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01 知識焦慮


小敏是個愛學習的好姑娘,工作五六年了,各種網課、機構學習從未停止過,我特別佩服她的耐心和堅持。


這幾天,她突然找到我說:“姐,我找不到學習的方向了,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不知道學什麼好。”


原來,小敏在近一年時間裡報了10個知識星球,這些知識星球都是專業老師授課,有學習表達與溝通能力的,有學習Python課程的,有學習人際關係的,還有各種營銷、心理、史學、經濟類課程,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除了這些知識星球,小敏還跟我說,她有幾個特別關注的公眾號,這些公眾號裡面也會定期地推出一些“1元課程”“9.9元課程”,總會引發她的好奇心。

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這些課程非常便宜,給學員們傳遞的理念就是“你非學不可,不學就會後悔一生”,小敏通常是莫名其妙就被“強洗腦”了。


這麼多課程知識,佔盡了小敏的業餘時間。有些課程,小敏只是付了錢,還沒來得及聽老師講課,學習期已滿,學習群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解散了。


她聽從各個專業課程老師的指引,在亞馬遜和線下書店淘了不少好書,都堆在電腦旁,滿滿一大摞,根本抽不出時間看。


這些堆砌的知識,讓小敏陷入循環性焦慮。


且不說報課程和購買書籍的費用,單是每個授課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就能讓她傷透腦筋。

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在信息網絡高速發達的社會,人們通過獲取知識來武裝大腦,以提高個人競爭力。但是不經思考的去學習各種知識,就容易陷入“知識焦慮”。


對於上班族來說,可供支配的時間非常有限,有效管理時間,按需學習,就顯得非常必要。


根據個人知識面的不足之處查漏補缺,再結合興趣愛好,選取1-2個專業領域潛心學習,有選擇性地吸收,比盲目地投入重要得多。


若你什麼都想學,短時間內囫圇吞棗,則會將自己逼上一條鋪滿知識的“不歸路”。


如果我們的焦慮是知識的副產品,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改變我們對知識的反應來改變這種焦慮狀態。事實上,我們甚至不需要改變,只要意識到這一點,改變就能自然發生。




02 消費焦慮


閨蜜是個響噹噹的月光族,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花起來絕不手軟。但凡去商場,非要大包小包拎出來,才大呼盡興。


該買的,不該買的,化妝品、衣服、包包、飾品一大堆,塞滿了整個房間,她自己也記不清都買了些什麼,有何用途。


有個週末,我去找她玩,看她房間實在太亂,就幫她清理了下。在她的箱子底下翻出一堆過期的面膜,還有十幾瓶未開封的香水,衣服包包就更不用說了。

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我問閨蜜,為什麼買這麼多用不上的東西,浪費了多可惜啊!


閨蜜說,她也不想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各種海淘群,代購群,她加了十幾個,還有淘寶、京東等線上自主購物軟件,她也是一個不缺。她還跟我推薦了幾個網紅博主,說這些網紅人美心善,專門推薦好物,不買就虧了。

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網紅風口的時代,誇張式營銷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琳琅滿目的商品迷惑了她的雙眼,也刺激了她消費的慾望。


萬物皆不夠,一直在上癮。


分手了,買買買,心情不好了,也要買買買,消費讓她一時爽,卻讓她陷入“消費焦慮”。


因提前消費刷爆信用卡的現象時有發生,閨蜜工作好幾年,至今無存款,她對抗未知風險的能力降為負數。


若一個人的內心充滿焦慮,無論物質生活有多麼富足都於事無補,因為心理上的痛苦太憋屈了。




03 感情焦慮


文靜長得頗有幾分姿色,憑著上等的容貌和開朗的性格,她在男人堆裡混得風生水起,愛慕者和追求者眾多。


她原本談了個男朋友,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骨幹,一年前被公司派遣至國外深造,回來的次數屈指可數,沒幾個人知道她有男友這回事,她也從未提起。


她總拿男友和那些追求者們做比較,覺得男友對她不夠好,而追求者卻能發現她身上的閃光點。


因為一直與外界做比較,文靜的內心處於一種慾求不滿的狀態,覺得自己過得特別不幸福。

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她希望男友能有張三的溫柔體貼,又嫌棄張三事業心不夠;她希望能跟李四這樣的男人過一輩子,因為李四眼裡只有她,又覺得李四不如男友成熟穩重。


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完美無缺的,包括人。一旦你對他人的要求過多,想通過一個人得到所有,你往往什麼也得不到。


文靜的這種慾求不滿,讓她與男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當男友得知他在國外的這段時間,文靜有其他的人選之時,立馬放棄了這段感情。


文靜在與男友分手後,又接連談了兩段感情都失敗了。她說自己不適合談感情,容易產生“感情焦慮”。

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一旦陷入一段感情,她就會放大對方的缺點,或拿對方的缺點與她曾經的男友做比較,當她接受不了對方的缺點,這段感情隨之告終。


幾段感情接連失敗,文靜內心的焦慮感越來越嚴重,她開始貶低自我價值。


我們渴望從一而終的愛情,有的人偏偏陷入“百花叢中”挪不開眼,讓一段感情變得廉價又百搭。


當我們將所有的期望值都寄託在一個人身上,無限地去索取,就會導致一段關係失衡。


在開啟一段感情之前,我們首先應該看到的人是我們自己,只有找準了自我價值和需求點,才更容易遇到心靈契合之人。




04 塑造自我


這個社會一直在鼓勵我們追求最極端、最刺激的體驗。只要大腦一發熱,我們說走就走,說做就做。


可我們大多數人並不能這樣生活,要想快樂長一點、久一點,你得沉澱下來,把堆積如山的心靈垃圾清理乾淨。


我們追求知識但不盲目,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構築個人知識體系,才能為自己所用。


我們追求效率而不是打亂戰,做好時間管理,人生自然從善如流。


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什麼都想要

需要什麼,就去買,掂量自己的支付能力,而不是鋪張浪費。


感情也一樣,想要一段什麼樣的感情,想跟什麼樣的人過一輩子,想好了再去做選擇。


什麼都想要的人,往往什麼也得不到,徒增一身焦慮。


不論外面的世界如何鼓譟你導致迷失自己,你都需要了解你自己,找到你自己。


有時,你可以視自己為一棵樹或一隻鳥,將自己融入偉大的自然秩序。


你是虛無亦是萬物,你是瞬間亦是永恆。


你是不斷運轉的宇宙,你是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