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不能从讲故事变成编故事

北京时间4月2日晚,瑞幸咖啡自爆财务造假,涉嫌造假业务高达22个亿。股价一天之间暴跌达到80%以上,盘中三次熔断,六度暂停交易,股价下跌到6.4美元每股。

瑞幸咖啡,不能从讲故事变成编故事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事实上,瑞幸咖啡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饱受质疑,靠着疯狂‘碰瓷’星巴克迅速走红,诡异的融资历史,光速的开店速度,一味地把流量和资本看成是自身的生命线,不禁就有人怀疑瑞幸咖啡究竟可以走多久?


所以瑞幸咖啡在讲一个什么故事?

一: 速度是这个故事的关键词

很多人接触瑞幸咖啡一定是从朋友圈里分享好友各自得一杯开始

瑞幸咖啡,不能从讲故事变成编故事

从2018年试运行开始。瑞幸咖啡通过大额补贴消费者,疯狂开店,快速拉新是瑞幸咖啡的常规操作。2018年底时瑞幸咖啡的门店已经达到了2073家,这是什么概念呢?星巴克进入中国后,用了17年时间才将中国门店数量提升至2000家。英国老品牌咖啡店custa在中国折腾了12年,才开出了400多家门店。到了2019年底,瑞幸的直营门店数量增长到4507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不出意外的话,瑞幸原本的目标是在2021年开1万家店,跟星巴克比起来,瑞幸简直以火箭般的速度开店。


瑞幸咖啡,不能从讲故事变成编故事


那么店开了,谁来消费呢?瑞幸咖啡为了拉新和维护客流量,更是下了血本,5.8折、3.8折甚至1.8折的优惠券,让用户领到手软。关于瑞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瑞幸给的解释是目前国内市场咖啡价格太贵,他们可以用新零售的方式把价格降下来,再扩大市场规模,从而实现盈利。2019年11月13日,瑞幸咖啡一如既往地交出了亏损的季度报,与以往不同的是,瑞幸强调第三季度首次在门店层面实现盈利,运营利润为1.86亿元。

但是事实上瑞幸咖啡并没有创造出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零售和商业的本质并没有变,依然是靠卖咖啡等相关产品来获取盈利,虽然门店成本低,但是营销成本却很高,这样非但没有盈利,反而陷入长期亏损的状态,而为了新零售的故事持续下去,瑞幸咖啡不得不铤而走险的选择了数据造假这就意味着,这个故事即将画上句号。

二: 高品质背后的低价路线

瑞幸咖啡非常重视线上流量,一再强调自己做的是新零售,即便你去瑞幸的店里,店员也会建议你使用自己的app账号下单,这样瑞幸尽可能保持线上线下数据统一。更快的找到咖啡的消费人群,用线上数据指导线下方向,这个逻辑正确的最好证明就是,星巴克破天荒在中国也做起了外卖生意。

瑞幸咖啡做的好的一点在于品牌的形象的塑造,虽然走的是最低价高补贴的路线,但在宣传上多次强调自己的高端品质,以星巴克一半的价格却能喝到几乎一样品质的咖啡,给用户塑造能够和星巴克同起同坐的印象。

瑞幸咖啡,不能从讲故事变成编故事

通过大量烧钱开门店,高补贴顾客的方式来卖咖啡,在缺少咖啡文化的国内市场,的确让很多白领因为便宜的价格喜欢上了瑞幸咖啡。

但也或许正是因为此,瑞幸内部才出现了虚假交易的问题,以此来应对亏损的局面,但这招总归是不合理的。而且财务数据造假在美国市场是十分恶劣的行为,是要遭到监管部门严厉处罚的,瑞幸当前的处境是极其糟糕。

诚信经营是任何企业运营的底线和前提,恶意造假的企业在任何市场都必然会遭到唾弃,也必然会遭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放弃。

讲故事要讲的是企业发展要保持初心、脚踏实地、诚信经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