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黎明: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趙黎明: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2020年4月9日,由律新社、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主辦的“疫情下的律界公益責任與依法治理——第四屆律界公益法律服務線上論壇暨《沒法不愛》新書發佈會”在雲端開啟!

律界公益的核心是專業公益,此次疫情中,很多律師律所撰寫專業文章,提出專業建言建議,開展線上課程,為依法防疫控疫提供公益支持。

論壇三中,在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黨委書記、管理合夥人馬靖雲的主持下,陝西海普睿誠事務所主任趙黎明結合自身公益實踐,對“律所發揮專業力量做公益”獻智獻策。律新社將其演講內容,整理分享給大家。


趙黎明: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利他,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我是陝西海普睿誠事務所的主任,很榮幸參加第四屆公益法律服務線上論壇暨《沒法不愛》新書發佈會,我謹以個人名義,並代表海普睿誠向組織方表示祝賀和感謝!

日本著名的世界級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曾說:“利他是企業經營的起點,擁有利他之心的企業是戰無不勝的。”沒有任何一個自私的行業,能夠贏得社會尊重和社會地位,律師也是如此,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律所做大做強做好的根本,在於專業和公益,律師職業的本身,就體現了公益性。律師用專業幫人、助人,為人排憂解難,無不是在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律師隊伍只有帶著這樣的良知和使命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體現專業和法律的力量,從而推動法治進步。律師作為法律人,以專業奉獻公益,不僅大有可為,更是大有作為。

參政議政,律師大有可為

首先是參政議政獻良策。自1988年全國人大代表中首次出現律師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律師作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走進了參政議政的前沿。他們圍繞社會民生和各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同時參加立法工作,申辦或者承辦法援案件,開展普法,為國家法治建設貢獻力量。

2009年,我擔任陝西省律協會長期間,通過司法廳向省上提出“為全省每位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一對一地免費配備一名法律顧問,當好參謀和助手”的建議。這項建議被採納實施後,不僅提高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履職水平,法盲議案提案也不再發生了,而且提案議案質量大幅提升。

趙黎明: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每年兩會的報告中,都提到了這項工作的成就。律師通過為“代表、委員”擔任免費法律顧問,間接起到了參政議政的作用,有效參與了國家政治文明的建設。目前,這項舉措已被司法部廣為推廣,很多省市到陝西來學習這項工作的經驗。

同時,律師作為政府法律顧問,可以運用專業優勢、實務經驗認真地幫助政府和部門在法律框架內進行依法決策,著力推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踐行法律人的責任和擔當。

過去,政府領導曾問我,“黎明會長,你作為政府的法律顧問,主要幹些什麼?”我說,“政府這幾年讓我們做法律顧問,實際上沒有起到法律顧問的作用,而是擔當了法律秘書的角色。”法律顧問是提供思想、創造思維的,決策前就要讓律師介入,讓律師給出決策的法律判斷和風險評估,而不是決策後要出臺一個文件,讓律師給你找哪一條適用法律對不對,這是法律秘書做的。

現在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這個觀念逐漸被改變,政府在決策的時候,也能讓法律顧問積極發揮法律參謀的作用。

做百姓與政府之間的第三方紐帶

第二,律師專業更有用武之地。當政府遇到難題、百姓遇到麻煩的時候,不僅需要律師作為第三方來參與,而且在涉訴涉法信訪工作中,如有律師介入,並作為前置條件,則會對矛盾的化解起到重要作用。

趙黎明: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我們參加政法委座談的時候,要求律師參與省裡的涉法涉訴案件,律師作為代理人,政府來買單,對老百姓免費。早在2007年,司法部就提出了深入推動律師參與涉法信訪工作,將信訪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此舉讓律師在信訪工作中的功能作用和工作成效得到顯著提高。

2011年,我在擔任陝西省律協會長期間,通過司法廳向省委提出一項建議:領導幹部下訪律師隨行。前幾年,上訪像洪水一般,雖有領導下訪,也沒有帶著問題針對性地下訪,且一般帶著宣傳、信訪幹部走形式。下訪要帶律師,因為律師是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律師中立性強,具有實踐優勢和專業優勢,律師來答疑解惑,老百姓信服。

當時省委的主要領導肯定了這項建議,隨後建立了省級領導下訪律師庫。當時就有50名律師入庫,之後很多領導下訪帶上了律師,由律師答疑解惑。這項工作起到了訪民意、調矛盾、解民困的作用。現在各地試點的律師調解工作室,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中,積極參與疑難糾紛的調解,化解矛盾,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專業公益是律師回饋社會的最佳方式

第三,專業公益詮釋了律師職業價值。

實踐證明,公益行動是中國律師用專業力量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式。

趙黎明: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多年來,廣大律師作為法律服務的主力軍,肩負起公益訴訟的重任,從叫板“入廁費”進入公益訴訟大門,到手機雙向收費、平民律師討說法、地溝油事件等等不勝枚舉的公益案件,這些熱心公益的律師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促進了政府和社會行為的規範。

律師相對於公權力而言,雖無職無權,但其執業行為卻促進了政府行為的規範。歷史和事實證明,人類不能忘記兩種人,一種是記者,一種是律師。老百姓遇到問題,就會找記者去呼籲吶喊,就會找律師來與權力部門抗衡,律師和記者都是無冕之王,但他們始終代表著私權利與公權力進行抗衡,始終維護著公民的合法權益,積極推動著人類文明、民主和法治的進程。

法律人的公益力量,“謹而信,泛愛眾”。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不僅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而且時刻需要法律人的專業公益。

疫情之初,我看了一下全國各地媒體報道情況,不管官方還是自媒體,很多律所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志願團。除了捐錢捐物,還組織律師圍繞當前疫情發生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實時撰寫大量普法文章,涉及勞動用工、刑法、企業風險等各個方面,多層次全方面地進行法律風險提示和解答。他們用專業擁抱公益,時刻不忘踐行社會責任,推動法治進步!

專業公益是廣大律師抗擊疫情回饋社會的最佳方式。這次律新社CEO王鳳梅給了一個題目“律師如何參與社會治理”,我覺得很好!推進市域即地級市的社會治理,是十九大四中全會一項重要舉措,當下疫情震動世界,這場史無前例的戰役,為市域治理提供了挑戰,新的社會治理充分強調了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這是破解社會治理困境的必然選擇。正如本次疫情所展示的,如果沒有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單靠政府的力量很難戰勝疫情。

近年來,律師參與社會治理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延伸。年初,我以省政法委決策委顧問的身份參與陝西省今後五年法治綱要的制定時,提出了一定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包括政治安全、國防安全在內的其它安全之前,且把人民安全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首要執政理念,效果良好!

律師已成為社會治理的決策參謀者,化解矛盾的主導者、協調者。

當前中國正在進行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擔,也是律師的責任和使命。律師作為法律人,在專業公益大道上必將大有所為。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謝謝各位聆聽!

趙黎明: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百年不遇的疫情中,記錄你的足跡!

為了更好地記錄和傳承此次疫情下的公益精神,留下歷史印記,律新社特此推出《2020中國律界抗疫公益報告珍藏版》以及《硬核之戰——中國律界抗疫公益紀實》出版計劃,特向全國律師服務業相關的機構徵集相關書稿。

趙黎明: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