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酒勁,舉例吐槽所瞭解的汽車後市場業務及汽車行業情況

今天中午,喝了一點酒,趁著酒勁發了一條微頭條,吐槽一下自己做的汽車後市場業務情況,舉了一個小例子。閱讀量不是很大,決定刪除,在此處修改重發,算是做個筆記吧,抽機會回顧反思。

趁著酒勁,舉例吐槽所瞭解的汽車後市場業務及汽車行業情況

前段時間給外地客戶送了一臺設備,收款減去成本,1200的毛利潤看上去還算可觀。前後跑了兩趟,路費+加油費2×300=600。第一趟去,客戶說先試試未定,失望而歸;第二趟去成交,因天色已晚,住當地賓館費用180,當天晚上高興,一人就餐+小酒約50,兩次差旅總費用約830。不算人工,實際獲利1200-830=370。本想著以後客戶滿意還有後續業務,誰知幾天後,客戶把我拉黑。他是不是嫌我賣的貴騙了他呀?灰心,不多解釋,一個老客戶就此丟掉了。

趁著酒勁,舉例吐槽所瞭解的汽車後市場業務及汽車行業情況

按說應該是人人平等,“客戶是上帝”又是各行各業的潛規則。你到汽車的4S店去看車,很快有人熱情地、禮貌地給你倒水喝。我的客戶,我是很用心地為他們服務。比如說送貨到外地,目的是把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給他們講得更清楚一些。還好,客戶沒有很搞價錢,要是討價還價,比如前面說的設備,客戶要說,這麼貴的東西,便宜三、四百不行嗎?怎麼辦呢?不賣就白跑一趟,賣了也太勉強了。

趁著酒勁,舉例吐槽所瞭解的汽車後市場業務及汽車行業情況

不同時期,利潤是不同的。比如,20年前去4S店買車,有的車型,加錢才能有現貨;10年前買車,和業務人員談好價格,託人找到他的經理,還可以優惠1000塊;現在這個形勢,估計優惠300都難!付出精力、陪著笑臉,誰不想掙點錢養家餬口。

趁著酒勁,舉例吐槽所瞭解的汽車後市場業務及汽車行業情況

我國的汽車行業經過高速發展,產銷量世界第一,可是這一兩年產銷量卻在下滑,是產品過剩了嗎?啥時候能夠止跌?關於行業,高談闊論者不少,大家都還沒有失去信心,可是總覺得缺少真正的高見。比如說,大家都看好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廠家有幾家好過的?從業者不焦慮嗎?

趁著酒勁,舉例吐槽所瞭解的汽車後市場業務及汽車行業情況

汽車銷量下滑,汽修企業連帶著也不好乾,買東西討價還價更厲害了。

……

唉,酒醒了,不說了。

要是賣車還不如賣紅薯掙錢,改行算了。哈哈,開個玩笑。

願汽車行業早點好起來,做汽車後市場的也沾點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