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否真有“免于困惑”的自由?


人生,是否真有“免于困惑”的自由?



在看一篇关于生物学家颜宁的文章(就是图片中这个美女),她刚被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文章说到她最近的行程安排:“过去六天里,生物学家颜宁在4个国家里做了4场报告,后三天她分别睡了16小时、1小时、4小时”;文中还说,这是颜宁的常态,她经常日常作息是乱的,有时间一睡睡个饱,没时间甚至不睡。

颜宁的理论是这样的:平时休养生息的时候就开始保存能量,把睡眠储备起来,需要拼的时候就能拼了”。

这跟大多数人说女人要注重保养,完全不一样。可是完全不保养,作为一个40岁的单身女人,她看起来皮肤紧致,神采奕奕,最重要的是说每句话都笃定、随性又潇洒。

很有意思,发现好多成功人士,都跟颜宁一样根本就不保养自己的。

人生,是否真有“免于困惑”的自由?


前几天还看到蔡志忠的一篇文章,他更极端,基本不吃什么东西,一天只喝咖啡、喝咖啡、抽烟、抽烟,天黑就睡觉,什么时候醒来就什么时候工作,最长的时间58个小时坐着没有起来过,也有40多天关在家里不出门只工作的经历,可奇怪的是他从来不生病(他自己说的)。

我想起我还认识一个中医大师,他也说过,他自己备课的时候连续好多天都不怎么吃东西,也不睡觉,有一次,备课三天后走出家门,发现自己瘦了8斤。那三天,他就只有一个冷馒头,饿了就拿着咬一口。

这些人都很像,不生病,很精神,说起事业来,完全不是“野心”,而是“真心”。

学医的朋友说,能量是通的就行,真的不在于你吃了什么,做了什么锻炼,套用一句鸡汤的话说养生的极致,其实不是保护自己,而是把生命发挥到了极致。

相反,你去观察,有些每天健身的人身体并不怎么好。我猜测,可能内里的能量状态就是“不够健康”的?比如跑步的动力是不喜欢自己,想要改变自己啦;或者说是恐惧生病,生怕自己的体质不好等。

当一个人恐惧在潜意识里做事,和因为高兴做事,整个人的健康程度可能完全不一样。


人生,是否真有“免于困惑”的自由?



有一类成功人士很值得研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堪称“通畅”:你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困惑”,做什么都像孩子一样,自在,随性而至,尽兴而归。

上面说到的生物学家颜宁,42岁了,单身,幽默,在微博上是朱一龙的饭圈一员,像个小姑娘。她自己丝毫不把剩女什么的放在心上,说“到这个年龄的时候,你才发现其实是前所未有的好呀”,浑身充满了自信的劲儿。

她的两个微博号,加起来近80万粉丝,别人要她经营下,她说自己就为了好玩,为了名利裹挟就不好玩了。

她也不像别的科学家下海创业赚钱,她就说自己只做一件事,做科研,只喜欢接着玩自己喜欢的东西。

别人说,你每天工作那么长的时间,你孤独吗?她说,当你全神贯注的时候,哪有心思去说我现在是不是觉得孤独啊。

总之,好像她把什么事都被放在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刘瑜就说过,“适度”生活的人可能最值得羡慕,这种人可能自我了解、或者对世界的客观认识比较中正,正好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选择中,各方面都和谐。

我把这种自由叫做“免于困惑”的自由。相比起来,大多数平凡人的生活,充满了衡量、纠结和各种自怨自艾。同样是做事,他们内在消耗很大,因为潜意识里是“不通的”。像每天坚持去健身房本来以为自己很上进了,结果却不如不保养的人健康。做了那么多,但因为做事的状态和选择不够“中正”,因而不能得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结果。

而那些找到了适度状态的人,恰好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怎么纠结,对旁的细枝末节都不怎么在意,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精进又有乐趣;而能在一件事里持续找到更高级的乐趣,就更有热情做久、做好,因而越来越“自知”、“自在”、“自足”。(当然这样,他们也就相应的就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吧,这也是老天分配给每个人的角色不同。)

“免于困惑”等于没有困惑了?

我想也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这里不是说绝对没有不高兴和困惑,作为人,当然也是有很多挥之不去的烦恼,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烦恼”,其实会因为上面很少有能量而越来越弱。

就像颜宁说的,单身的她哪里有时间想孤独的问题,我自己专注做事的时候很忙的。

换句话说——她总是呆在自己的热情里的。

这一点参考小孩子就好了,他们哭闹,也有很多不高兴的事,但是无论何时,他们一秒钟就回来了,注意力很快一转移,就不哭了, 因为孩子基本上是时时刻刻忙着在到处找有趣的东西玩的,换句话说,小孩都在忙着在过自己的“生活”,哭完了转眼间就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生活”中去。自足和自在,是他最正常的状态,他有地方可回,他就不被小小的烦恼打扰。

但成年人却不是,纠结、看不清、困惑、焦躁好像成了常态,不知道是因为忘记了纯然的欢喜,还是对那种状态不熟悉,反正他们没有可以“回归“的地方,反而,会因为惯性一直留在熟悉的痛苦之中。因为对困惑投注了太多的能量,渐渐地把快乐遗忘了。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怎么样让生活快乐一点?我就会反问,你做什么快乐呢?把那件事做得越来越多,然后生活就快乐起来,因为你不快乐就有快乐的事可做。

但往往很遗憾的事,这样问的人十有八九会挠挠头回答,我也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最快乐。

不知道,就要找自己的快乐。发自内心的对一件事充满热情,是我们在面临所有的困惑时,可以回去的“家“。内心的纯真越多,就越能超越这个是非世界给我们的种种纠结。

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咨询师,前网站主编,多家媒体心理专栏签约作者,情景式女性写作疗愈推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