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烦恼,都有解药

佛说,人生有三难:愁于钱财,烦于琐事,困于过往。

面对贫穷、琐事、过往三大难关,停留没有任何帮助。

那不如看淡一点。

对贫富糊涂,是淡泊名利;

遇琐事糊涂,是顾全大局;

对过往糊涂,是心胸宽广。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糊涂,不是不明事理,而是懂得适时地放过自己。

人生得一“糊涂”之良药,自然“百病可愈”。

所有烦恼,都有解药

所有烦恼,都有解药

烦于琐事,不如心平气和

林清玄曾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可人活一世,哪能事事顺心呢?

遇到麻烦事,心烦在所难免,但我们却常因心烦而手忙脚乱。

庄子说:做人应处事不惊。

遇事不慌,不烦,不乱,方能轻松化解难题。

著名的六尺巷流传着一个小故事。

傅以渐是京城的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两家争论不休,于是家人给他写信,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

收到家人来信,事务繁忙的傅以渐却并没有感到心烦意乱,而是平静地回了一封家书:


“千里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自觉愧疚,于是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又让出三尺,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面对宅基纠纷,原本争执不下的两家,平静下来后纷纷各退一步,成就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星云大师有云:“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

只有心平气和之人,才能脱离情绪的支配,把事物看得通透,做到顾全大局。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宁静无以致远。

平和者,常思常人不能所想,自然眼光长远,未雨绸缪。

心若平和,则忙时不乱,即便生活风云莫测,仍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烦于琐事时,不妨糊涂一点,该丢的丢,该舍的舍。

平静对待得与失,人生自然简单。


所有烦恼,都有解药


所有烦恼,都有解药

困于过往,不如释然洒脱

英国著名作家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活在过去的人,永远无法拥有今天。

著名诗人顾城,曾在情人英儿死去之后痛不欲生,最后又由于妻子的背叛,选择了杀妻后自缢。

顾城对于过往执念太深,终日沉溺于过去的缠绵誓言,畏惧未来,用极端的方式把回忆留在了过去。

而丧失女儿钱瑗和爱人钱钟书的杨绛,却并未沉浸在往日的悲情中忧戚度日。

年近九旬的她再次回到了书桌旁,看书写字,整理钱锺书留下的手稿,最后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我们仨》。

她笑称自己是“钱办主任”,是他们家留下来“打扫战场”的。

杨绛的释然洒脱,让她在晚年依旧能够不惧未来,活的充实快乐。

物是人非,小池依旧,过往已逝,未来可期。

不妨让往事清零,释然迎接新生。

普希金曾说“一切都会过去的。”

不管你以前爱得多么情真意切,最终也只能成为回忆。

人间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段往事罢了。

对过往之事,不妨糊涂以对,释然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所有烦恼,都有解药

愁于钱财,不如学会知足

《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钱奔波,忙碌一生,有人虽荣华富贵却依旧焦虑不安。

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不知足者,莫过于贪。

人一旦起了贪心,就容易迷失自我,产生祸端。

孔子学生的宰予,时常对自己的处境倍感忧虑,想尽办法去谋取钱财。

他离开师门以后,便在齐国临菑做大夫,和田常一起参与作乱,最后惨遭灭族。

宰予不懂知足,在焦虑中丧失了原则,最后甚至淹没在贪欲之中。

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极富学问,但家境贫寒,过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生活。

孔子曾经问他:“你现在生活这么困苦,为什么不去做官呢?”

颜回却说,有书可读,有师教学,所以我从不觉得生活贫苦,只感觉到了充实快乐。

正因颜回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才能安于清贫陋巷潜心治学,最终学有所成。

懂得知足的人,即便贫贱,也能苦中作乐;贪得无厌的人,即使富贵,同样焦虑忧愁。

哲学家罗素说:“由于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和迷恋,人类正在丧失自己,在空虚之境中越陷越深。”

人活一世,钱财终究无法填补精神的空虚。

心穷则穷,心富则富。

当你愁于钱财时,不妨糊涂一点。

知足常乐,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所有烦恼,都有解药


白岩松说:“人生的两个基本点是糊涂点,潇洒点。”

人生只做两件事:忙着,潇洒做事。闲着,糊涂做人。

过于清醒之人,易生烦恼;适时糊涂之人,易获幸福。

糊涂,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人生在世,活得糊涂一点,心态会更好一些。

人活一生,并非大富大贵,才可愉悦。

你活得舒心自在,才是真正的愉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