操,還不如順手讓關羽和曹操之間做個了斷,免得日後留下大禍。


所以諸葛亮本來就沒有想讓曹操命斷華容道。

那麼就算是張飛去守華容道,那麼諸葛亮肯定也會想法子讓張飛放走曹操,因為一旦張飛殺了曹操,那麼肯定會遭到北方勢力的報復,那可是剛剛站住腳的劉備遭不住的

。所以,以諸葛亮的戰略格局。絕不會殺曹操,無論是誰去守華容道,其結果都一樣。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喜歡歷史、熱衷碼字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探討!


青梅煮史


曹操在赤壁大敗後,周瑜和諸葛亮的計謀如出一轍,都是將曹操趕到對方的地盤。藉助對方勢力殺掉曹操,誰都不想去斬殺曹操,與曹魏為敵,而且諸葛亮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



演義中諸葛亮雖然派張飛趙雲把守要道,可他倆都有共同點,就是大力擂鼓,喊殺聲震天,拾取軍械馬匹,卻沒有用殺傷力更猛的箭,試想曹操在兵敗後軍隊信心大失,丟盔棄甲,又連續敗逃了數百里,已是人困馬乏,這是追兵一起射箭,曹操還有生路麼,他們都只想把曹操趕到對方領地。



在曹操兩次大笑引來了趙雲,張飛後,士兵紛紛棄逃,曹操也只有置之不理,後來有兵回報,逃兵全被劉備追兵劫殺,曹操這時說了一句話,我曹某斷言,諸君跟了我曹操,都可以平安的回到江凌,由此可見,曹操都知道自己不會死。

所以不論是誰守華容道,曹操都不會死的,只不過是關羽去送個人情,好在日後再次相見可以不再顧及情面。


旺旺餅真好吃


首先,真實的歷史陳壽《三國志》中曹操沒走華容道;

第二,張飛跟曹操沒有恩德惺惺相惜的關係,假使歷史中真的張飛在華容道遇到曹操,以張飛的直來直去性格,肯定不會放過曹操,必然大喝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拿呀命來!三國曆史就會改寫。

第三,但以我對偉大人物使命的理解,就象我們看中國近代史及現代史中大人物戰場不受傷、身邊炮彈不爆照一樣,曹操確實是有不世出的豪傑、梟雄、霸主、開國帝王的英姿,我認為曹操文武功業不次於中國任何一個帝王,這樣的人是沒完成使命根本死不了的。所以,如果張飛真的對曹孟德不利,估計戰場會出現插曲,譬如張飛突然馬失前蹄之類。

第四、三國大人物,我最欣賞曹操;三國二人物,我更喜歡張飛;關羽,是超出人類的神級人物,我跟敬仰神交。劉備縱然白手起家,反而不是我特別欣賞的。


佳鯤傳媒


如果派張飛守華容道,曹操逃走的可能有多大?

看到這個答題真是可笑,好像曹操的命就捏在諸葛亮,關羽及張飛手裡,那曹操是幹什麼吃的,就這麼任人宰割,這些莫名其妙的如果實在可笑之極,也就是說曹操是諸葛手中的籌碼,願意怎麼擺佈就怎麼擺佈,諸葛亮有這麼大本事,別把曹操氣得從地底下崩出來,放眼三國只有曹操在把別人當籌碼,蜀,吳兩國在夾縫中求生存,華容道是有,而曹操確實從此走了,等諸葛亮劉備明白過來時曹操早已走了,關羽也好,張飛也好只能望塵莫及,誰叫劉備,諸葛不會用兵呢?等人家走了才想起來了,早幹什麼去了,兵貴在於神速,曹操做到了,安全通過,諸葛想到了,睌了,還再說這些搬不上臺面比方,上次解答時已說過,本不再重複,可笑的是曹操通過華容道時還大笑,劉備不會用兵若在此留一支伏兵我命休也,大笑揚鞭而去,劉備到是去了,只好看看曹兵通過的馬蹄印,心中不是滋味!



9紫氣東來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流傳甚廣的故事,“孔明智算華容道關羽義釋曹孟德。”講的就是關羽在華容道違抗軍令,放走曹操的事。

其實諸葛亮早就考慮到這一點。不僅如此,它還料定關羽會放走曹操,而且這也恰恰是諸葛亮想要的。

放走曹操對劉備方來說是有損失的,但是背後的利肯定是大於弊的。

第一,有利於劉備這邊的長遠發展。如果殺掉了曹操。孫權勢力就會突顯出來。必然會對劉備起殺心,如果留住曹操,讓他憑藉原來的基礎發展,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相互牽制,誰也不敢先動手。

第二,可以成就關羽。既然他決定不殺曹操,那麼他就把放曹操這個事的效益發揮到最大。關羽之前在曹操的帳下待過一段時間,而且這期間曹操厚待關羽,所以曹操是有恩於關羽的,而關羽又是個忠義之人,有恩必報。而華容道放走曹操就是給了關羽報恩的機會。

縱上來說,既然有心讓曹操走,所以換成別的人守華容道,曹操還是一樣可以走掉的。


女史蓉兒


如果派張飛守華容道,曹操逃走的可能性可以說微乎其微,不能說沒有,但是希望不大。觀點如下:

1.說逃跑的希望微乎其微,在於《三國演義》裡面的張飛,一般給人的印象大都是有勇少謀,與史書中的張飛還是有所不同的。張飛又有愛喝酒、不善體恤士族的短板,如果是因為主觀疏忽大意,加之曹操一方使用什麼計謀,也是有可能讓曹操跑了的,只是可能性不大而已,但不能說完全沒有。

2.鑑於張飛本人與曹操沒有什麼深交,況且他又忠於劉備,為了大哥劉備,他也不會放走曹操的。

3.當然,這種假設本身就不成立,因為諸葛孔明當初與劉備隆中對策,就明確了三分天下的宏圖。他根本不可能讓張飛這樣的人去守華容道,因為這樣極有可能壞了大事。

其實,之所以派關羽去,目的就是讓關羽放走曹操。關羽以忠義名聞天下,並且曹操對關羽有恩,關羽為了報恩,必然要放走曹操,而這正是諸葛孔明想看到的結局。


一抹書香伴君行


正史上並沒有華容道捉放曹這回事,三國演義裡寫到的曹操赤壁大敗後三次受伏,最致命的一次在華容道關二哥義薄雲天放走了曹操。如果軍師諸葛亮派張飛守華容道,曹操也是能逃走的。與所派的人選無關,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殺掉曹操對劉備方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有壞處。

赤壁之戰前劉備實力最弱,只有荊州帶出來的一點點兵。假設曹操一死北方一亂,沒有曹魏制衡東吳。東吳這個盟友很可能就會轉頭吃掉劉備壯大自己。孫劉聯盟的基礎就是建立在有曹魏這個共同的敵人上。

赤壁之戰出力最多的是東吳,撿便宜最多的是劉備。包括戰後劉備悶頭髮展,關羽鎮守荊州,劉備能進取漢中,都是因為孫權曹操互相牽制。

如果殺掉了曹操,少了這位北方的霸主,諸葛亮出山前為劉備規劃好的天下三分的計策就實施不了了。


兔子星期天


張飛守華容道,曹操不可能逃走。因為張飛與曹操沒有交情,且又忠於大哥。

諸葛亮派關羽去守華容道,是故意放曹操,符合三國鼎立的決策。因為曹操死,北方又會陷入軍閥混戰狀態,更難以收服。況且曹操死,孫權勢必強大起來,那時候,劉備羽翼未豐,還沒有根據地,會被孫權消滅。再就是關羽與曹操有交情,也是讓關羽還他這個人情。


風輕雲淡75281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第一個考慮為什麼是派關羽。諸葛亮放了關羽後說,他夜觀天象,曹操不該死於此處,故將這個人情送於關羽。這個情節,完成了小說的兩個任務:一個是全了關羽的“義”;二是定了三分天下的“勢”。第二個,如果不是關羽,而是張飛或者其他人,會是什麼結果呢?《三國演義》是三七開的結構,尊重史實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稱得上是“非虛構”,所以,派張飛去或他人去華容道,曹操依然不死,可能會出現“許褚夜戰馬超”之類的情節,但這一仗打得會很辛苦,也很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