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电影:《布鲁克林》


点开音乐




但终有一日

太阳会升起

但你可能都注意不到

因为它是那么的微弱

之后你会开始

去在意一些与过去无关的人和事

那时你就会明白

此心安处是我乡


——《布鲁克林》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今年“五一小长假连休5天”,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也超开心呢。


会准备回家吗?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也是工作之后的五年里,第一次可以在家过 ‘正月十五’。

当然,是因为当初全国的疫情。


而我也在这段难得的停滞中,与家人度过了一段奢侈的时光。


无论有多少摩擦和争执,

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却都是这世上最珍贵的时光。


曾说,在某种意义上,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被抱怨,因为得到的爱很完整。

可这辈子还是最羡慕一类人,就是有家人在身边的孩子。

羡慕那种,下了班可以考虑上谁家吃饭的任性。

这种特别简单的幸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却好奢侈。

这一部分人,就是异乡人。

尽管有人说,离开了家几年,突然不清楚家在哪里了。


就像很多年轻人被称作 ‘无根之人’ 。

因为未被大城市完全接纳,回家之后又觉得陌生。


但我依旧认为,只要家人的爱一直都在,走的每一步,就充满了意义,尽管其中包含了些许酸涩。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印象中,是上了大学,开始了与家乡的渐行渐远。

但是,明明那时候的寒暑假很长,如果放在现在看来,已经觉得很幸福了。但在我的努力回忆中,也确确实实是从那时候开始,就积攒起了想家的念头。


这种念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1年,2年,3年…

变得越来越多。

就像电影《布鲁克林》中:

“突然,你会特别的想家,想的要死,但除了忍耐以外,别无他法”

家乡,永远是异乡人的底色


“终于回来了 ?”

“在外面照顾好自己"

无论上学还是工作后。

每每回家,在出站口看到的第一眼,永远都是爸爸妈妈的等待。

妈妈会摸摸我,然后挎住我的胳膊。

爸爸大多数时候都会说 “怎么还没胖点?”

我心想,干吃不胖的体质还不是随你了。


但我看的出,他似乎是有点忐忑的没话找话聊。有点好笑,又有点后悔以前总是耍脾气和他顶嘴。


#假如有一天,父母开始在孩子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了,请多和他们聊聊天吧。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在家的日子每次都过的很快。

在送我去机场的一路上,妈妈会一遍又一遍的唠叨

“ 回去经常锻锻炼,别总吃外卖,别熬夜,少喝饮料… "

次次都是那几样。

有时候,我故意不理她,她还会假装要打我。


我有一个爱哭的老爸 :)


不知道是不是家族遗传。

姑姑一家在我很小时候,就去了上海,回家的次数也极有限。而每次姑姑从家走,爷爷都会哭。

还记得有一次,我住爷爷奶奶家陪她们。那天是姑姑回上海,航班半夜才到,爷爷就一直一直等,时不时看看时间。

快12点了,姑姑来了电话说到了,爷爷才去睡觉。

我爸爸也是,从我上大学开始,尤其是最开始,次次都会哭。

有一次还特别好笑,分开的时候没什么事。突然微信收到一段我爸自拍的小视频,告诉我,他又哭了。

怪不得妈妈总会嘲笑他。

其实对于我,每次离开家的时候,都在用 ' 种种希望 ' 来压制住心里最深处的 ‘ 难过 ’


‘ 离开家,是终于自立的快感 ’

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大连。

那是我真真正正的第一次自立,其实心里的成就感爆棚。

以前在家,不论去哪里,哪怕只有十分钟的路程,爸爸都会开车送我到目的地,从来不让我自己多走一段路。


我记得在大连,那一次自己查路线,自己去办事。坐在公交车上,当时心里的感觉现在还记得,觉得自己超级厉害。


每一次的独立完成,都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完全脱离家人了。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而离开家的这几年,我也发现,我可以很好的打理好身边的关系,也没遇到过什么大挫折。

但这一刻回头想想,其实从始至终,家人的关切,一刻都没离开过我身边。

尽管空间上,我们离得很远,但我一直感觉的到远处家人的力量。还有某种意义上,被他们植入的精神底蕴。

或许,这是我真真正正走到现在的源头吧。

‘ 家人’ 会给予你大于一切的精神财富。

因为有归处,所以才敢肆无忌惮的往前走。


异乡人的 ‘ 极度的脆弱 ’

毫无由来,也会突然间想家到大哭。

梦,可以说明一切。

我是个极爱做梦的人,上学的时候,经常会梦到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宇宙,时空穿梭,黑暗力量,乱七八糟的。

但这些年,经常闯进我梦里的是 ‘家的记忆’ 。而且越来越多的,是很小时候的记忆。

有几个元素和场景反复的出现在梦里,有我出生住的第一个家,那时候是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有时候,闯进梦里的是声音,

“ 是夏天开着窗,那时家在三楼,在夜里睡觉时,总会听到楼下小饭店的狗叫声和嘈杂的人群声 ”

有时候,闯进梦里的是画面,

“ 我趴在窗户往外看,看到爷爷拉着一个小车,上面放着从‘老干部办’分回来的一箱一箱叠在一起的水果饮料那些东西。爷爷的身影越来越近 ”

这真的是我,小时候及其盼望的画面。

醒来后,会觉得有石头压在胸口。突然会觉得难过的要命,很想时光倒流。

还有太多太多…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我猜,是我太想回到小时候了吗?


并不怕长大后要承担的种种。

而是很害怕,随着长大,越来越多的失去。


就像有人说,某种意义上,人生是一个逐渐失去的过程。

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常常会突然质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家。

也会时常自我怀疑,如果不停的失去,得到了什么呢?


就像2019年,也发生了我这辈子最怕的事,姥姥离开了我。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人间生死。


第一反应

“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

就像《布鲁克林》中,Eilis得知最爱的姐姐因病去世后,说出的第一句话。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这就是异乡人,极度脆弱的时候。


‘ 向前看 ’ 却是永恒的命题

如果你问我,后悔来到深圳吗?

脆弱的时候,有过。

但是理智的知道,这个选择没有错,也是我内心的倔强。

因为自己的努力,我可以逢年过节,给家人买礼物。

因为自己的努力,我可以带爸爸妈妈出去玩。

因为自己的努力,我可以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一想到我就会觉得很骄傲。

他们常常说“不要买了,什么都不缺”

有时候和他们抵抗,真的好累哦。


但是,这也是我在满足自己的私欲的一种方式,这一刻,我会为了有机会回报他们,产生一种很充实的幸福感。


今年春节老人家们还都算乖

姥爷过年这几天一直穿着我买的衣服

爷爷奶奶也是很快换上了

然后开心的摆弄着其他的礼物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有时距离,是可以克服的。

每次和家里开视频,聊聊近况,又会觉得,这种生活,还是蛮可贵的。

因为我知道,远处,有让我最安心的 ‘ 接纳和安放 ’。

也因为家人,才让我敢于远远的闯荡和欣赏这世界的多样。

并且终有一日,我相信所奔波的远方,也会成为未来的某一刻所牵挂的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你今年可以在家的时间久一点。

要珍惜。

多陪伴家人,多耐心听他们讲话。


愿所有的异乡人

带着远方的牵挂

终有一日

走出自己的世界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电影《布鲁克林》完美的诠释了 —— 家,是异乡人的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