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22年全市各类乡村人才总量达41万人左右

青岛发布乡村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全市各类乡村人才总量达41万人左右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近日,青岛市发布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创新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根据此行动计划,青岛市将争取三年内实现全市乡村各类人才总量41万人左右,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据悉,此次发布的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聚焦10项重点工程。其中,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方面,将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认定服务和政策支持,加大乡土人才发掘培养力度,每年认定一批有影响力的“土专家”“田秀才”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强化农业基础人才培养储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到2022年,全市高素质农民数量达到10万人。

青岛:2022年全市各类乡村人才总量达41万人左右

一批年轻人在青岛富景农业的盆栽蔬菜规模种植中大显身手。马英歌 摄

在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引育工程方面,加快引进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等涉农领域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在我市重点人才工程和科技项目评选中,提高高效生态农业领域的人才和项目比例;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实施“专家服务基层—导航青岛”行动和“送智下乡”活动,组织乡村产业资源与人才供需对接,支持经济文化能人回乡创业发展。指导有条件的区(市)选派高层次人才挂职担任科技副镇长,引导高校毕业生按照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到基层乡村就业。力争到2022年,全市乡村创新创业人才达到3万人。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方面,制定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建立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到市、区(市)机关挂职制度;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入市人才专家服务基层范围。力争到2022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达到4万人。

在乡村技能型实用人才培育工程方面,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服务,按规定给予补贴;加快选拔一批农业农村技能领军人才;支持创建专家工作站、技师工作站,面向涉农区(市)开展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奖补;支持举办市级、区(市)级乡土人才传统技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农副产品加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建立“以赛代评”机制,鼓励乡村技能型实用人才脱颖而出,探索建立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价机制。力争到2022年,全市乡村技能型实用人才达到8万人。

青岛:2022年全市各类乡村人才总量达41万人左右

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耿琪超回到莱西创建现代农业公司。

在乡村服务业人才培育工程方面,制定乡村服务业人才培育扶持政策,加强乡村服务业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服务业人才拓展业务、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向乡村服务业延展,支持创建市级、区(市)级乡村服务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鼓励政府及其部门面向乡村服务业企业购买公共服务;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服务业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力争到2022年,全市乡村服务业人才达到4万人。

在乡村社会事业人才培育工程方面,完善城乡社会事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鼓励教育、医疗卫生等城市优秀人才到乡村挂职任职;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从二级及以上医院选派优秀业务管理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挂职担任“业务院长”;全面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免费培养工作;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和农村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职工、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完善市、区(市)、镇(街道)三级农技推广体系,确保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在1000人以上。争取到2022年,全市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人才达到8万人。

在乡村文化人才引育工程方面,实施“文化名人、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乡村工匠”收徒传艺计划,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发掘整理提升优秀农(渔)耕文化,强化乡村文化领军人才扶持,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扶持红色文化研究和传承,支持保护民间艺术团队,繁荣乡村文化;实施新时代文明宣讲计划。到2022年,全市引进培养乡村文化研究人才500人,培育新时代文明专兼职宣讲人才2000人,各类乡村文化人才达到2万人。

在乡村治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方面,全面实施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素质提升计划;形成市、区(市)、镇(街道)干部交流任职制度性安排,加大从基层选拔干部力度;以中心村为单元,市、区(市)两级每个单元派驻1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向经济薄弱村全面派驻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干部进党校、党校送学下乡村等制度,大幅度提高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递进培养计划”。力争到2022年,全市乡村治理人才达到2万人。

在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建设工程方面,引导企业技术中心、技师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在乡村设立分中心、流动站,试点创建“人才飞地”;加快建设涉农智库平台,支持创建农科驿站、星创天地、特色创业小镇、田园综合体、专家服务基地和返乡创业园等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力争三年内建设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大型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孵化平台和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队、协会)。

青岛:2022年全市各类乡村人才总量达41万人左右

曾荣获全国“金草帽”农技专家称号的平度“土专家”王伦世(中)在为当地农民授课

在优秀乡村人才评价激励工程方面,探索建立乡村人才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和在改革中出现失误的容失免责机制;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和“巾帼建功”行动;实行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政策,研究制定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实施方案和评聘管理办法;对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等乡村振兴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乡村人才,在荣誉称号评选中予以倾斜,并扩大这类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人选中的比例。

据悉,为保障该行动计划的实施,青岛将加大乡村人才振兴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工商资本加大投入。同时,落实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扶持政策,加大“人才贷”风险补偿金向乡村人才倾斜力度,扩展“农业保险贷”和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支农产品范围、品种,鼓励乡村人才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此外,要求涉农区(市)要把乡村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精准做好服务工作,尤其是对符合规定的高层次乡村人才,认真落实好配偶安置、随迁子女入学、过渡性住房、产权型人才公寓、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支持政策。

(记者 任晓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