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8.2分,《清平乐》却仍然无法“收买”人心

由正午出品,王凯坐镇的大型古装正剧《清平乐》,一开局就获得了豆瓣8.2的高评分,然而在几集播出后口碑却急剧下滑,甚至有观众直接弃剧。

如此用心良苦的大制作,观众却不买账,到底是为什么?

开局8.2分,《清平乐》却仍然无法“收买”人心


编剧魔改痛失原著粉

受原作品已积累下来的书粉影响,改编剧的拍摄对编剧的能力要求极高。

改得好了是锦上添花,拍出来的影视作品会比原作精彩,获得书粉们的一致好评,比如今年大爆的《三生三世枕上书》。改编得不好则是画蛇添足,徒增争议,比如王源主演的《大主宰》。

为了保证收视,导演在选择剧本时,除了会看原作品故事情节的好坏,还会将其热度纳入考量的范围。

开局8.2分,《清平乐》却仍然无法“收买”人心

《清平乐》由小说《孤城闭》改编而来,原作品本就不是一个大IP,和《如懿传》《甄嬛传》等相比完全不是同个等级。

在原著粉丝本来就远远少于其他古装宫廷改编剧的基础上,编剧居然直接改掉原小说中以公主和怀吉为主的发展线,用宋仁宗朝前堂后的故事取而代之。

这样一来,不仅少了书粉的基数,就连原著粉也因为编剧“挂羊头卖狗肉”的魔改望而却步。

开局8.2分,《清平乐》却仍然无法“收买”人心

情节拖沓,人物性格不够突出

对于已播电视剧,观众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看不够,另一种是看不完。这和电视剧本来的集数以及时长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取决于剧情的精彩程度。

看《甄嬛传》的时候,即使有76集,观众也不嫌多,但换成《清平乐》,才看两三集,就有观众哈欠连天,直呼看不下去。

论起服道化,《清平乐》做得比绝大多数电视剧都好,一言一语,一草一木都颇有讲究。若是说它美的像画一样,一点也不为过。不过剧情太过拖沓,连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都能花上开头大半的时间去讲述。

开局8.2分,《清平乐》却仍然无法“收买”人心

参考其他电视剧,《琅琊榜》以梅长苏的复仇进程来推动剧情发展,《知否》以盛明兰夹缝中生存引出各个故事情节。但直到现在,《清平乐》里有关宋玄宗的故事主线却仍是让人一头雾水。

看剧不是欣赏画,只图赏心悦目就行,看剧要讲究人物冲突和剧情起伏。就好比是端上来一碗面,摆盘特别美,闻起来也特别香,但入口却发现没放盐。试问,一碗没有味道的面,让人怎么继续吃下去?

作为对比,《新世界》在播出时同样也被观众吐槽剧情拖沓,但却还是有人坚持看下去,为什么?

开局8.2分,《清平乐》却仍然无法“收买”人心

因为《新世界》的剧情虽然进展的慢些,但剧里每个人物的鲜明性格却足以支撑观众再次打开电视。​

如果非要说说《清平乐》里王凯扮演的宋仁宗有什么性格特征,那也只能是他足够博爱,竟然能一集爱上一个女人。

在如今崇尚“专一”的年代里,这着实算不上圈粉的性格。想当初《延禧攻略》虽然漏洞百出但却仍然能掀起一波收视热潮,光是靠皇帝专一的人物性格就足够顶起半边天。

开局8.2分,《清平乐》却仍然无法“收买”人心

演员不能抗剧

虽然《清平乐》不是流量剧,但不可否认的是,主演的号召力对电视剧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剧本改编以及拍摄重点已经出现问题的前提下。

作为实力派演员,王凯的口碑一向有保证,对自身演技有要求,挑选剧本也严苛。正因为如此,观众会选择看王凯主演的电视,大多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本身,而是因为这个名字代表的是高品质作品。

而一旦观众发现这部作品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会果断放弃。这也是为何,只要有高流量的艺人作主演,即便是烂剧,播放量和收视率依然可以很高的原因。

开局8.2分,《清平乐》却仍然无法“收买”人心

​需求决定生产。为了保证口碑,现在有很多电视剧在拍摄时,过于强调演员演技和服道化。​这种忽视观众需求,将各种高质量“硬件”生拉硬扯拼凑在一起,拍出来的自以为高品质的作品,最后也只能是感动了自己,却恶心了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