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為什麼落後日本?


近代中國為什麼落後日本?

讀了這部日本近代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1872年2月到1876年11月間撰寫的《勸學篇》,似乎對中日兩國在近代史上出現的差距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首要差距還在於國民思想上的愚昧,以及由此導致的近代中國政治上的落後,這是近代中國落後的關鍵。

作者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最不樸實的道理,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將個人的價值實現、國家的富強獨立和文明的進步意義等緊密結合,融為一體。不僅向日本國民宣揚近代政治理念,還講述為人處世的道理。最重要的是開啟民智,將先進思想用普通民眾容易理解的方式傳播開來。從當時的發行量來估計,這種思想本身是契合當時日本實際需求的,從表達的方式來看,這樣的敘述方式也是獲得了巨大成功的。這本書確實也是學術作品中很易讀懂的。

作者充分發揮了西方資本主義的“天賦人權”的自由平等之說,提倡日本的自由獨立人格,並根據“社會契約論”,強調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號召日本人民捨身為國,使日本文明趕上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貫穿該書的主導思想是以“學問”培養日本人民的獨立人格,振奮民族精神、從而保持日本民族的獨立。在福澤諭吉看來,國家的獨立、社會的文明進步及個人的獨立人格的塑造,其最大的障礙就是專制集權主義。不論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平等和獨立,還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個人獨立和自由,都要依靠教育才能求得。福澤認為要培養人的獨立的人格,也只有依靠教育、依靠其向學的程度。最為重要的就是學者們要樹立振國勵民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振興國家,促進“文明開化”的重擔,超凡脫俗,振勵乾坤,而不要自甘庸俗。獨立的人格必須具備於實際生活和社會文明進步有實際用處的科學文化知識。此外,還要培養人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在現代社會中與人交往的能力,這是人實現其獨立人格的媒介。

而當時的中國雖然意識到已經落後,但還在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沒有國民獨立的人格之說,國民只不過是奴隸而已。政治上還在不斷鞏固清王朝封建集權,沒有現代個人獨立和自由的理念。清政府對外諂媚,對內壓制。雖然已經選派少年出洋留學,但教育上還在輸出奴才為主,為封建集權服務,沒有大量培養近代政治需要的精英階層。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天下是皇室的天下,國家是皇帝的國家,沒有近代國家的意識,沒有近代國民的精神。百姓僅為衣食擔憂,精英貪圖富貴榮華。也許正是這種心態,才覺得主子是誰無所謂。甚至幾十年後,還出現了八國聯軍進北京百姓爭相引路的愚昧行徑。

日本的進步,首先在開啟民智上,福澤等人將西方近代科學和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帶入日本,打破封建體制及其意識形態對人民的控制,為日本上下完成了思想上的脫胎換骨和社會架構中的革命性整合,日本離實際的騰飛也就不遠了。

而那時的我們還一直昏昏欲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