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鸟瞰陆家嘴 © 曾辉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Review on Urban Design of the Lujiazui Central Financial District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宣告了上海浦东的开发,浦东陆家嘴的建设正在起步。1991年底,我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周芝石副行长、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总工程师陈伯清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区建设和“银都”大厦建设去香港考察,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中银大厦、东亚银行,收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旅游宾馆建设的资料,到处感受到大家对陆家嘴开发的期待。东方明珠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银都大厦)都已准备启动,如火如荼的大建设即将拉开大幕,急待一个有超前目光、世界级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指导。


1991年4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先生与法国政府公共工程部签署合作举行

“陆家嘴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的协议,正式拉开了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规划国际合作的序幕。


开发初期亟待解决的诸多的问题如:


• 旧城改造动迁规模;

• 开发规模定位与影响范围;

• 市政交通设施的基础条件;

• 浦东与浦西的联动关系;

• 国际化都市的整体空间形象;

• 工程与财力的匹配程度;

• 避免国际中心城区发展的弊端。


1991年4月—1992年11月期间,中、英、法、意、日五国建筑规划师参与了这次国际设计方案征集。


1.英国罗杰斯方案

圆形、有力而雄心勃勃的城市形象,来源于黄浦江河湾空间的形态和公共交通环网的设计,同时通过分析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视景面产生具有英国田园都市理念的现代生态型城市。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英国罗杰斯方案


2.法国贝罗方案

建立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未来大都市形象,由朝向外滩的直角形界面组成的空间格局象征未来,与20世纪的外滩建筑界面形成鲜明的时代对比。这是一个充满法兰西文化个性的方案。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法国贝罗方案


3.日本伊东丰雄方案

建设一个高度统一的信息化城市,水平与纵向形成紧密的功能层带,使开发轴沿黄浦江南北向带状平行发展,强烈的信息流、严谨的城市网络以及多层的地下开发,折射出日本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日本伊东丰雄方案


4.意大利福克萨斯方案


寻求中国城市发展历程,从上海南市老城的形态中找出地域文脉联系,借此建设一个呈椭圆形、高密度、并由其周围低层建筑群衬托的“城中城”。这就是来自马可波罗故乡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结晶。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意大利福克萨斯方案


5.中国上海联合咨询组方案

同济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派员组建。

“东西轴线”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核心区的集聚,附以高架、步行平台网络并与沿江步行绿带相连接,构成上海几代人对浦东陆家嘴开发的梦想。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中国上海联合咨询组方案


上海市政府提出对5个方案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并且着重于“三个结合”,即“中国和外国的结合、浦东和浦西的结合、历史和未来的结合”


理查·罗杰斯在完成设计之后说:“你们如果完全按照我们这个概念做,会是灾难。我们的方案只是概念方案,你们要学其神,这些概念都可以拿去用,但是不能照抄。”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陆家嘴规划设计轮廓线


对国际征集方案讨论、研究、评判,经历了“5-3-1-1”的过程;“5”就是5个不同的概念方案;“3”就是综合5个方案的优点,出了3个深化的比较方案;“1”就是3个深化比较方案基础上再组织专家讨论,各方面听取意见,最后集中形成1个深化规划方案;最后一个“1”是在深化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综合优化。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陆家嘴规划设计


在1992年11月召开“陆家嘴中心城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会”并形成国际咨询高级顾问委员会的“建议书”。在城市形态方面明确提出:


“建设一个21世纪的强有力的城市形象,具有脉络清晰的形态,整体的建筑群体形象和适宜的高度布局。”


1992年12月,又组织了上海市规划建筑界专家及管理部门领导就咨询成果听取意见。在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咨询意见后,深化陆家嘴中心区规划的总原则是以上海方案为主,罗杰斯方案作为主要结合吸取的方案,同时吸收其他方案的优点。


在空间构思上,几乎所有的方案都在中心绿化或主轴线旁设计了超高层组团并与已确定建造的“东方明珠”有机呼应。


深化方案后确定的总体框架,在城市空间上明确“吸收各方意见,设置‘三足鼎立’的核心区超高层建筑群,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开放绿地,共同构成中国传统‘太极’虚实对比的美学概念”。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工作模型


1993年10月,又分别听取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上海市政治协商委员会的意见,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并均提出,陆家嘴中心区的规划建设是百年大计,希望早日通过规划和立法,要有有效的控制手段,严格执法,以一流的建设来实现一流的规划。1993年12月,上海市政府下达了原则同意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从此奠定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框架。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金茂建成后的浦东 © 中国建筑学会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环球金融中心建成后的浦东 © 中国建筑学会

曹嘉明: 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的浦东 © 宋春华


理查·罗杰斯后来说到:“我有几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你们把各国的概念理解得这么好;第二个没想到是你们能结合中国的地形把这些概念结合得这么好;第三个想不到你们动作这么快。”


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区以国际咨询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史的先例,并确定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区1.7km²的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随之而来的是浦东开放的实质性建设在陆家嘴地区波澜壮阔地全面展开……


2017年1月投入试运营的上海中心大厦,是“陆家嘴三剑客”中最后建造的一个超高层,标志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区约470万m² 的建设已基本实现


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区前后建设26年,出色地实施了世界一流的规划和城市设计。其中各届政府尊重规划和城市设计,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才有今天如此美丽而具有理性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区和使人感动的天际轮廓线。


资料参考《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规划与建筑》以及“王安德:国际合作 · 陆家嘴规划诞生记”——澎湃新闻;除标注外,本文5张方案图由宋春华提供,其余插图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