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腦”賦能河南製造

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視頻與圖像識別、智能語音交互……人工智能正融入日常生活,帶動技術升級、推動產業轉型、促進社會進步。

  4月1日,在鄭州楊金科教園區金惠科技展覽廳,一套集成了光源、相機、鏡頭、機械臂的“神器”正在有條不紊地抓取待檢測的物品,展現出過人的“機智”。

新基建·新動力 | “智慧大腦”賦能河南製造

  “檢測精度達到0.09mm2,準確度>99.99%,可以識別肉眼看不見的裂紋、沙眼、劃傷……”金惠科技資本運營中心總經理趙經緯介紹,這套系統是金惠自主研發的“基於機器視覺的工業製品表面缺陷智能檢測系統平臺”,乍一看,好像只是個機器人,其實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學習型大腦”,包括操作系統和高性能服務器、硬件處理平臺,以及基於深度學習、圖像處理的工業製品表面缺陷檢測技術,來引導機器人完成抓取、分揀、掃描等操作。該平臺曾入選工信部首批“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目前,這套系統已在中原內配氣缸套生產線上成熟運用,大幅度提高了氣缸套檢測效率、準確度。該系統在格力電器鄭州分公司法蘭檢測線上應用後,將原來0.3%的漏檢率降為0.0003%,質量事故發生率也降為人工檢測的千分之一。

  “我們在國內最早從事圖像智能識別技術,剛開始應用在網絡內容安全監測領域,主要是自動鑑別、攔截含有不良信息的圖片,目前承擔的中國移動不良信息審核業務,一天要攔截八千萬張問題圖片。”趙經緯介紹。

新基建·新動力 | “智慧大腦”賦能河南製造

除了工業製品表面在線智能檢測領域外,金惠的視覺大數據智能技術還應用在電力、高鐵、地下管廊等多個行業,並形成了智能巡檢機器人、檢測服務器、智能在線檢測裝備和平臺等一系列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產品。在日前知識產權出版社i智庫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專利價值及競爭力TOP50》榜單上,金惠排名第26位,是河南唯一入選的企業。

製造業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之一。我省製造業的龍頭企業已開始在人工智能上的佈局。中國一拖已發佈國內首臺無人駕駛拖拉機並下地試驗,融合了北斗導航系統、智能汽車、車聯網和無人戰術平臺等先進技術,耕作誤差控制在2.5釐米以內。宇通客車研發的無人駕駛智能公交車已在鄭東新區智慧島運行多日,該車運用L4級自動駕駛技術,構建了一整套5G智能公交系統解決方案,實現了“車—路—網—雲—法”一體化協作。

  “人工智能正成為引領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我們將加快發展新一代智能製造,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關鍵製造裝備領域融合應用,推動智能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等應用,建設一批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據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已出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河南製造業將以“智能製造”為引領,深入推進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著力培育出行業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構建一流產業生態,努力建設新一代智能製造先行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