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李敖走了,但他寫的北京法源寺還在

而且,寺中的丁香花,又開了

那紅牆碧瓦,餘煙梟梟的禪寺裡

前庭後院,開滿了潔白如雪的丁香


曾經的京城三大花事之一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

法源寺雖為寺廟

卻與中國歷史不斷擦肩

而在這厚重的歷史中,每年春天的花事

則讓這座寺廟多出了幾分風月韻事

明清兩代,法源寺以花事聞名

先是海棠,後是丁香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尤其是丁香盛放時

滿寺繁華,被譽為“香雪海”

法源寺因此有了“香剎”的雅稱

每到踏青時節

便有文人至寺內賞花吟詩

彼時,僧人備好素齋,擺好茶具

自有文人雅士乘春光而來

紀曉嵐、洪亮吉、顧亭林、何紹基

龔自珍、林則徐等在這裡有過詩詞唱和

著名的宣南詩社更在此留下眾多詩篇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紀曉嵐

當時的京城,因花會而聞名者

有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

還有恭王府的海棠

他們並稱京畿三大花事


之後,天寧寺芍藥與其並列

於是,京城的春天便有了四場花事

足以慰春風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1924年4月26日

載入史冊的一次文人盛事

在法源寺的丁香花間發生了

徐志摩、林徽音等人陪印度詩人泰戈爾

來此賞花,成為一時之佳話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在賞花的同時,也千萬別忽視

有著悠久歷史的法源寺

一草一木皆是古物

這裡有漢唐遼金明清各代遺存

包括塑像、石刻、經書手跡等


天王殿內,明代鑄造的布袋和尚

大雄寶殿內明代鑄造的華嚴三聖像

殿兩側清代的木雕十八羅漢像

殿南還有兩處石柱,是唐朝原物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在寺內大悲壇內,陳列了眾多佛教文物

其中有中國最早的佛像:東漢陶佛坐像

還有東吳時期的陶魂瓶、北魏石造像

唐石佛像、五代鐵佛像、宋木雕羅漢等

每一件都是國寶級文物,值得細細觀摩


寺外的花草樹木也皆是古物

唐松、宋柏、海棠、龍爪槐等名貴花木

都經歷了悠久的歲月洗禮

而法源寺最珍貴的,則是它的歷史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一座法源寺 半部中國史


故事要從貞觀十九年二月說起

那一年,高麗的冬天極為寒冷

唐太宗李世民不會想到

從長安躊躇滿志出發北征遼東的自己

在遼東的土地上經受了慘重的教訓

耗費國財萬貫,無數將士埋骨他鄉


回到幽州後,他有感於將士為國效力

便命人在此修建寺廟,以安將士之魂

於是,法源寺的前身憫忠寺始建

可惜,世事總會不盡如人意

這座寺廟在李世民生前並未建成

直至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

才最終建成,賜名“憫忠寺”

憫忠寺建成後,因其特殊的來歷

在歷史中數次看到它的“身影”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唐末,安史之亂

安祿山、史思明先後稱帝,定都幽州

並在憫忠寺中立起兩座佛塔以示紀念

禍亂平定後,兩座佛塔也毀於一次火災


宋遼鬥爭,幽州是雙方爭奪的戰場

憫忠寺多次被毀,直到遼宋劃分邊界

才得以重建,後來

這裡成為皇帝舉辦法事的場所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憫忠閣

靖康之難,徽欽二宗被掠至燕京

當時,徽宗被關在大延壽寺

而欽宗就被關在憫忠寺


從遼代始,這裡關押漢族官員成為傳統


與文天祥同榜登科的謝枋得抗元失敗

被俘後被囚禁在這裡,最終他絕食而死


明末,袁崇煥被崇禎下令凌遲三天

他死後,屍骨又被剁碎

被當時不明真相的百姓分而食之

只有袁崇煥一位佘姓部下相信他是被冤枉的

便冒險將他的頭顱秘送法源寺保存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袁崇煥

清代,憫忠閣於雍正十二年重修

重修後,改名“法源寺”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法源寺山門

乾隆四十三年,法源寺再次整修

竣工後乾隆親自來到這裡、

御書“法海真源”匾額賜寺

此匾至今仍懸掛在大雄寶殿之上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乾隆御筆親題

清末民初,維新變法時

很多維新志士聚居在其附近

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被殺

傳說,京城大俠大刀王武

將譚嗣同等人的屍身偷運並停放在這裡

我們都知道譚嗣同那句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詩

其中的兩崑崙,一個是康有為,而另一個,就是大刀王五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康有為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得到有效保護

1956年,中國佛學院在此成立

法源寺在新中國佛教地位確立

自此,香火鼎盛,梵音不絕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縱觀中國歷史變遷

法源寺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顯蹤露影

於是,李敖寫下《北京法源寺》

他也因此書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多少遍也看不夠的丁香花

因此書的出名,法源寺名揚海外

到底是法源寺成就了這本書

還是這本書成就了現在的法源寺

各有各的說法,但公認的一句話是: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