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传统技艺,莆田70、80后都是靠它度过每个寒冷的冬季

这项传统技艺,莆田70、80后都是靠它度过每个寒冷的冬季

弹棉絮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元代时期。如今,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这门传统手工艺已日渐式微,已经消失在喧闹的街头,留下的只是那些年的回忆。

这项传统技艺,莆田70、80后都是靠它度过每个寒冷的冬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弹棉絮在涵江的街头小巷很受欢迎,那富有节奏感的声音,包含着吃苦耐劳,展示着幸福甜蜜,弘扬着积极向上。有位诗人深情地写道:弯曲的身影,持一张弯曲的弓,弹一行弓形的路,演绎一生的温暖……

这项传统技艺,莆田70、80后都是靠它度过每个寒冷的冬季

弹棉絮是项技术活,腰绑弹弓,手握木槌,需要不停地敲打着弹弓上的牛筋,利用牛筋的振动将棉絮弹松。伴随着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弦响,“琴弦”不停地在棉絮堆中起伏震颤、上下翻飞,触弦的棉絮蓬松飞舞起来“嘭嘭”的击弦声,一朵朵棉絮便在弓弦之间飞舞起来。

这项传统技艺,莆田70、80后都是靠它度过每个寒冷的冬季

除了弹棉弓不易掌控,平面子也是道关键的程序,厚薄如果不均匀,棉絮同样弹不好。这一床棉絮弹下来,要经过摊坯、弹棉、平棉絮、铺纱网、磨盘、上线等十几道工序,一天下来,紧赶慢赶也只能弹完一床棉絮被。

这项传统技艺,莆田70、80后都是靠它度过每个寒冷的冬季

花弹得细不细,线铺得匀不匀,磨磨得紧不紧,边锁得好不好,都可衡量弹匠的功底。对于出嫁女的棉被,弹匠特别讲究,要用几根红纱线点缀棉被四周,并描上大红的“囍”字或“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字样,表达对新人的祝愿。

这项传统技艺,莆田70、80后都是靠它度过每个寒冷的冬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