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古代文人写稿第一大痛,经26年写成的《国榷》被盗!

“老爷,不好了”伙计气喘吁吁地跑大堂来,谈迁刚披着衣服坐在高椅上,道:“东院那边出什么事了?吵哄哄的......”伙计赶紧凑上前说道:“老爷,家里进贼了!我出来小解,看到一伙黑影从书房跑出来。”谈迁听闻,脸色立刻变了,大叹一声:不好!急急忙忙,抄起蜡烛灯奔往书房......

已经是四更天了,烛火串动的书房只剩下谈迁一人突兀地坐在座椅上,他口中囔囔:竹箱就这样不见了踪影。这是他走遍各地,艰难搜集取证而编撰成的《国榷》,前几天,看着刚刚终于改好的书稿,谈迁一脸的喜色,执笔在书皮上题了“国榷”二字,当珍宝一样所在了竹箱里,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谈迁嘴角都成了苍白色,干裂的死皮轻轻掉落在散落满地的文本稿上。恍然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久久散去神采的眼神中,迸发了一股子决然之色,谈迁咬紧牙关,低声自言道:我还没死呢,从头再来!

号称古代文人写稿第一大痛,经26年写成的《国榷》被盗!

谈迁,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册)有一篇关于他的课文,作者蒋光宇,题目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自称“江左遗民”,因不愿为官,以代笔、幕僚维持生计。谈迁善诸子百家,各种学问都有涉猎,精研历史,专通明朝典故,有着雄厚的史学底蕴。

号称古代文人写稿第一大痛,经26年写成的《国榷》被盗!

从1621年(27岁)到1647年(53岁),“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约400万字,取名《国榷》。

号称古代文人写稿第一大痛,经26年写成的《国榷》被盗!

《国榷》写成后,上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1647年,《国榷》手稿被小偷当贵重物品窃走,谈迁每日以泪洗脸,夜不能寐,后来终于从痛苦中从痛苦中走出,他决定重修新稿,经4年不懈努力,日夜奔波,终于写成新稿。写成新稿后,高龄的谈迁带着新稿北上,访前朝逸闻并实地考察,从而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史学价值极大,可信度非常高。谈迁也到了油尽灯枯之际,病逝于途中,所著《国榷》署名:江左遗民,留于世。但由于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并未广泛流传。建国后,由张宗祥着手整理校订,编为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号称古代文人写稿第一大痛,经26年写成的《国榷》被盗!

同时也要看到,谈迁所修的《国榷》史学价值极大,是后来者清廷所官修妖魔化失真的明史反衬出来的!

从1644年清军入关,战事极为顺利,没过多久就占领北京,第二年,清朝为了达到摆出明灭清兴朝代更迭的姿态,笼络明朝遗老和降清汉臣,决定设立史馆,拟修《明史》,给明朝划上句号。但前期提出修明史处于政治舆论价值考虑,但接下的时间,清政府可没有这么多时间修明史,因为平乱不止、人才缺乏。直到三十多年过去了,康熙朝,官方才开始全面修明史,历九十多年,经三度修撰、编辑和删改的《明史稿》终于定稿(武英殿本)并公开刊印和发行。

号称古代文人写稿第一大痛,经26年写成的《国榷》被盗!

这个《明史稿》几度修改也透露出了清统治者的无知和虚伪,主要由万斯同、王鸿绪、张廷玉修撰,万斯同本着还历史真实一面的责任感,不食清朝俸禄,走出了修明史的第一步,而且基本保障明史的真实性,后来王鸿绪基本是剽窃万斯同版,并做了大量的修改,从而形成了王鸿绪版,到了张廷玉手里,就完全脱离作为史学家的基本职业素养了,每修改一段,就给皇帝看,皇帝也颇有兴趣,经常给出修改和编撰意见,张廷玉则完全遵照皇帝的意思编撰。张廷玉版明史基本是清帝和编撰者合著的妖魔化明史小说了!明史的修撰过程历经近百年,有着康熙、雍正、乾隆几个皇帝的指导,其成书显然离真正的明朝历史相差甚远了。由此可见清廷史家修史已经丧失独立性,并且诸多清廷史家被世人所不齿,可评为历朝历代无耻史家排名榜数一数二的存在了。

号称古代文人写稿第一大痛,经26年写成的《国榷》被盗!

总之:清廷作为谈迁之后来者,1645年做准备,1678年,雍正确立正式开始修明史,到1739年正式刊行,经过九十多年,1789年改修的明史收入四库全书,官修明史结束了。

正因《国榷》跳过清修妖魔化严重失真的明史,从而具有着极高的史学价值,成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

谈迁写《国榷》的典故可谓是经历了文人写稿第一大痛:历经26年才写成《国榷》,却被盗,但是他站起来了,抱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用希望之光驱散了绝望之云。

正因为其厄运拖不垮的信念,才成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号称古代文人写稿第一大痛,经26年写成的《国榷》被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