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毛姆的四個大長篇系列——後記

我慶幸自己在讀了馬爾克斯之後還能結識這樣會講故事的人。

不同於老馬的天馬行空和於荒誕中寄意悲憫,阿毛擁有一種在平淡中洞見生活本質的能力,與前者同樣深刻!

《讀毛姆的四個大長篇》終於全部寫完了,對我來說,這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儘管我的風格並不側重裡裡外外詳盡的介紹,而以個人閱讀體驗為主,儘管必須承認自己不僅沒有寫嚴肅的學術文章的能力,而且也害怕做嚴謹的推敲和論證,但為了它還是費了一點勁,時不時查東查西,還要來回地翻原著,總之,再不濟也是一種讀書的歷練吧!

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想寫成讀後感與愛讀書的朋友們分享。

後來我感覺自己記敘情節有點細了,於是又想著會不會有點教育意義——媽媽們看了可以給孩子講故事。

再後來,我加入了太多的個人元素,又不得不考慮受眾:誰和我有共同的經歷,同齡人嗎,也不盡然,那麼誰又會來與我共鳴?

更後來,我聽說寫拆書稿挺賺錢的,那大概可以說是有深度的名著導讀,能夠幫助快節奏生活中無暇讀書的人們快速掌握一本書的要領。

但最終我想了想,還是不倡導那樣——讀者們閱讀原著的生命體驗不是吃壓縮餅乾可以還原。

就像我們談話,是為了表達本身,而不是表達自己——準確真實的表達能引發共鳴、傳遞知識、帶來啟迪;似是而非的侃侃而談,可能目標明確、姿態優雅,也可能是為了“曲線救國”的目的美物廉價。但有案不查、失之偏狹、裹著面紗——因此絕不能作為回答!

牛肉餅乾再管飽也比不了現做現吃的紅燒牛排——更何況閱讀的快感比美食悠長得多!

因此,閱讀和行路的此刻,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能夠把握的生命中最真實的部分——那些情感都是最真實的體驗。

陳凱歌的《妖貓傳》拍得一般,但他讓黃軒通過糾結《長恨歌》故事背景真實與否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與人們能夠體會到的真情實感相比,故事全是假的可能也沒那麼重要。

我讀毛姆的四個大長篇系列——後記

在此,我還要專門提一下徐進、雨嘉、李繼宏、蔡春露、林步升的名字——感謝譯者!

鍾秋陽早就給我們宰過鳩摩羅什對中國人的影響(宰是新疆伊犁話裡“特會聊天,特能聊天”的意思),楊群鵬老哥以前讀《百年孤獨》的時候也說過北大西語系范曄先生是真厲害!

譯者乾的是一份偉大的工作!

他們需要學懂陌生的語言,掌握原著的真意,同時還要精通本土的語言,培養善於拿捏兩種文字背後要義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看,譯者比作者的付出不遑多讓!

賈曉華說不要只讀文學類,也讀一點與疫情相關的書。

我準備接受她的建議,看看她書單裡的《瘟疫與人》《基因傳》《癌症傳》《老鼠、蝨子和歷史:一部全新的人類命運史》《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疾病的隱喻》……

我還打算把去年秋天孫凱給我說了以後就打開的《槍炮、病菌與鋼鐵》讀完。

但我現在讀的毛姆的書要說和疫情有關,可能只有《面紗》裡描寫的貴州瘟疫。可瓦哥前去救人卻把自己也搭進去了,沒多少正面教育意義。不過可以推薦大家看《面紗》的電影,現在想想,愛德華·諾頓的演技是真的好!

我讀毛姆的四個大長篇系列——後記

其實寫到這兒的時候微信朋友圈裡已經可以重新看到方方每天寫的武漢封城日記,更多默默無聞的一線醫生也陸續被點了表揚的名,404似乎不再遍地,這樣挺好。

我老婆學的是護理學。她說這次疫情一定會很大程度地緩解醫患矛盾,因為醫護人員付出甚巨。

上班路上我也見識了大難興邦的另一個側面例證:兩位陌生人因為小事發生摩擦,原本可能會小題大做沸反盈天,只是其中一人突然道:“嗨,多大點事,都是中國人嘛”,這事兒就算過去了。

圍觀者和碰巧路過的人也都會心一笑,國家的力量、文化的精神就都凸顯了出來。

我老婆還說:以前媒體提的多是醫生,很少提護士,現在都提醫護工作者,這是一個變化。

其實疫情防控中需要大量的護理工作,這些主要是靠護士完成,而護士中又以女性居多,所以女性承擔了很重的擔子。

她說的有理。因此,在這個無法聚會歡慶度過的婦女節之際,也向一線的女性醫護工作者們表達一下敬意,你們很棒,我們為有你們的守護而驕傲!

我讀毛姆的四個大長篇系列——後記

在前文中我表達過對互聯網文藝創業者們的眼紅。在目前行業細分再細分的產業格局下,文藝的價值和商業潛力被越來越深地挖掘,我所做的事情其實很不搭調:既不成體系,也不便於歸類,說讀後感吧,寫的太長;品鑑經典吧,又於通俗處著筆,不夠專業凝練,也不深入淺出;想投稿呢,不如運維自己;發有聲讀物吧,聲音條件太差……

寫東西這個事情,本來就只當做愛好,我也絕不會去討好、迎合哪一個群體。個人的塑造和提高總在不經意間——且把疏狂圖一醉,山頭斜照卻相迎——就這樣邊走邊看邊寫吧……

歡迎打賞,更歡迎留言,打賞叫人開心,探討讓人進步!

謝謝!

讀《人性的枷鎖》的時候,我其實在讀科幻,集中看了一些阿西莫夫、劉慈欣、索何夫等人的作品,後面再來討論……


(感謝熱愛閱讀的你,感謝善良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