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

在《精研学习网》首页输入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关资料

先手机注册,再试用阅读,满意后再购买提供下载/免费阅读


本书严格按照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内容进行编写,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部分内容共分10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教材的所有课后习题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第二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的解答。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第1章 导 论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1.1 复习笔记

一、经济原理

1.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2.一些经济现象之间有交替关系

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因此,经济要有效率,就要多给人们激励,在收入分配上拉开差距,这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如果要强调平等,就要缩小贫富差距,这样又会影响效率。同样,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也存在交替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中看出。

3.人们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机会成本

人们从事任何事都要求获取收益,也要付出代价或者说成本。如果面临多种选择机会,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一种,就放弃了从事其他活动可能获得的收益,其中最大的收益就被称为选择了某活动的机会成本。

4.交易可以改善人们的福利

交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通过与他国贸易,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5.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6.制度是协调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规则

在市场经济中,制度能把个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自由进行的交易活动联接和组织起来。有了制度,人们的行为就都遵循一定的规则,各种经济活动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才会减少交易中的摩擦和成本,才会减少不确定性,增强可预见性。

7.合理的政府定位对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绝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政府,相反,政府干预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但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要正确,对经济的干预要适度。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诞生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产生,是由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scarcity)。

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前者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其数量是无限的;后者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这类物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但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因此,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以及各生产多少?②如何(how)生产?③为谁(for whom)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④现在生产还是将来(when)生产?

2.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存在的原因在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物品在某一时期内是个定量,从而为了生产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

3.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在既定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如图1-1中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也就是存在失业,当社会使用了这部分资源,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产品。当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时,表示社会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充分就业状态。但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在选择两种产品的组合时,必须确定最佳的比例,是选择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点还是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点,又或是其它点?这便是微观经济学中所要解决的资源配置问题。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

4.资源配置和经济体制

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就是经济体制问题。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类型: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命令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1)自给经济的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2)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这种体制,从理论上也许可以证明,资源能够达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但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不能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效率较低,由此产生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市场机制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机制。但是,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并不是万能的。在克服垄断和外部性中的弊端,提供公共物品,管理信息、调节收入分配、控制经济波动等诸多方面,市场都无能为力,需要国家或者政府出场来发挥作用。

(4)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政府限制私人的某些活动;垄断的成分限制完全竞争的作用。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这种体制被认为是最好的制度,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只分析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而不做另外的选择?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2.个体分析和总体分析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对象上以资源利用和资源配置相区别,在方法上则以总体分析(aggregate analysis)与个体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相区别。总体分析称为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个体分析称为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采用个体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体分析方法,都是由它们的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个体分析和总体分析,作为一种数量分析的具体形式,都广泛地采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边际增量分析(marginal adding analysis)是指分析自变量增加或减少的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


提供下载/免费阅读

http://zct.100xuexi.com/Ebook/14942.html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


找资料,上《精研学习网》http://zct.100xuexi.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