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而大成: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宮廷建築及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藝術品寶庫,故宮博物院藏“四王”的存世作品八百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04件/套,二級文物600餘件/套,為海內外所藏之最。此次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展覽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清初「四王」的藝術風貌,可以從中管窺其發展脈絡,亦能領會明末清初獨特的文人風骨,意為傳遞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美好,加深對明清文人書畫的認識,領略中華文明的精彩。

集古而大成: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

王時敏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倪耘《王時敏像》頁 此頁為王時敏《仿古山水圖》冊附頁

文人山水畫肇始於宋代蘇軾,元人趙孟頫首開門徑,經「元四家」到明代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被豐富演繹。至於清初,則由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這「四王」將其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集古而大成: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

王鑑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人繪《王鑑像》頁 此頁為王鑑《仿古山水圖》冊附頁

其中,王時敏為王原祁祖父,曾親自指授其孫學畫;王鑑為王時敏子侄輩,兩人皆為王翬繪畫上的老師。他們在畫學風尚和理論上直接或間接受到明末書畫家董其昌的影響,崇尚師古、摹古,向古人學習,將傳統繪畫的筆墨形式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王」中,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皆科舉出身,曾居官位,王翬以布衣身份奉詔進京作畫,四人畫名在清初就已著稱朝野。又因為他們繼承和發展了董其昌關於繪畫宗派的相關理論,而被認為是清代畫史上的「正統派」,從學者眾多,對後來的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集古而大成: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

王翬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楊晉《畫石谷騎牛像》軸

「四王」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三四百年,三四百年間對其繪畫的評價褒貶不一。或被褒為「南宗正脈」、「山水正宗」,被宮中歷代傳承收藏;或被貶為「北京城裡的兩大迷信」之一,成為批判的對象。然而時至今日,回望人寰,曾經的榮寵與沒落都已經化為煙雲,拂去蔽目浮雲,拋卻畫外的是是非非,讓我們一起走進「四王」的山水世界,看丹青不老、林泉依舊。

集古而大成: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

王原祁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禹之鼎《王原祁藝菊圖》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