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安,有归处

寻一方闲院,安放我心,

煮一壶清茶,平淡我心,

捧一把坭壶,内观我心。


腊月之初,在北方一片白雪皑皑时,南方的城依旧艳阳高照。

心若安,有归处

钦州的小院,禅院听雨。雨未听见,倒是遇见一场花雨落满庭院,禅院的慢时光,慢到花开正好,而我恰好带来那把刚出窑的柴烧坭兴陶壶,与你共品一壶欢喜。

心若安,有归处

心若安,有归处

心若安,有归处

心若安,有归处

素而雅,小小一捧泥土在工匠手中展现出不一样的样子,与印象中的柴烧坭兴陶给人呈现的沧桑厚重感不同,院子里的柴烧壶显得更玲珑雅致。珺嫄说,一个是明烧,一个是暗烧,自然是有区别的。

心若安,有归处

心若安,有归处

心若安,有归处

明烧坭兴陶与暗烧坭兴陶,一个是豪情万丈的江湖侠士,一个是内敛优雅的翩翩书生,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侠客情,亦有“公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的君子温润。或许,这也正是坭兴陶工匠们为之痴迷并投入身心终身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

心若安,有归处

心若安,有归处

心若安,有归处

可爱如阳光,温暖着那一窑的坭兴陶,看,窑工从窑内取出一件件柴烧坭兴陶,温润的闪着金属般的光泽质感,轻轻抚摸,好似能感受到窑火的温度。

心若安,有归处

心若安,有归处

火焰与泥坯在窑内相互交融、自然结合,火焰在壶上留下道道火痕,或轻或重,或深或浅,仿若看到那火焰在窑里呼啸而过,漫长而短暂的一生,都印刻在每一个器皿上。

心若安,有归处

让人着迷的是,柴烧的所呈现的效果往往很难预测,唯有在打开窑口的那一刻,方摘下那神秘面纱。

回到禅院。清风吹过紫荆树,花瓣和着午后阳光洋洋洒洒落在这一方小院里,花架上的牵牛花也悄悄探出头。时光且慢,我只想抓一把非遗大师手工制六堡茶放进壶中,树下与你饮一杯清净。


禅院听雨 · 钦州茶氏

心若安,有归处


图文 | 茶氏
策划推广 | 茶氏文创

文创+非遗

心若安,有归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