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不足比战略失误更要命?德国到底因哪些战略失误输掉了二战?

静夜史


德国的失败在于政治,而不是军事,从一开始德国在政治上就处于极不利的态势,不顾英法的安全承诺就贸然对波兰开战,结果导致英法两国同时对德国宣战,德国实质已经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危机,德国能够在1939年最终避免这一危机得益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创新的进攻战术,另一个就是脆弱的英、法、波同盟,法国陆军的反应太慢也太消极了,几乎是坐视波兰军队的灭亡。即便在击败波兰后,德国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英法同盟正在加紧战争动员,丝毫没有和德国和谈的意愿。尽管英法联军处于守势,但是谁都清楚他们在继续足够的力量以发动决定性的进攻,他们的军队素质可能不如德国军队,但是战争潜力却远超过德国,迟早会积蓄其压倒性了优势。



德国赢得了波兰战役的胜利,却依旧处于非常被动的地步,希特勒原以为英法两国不会为了一个波兰贸然向德国宣战,结果他错了。在波兰迅速灭亡后,希特勒又认为英法会被迫承认这一既成事实,放弃和德国的战争,这次希特勒又错了,政治途径达成和平的可能性已经为零,很快希特勒意识到除了军事手段别无他法,只能继续在西线发起进攻。德军再次取得辉煌的胜利,以微小的代价打败了号称“欧洲陆军第一”的法国陆军,并将英国远征军赶入了大海,此时的德国在军事上已经达到了巅峰,德国陆军和空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但是依旧不能给德国带来彻底的胜利,英国依旧选择抵抗到底,这次希特勒犯难了,他强大的陆军无法安全越过英吉利海峡,羸弱的德国海军不能保证海峡的长久安全,而德国空军也无力取得英国上空的制空权,这支战术空军并不适合担负战略打击的任务,军事上迅速打败英国的希望非常渺茫,而政治上寻求和平也几乎为零,就是在这两难的境地中,希特勒犯了最致命的错误,向苏联开战。


希特勒严重低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几个月就击败苏联军队的战略企图完全是幻想,盟军直到1944年才重返欧洲,而在此之前德国陆军和空军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对苏作战,结果并没有打败苏联,反而德军慢慢的丧失了东线的主动权,也就是说德国用了三年时间也没能打败苏联,这本身就已经证明希特勒的侵苏决定是多么错误。如果说无法打败英国为德国最后的失败埋下种子的话,德国对苏开战则大大加速了其失败的进程。

1942年以后德国的战线已经被拉长到极致,这主要是由于英国的海权影响所致,美国加入战争使得盟军拥有重返欧洲的能力,英国和美国都开始大规模的扩充陆军,这就使德国占据的任何海岸线都面临着被登陆的威胁,这是北起挪威经法国、意大利南至巴尔干半岛长达数千公里的海岸线,远远超过德国的承受能力,德军不得不将相当数量的陆军部署到这些防线上防御可能盟军的登陆行动,而不能投入到和苏联的决战中。除此之外还有大西洋海上战线和欧洲上空的空中战线,德国不得不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潜艇和战斗机以及高射炮的生产上,德国的高射炮的弹药消耗量已经超过了反坦克炮的弹药消耗量,这也是为何德军迟迟不能为前线的步兵师配属足够的反坦克炮和炮弹,而前线部队却在承受苏联越来越大的坦克压力。


因此纵观整个二战,德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没能彻底打败英国,而打败英国的唯一机会就是对其本土发起一场闪电式的突袭,鉴于英国绝对的海上优势,而海军的发展又是一件极为漫长的过程,德国应该通过组建一支庞大的空降部队和战略空军来越过海上屏障实现对英国本土的占领,这个计划的成功性建立在英国陆军和空军的弱小的前提上。德军在法国战役的第一阶段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就应立刻展开对英国本土的进攻,而不是在彻底打败法国后才开始相关的准备,这给了英国时间以进行战争动员。无论如何,在没有让英国退出战争之前,德国绝不可以和苏联开战!


战略论


德国的问题不是实力不足啊,战略上的失误更为严重,德国在二战之前就已经是欧洲第一大工业国了,比英国还要强大,在许多方面都是很超出了主要的对手,除了德国实力不足,到1941年德国发动对苏作战的时候,它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的资源,这个几乎让德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真正让德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它战略上的问题,既要在陆地上与苏联作战,这几乎是把陆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必须保证陆燥的需求。还要在海上与空中,与英国美国作战,也是一个相当消耗的事情。

让德国陷入了两条战线作战的困境当中,这两条战线当中如果光集中兵力的话,在一条战线上可以取得一定的胜利,但是无法把这种胜利进行进一步发展,会被另一条战线的行动被拖累,无法集中兵力扩张胜利。战略上的失误让德国根本就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实力全面的发放出来,可以说,德国被拖垮的,如果是单线作战,德国必胜,两线作战,则德国必输。


麦田军事观察


二战期间,德国大的失误可以说有好几个。

第一个,敦刻尔克。当英法联军三十多万人被挤压在敦刻尔克海滩的时候,希特勒听信了空军司令戈林的承诺,认为只靠空军轰炸就能消灭这股子残军。此时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将敦刻尔克包围,可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希特勒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进攻,这让古德里安为首的前线将领十分不解。从5月24日到6月4日这十天时间,给了英国宝贵的续命机会,动用了一切可以征用的船只,从敦刻尔克撤出了35万人。等希特勒再次命令装甲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港口只剩下4万法国人了。撤出去的那35万人,在英国进行重新整编,后来在诺曼底登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个,不列颠空战。敦刻尔克之后,德国与英国展开了不列颠空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德国空军初期是占有优势的,英国空军的飞行员极度缺乏,最吃紧的时候只剩下600名飞行员可用,并且已经是极度疲劳,处于崩溃边缘。但是希特勒又改变了空战策略,在没有完全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轰炸伦敦,德军轰炸机在英国雷达和高射炮的防御下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希特勒由此放弃了跟英国较劲,1941年夏天,德国空军主力派往东线战场,开始进攻苏联。这导致西线海峡的制空权完全放弃,两年后,大批从英国起飞的轰炸机开始对德国工业区进行战略轰炸。即便无法登陆英国,希特勒也应该在海峡保持空中优势,死死压制英国的海空军。

第三个,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7月份,德国三路大军深入苏联上千公里,进展顺利。尤其是中央集群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要是及时发起进攻,绝对能拿下。可是希特勒此时命令中央集群的装甲部队分兵去支援南方的基辅战役,导致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拖延了一个月。等到再次发起进攻时,等待德军的是冷酷的严寒和苏联庞大的预备队,莫斯科就此无缘。

其他的战略失误还有一些,但是我认为主要的就是这三个。如果老希能真正的把握全局,避开了那些大坑,或许真有可能改写历史。


东岳巍巍汶水幽幽


很多人都说国与国之间打仗,就是在拼后勤、打国力,但是事实并不是完全如此,就作战人数这个点来说,仅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就比比皆是。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仅以8万军力大胜80余万前秦军。公元208年,曹操拥兵约80万,南下一统天下,结果遭刘备、孙权,约5万人组成的联军打了片甲不留。

由此可见“实力不足”,不是成为战争失败者的决定因素。至于什么才是?目前没有公论,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失败,可以清晰的看到战略失误,比实力不足更致命。

纳粹德国仅仅因为这1次对战略决策的判断失败,让其丧失了一统西欧大陆,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并流传至今的机会。

德军放虎归山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以136个师的兵力,配上3000多辆坦克的突击能力,向西欧大陆上的英法联军发起了猛攻。

德国人的进攻非常顺利,他们主力走的路叫阿登山区,在德国人走之前,这里因为森林茂密且道路崎岖,理论上很难让大量军队快速穿越,所以英法联军几乎没有派遣重兵去把守,使那里成为了英法锁住德国的防线中,大大的“窟窿”。

进而造成了,当德国人穿越这块道路后,几乎在法军不设防的状态下,长驱直入了法国腹地。而法军主力严防死守的马奇诺防线,成为了摆设,以及关住法军自己牢笼。

面对法国的颓势,英国人见状,为了防止自己的士兵被包了饺子,5月27日,40万编制较为完备的英法联军,集中在敦刻尔克,计划在那里登船返回英国。

对于英国的撤退行为,德国这边几乎是完全可以抓到的,但是德国的高层却在5月24日,下达停止追击的指令,而此时德军最近的坦克离敦刻尔克仅10英里。

德军几乎是以目送的姿态,送走了数十万完整编制的英法比联军,而这些士兵,成为了日后盟军反攻德国的主力,从结果来看,德军在此刻的行为是放虎归山。

德国的判断是的错了

德军放走联军的这个行为,背后所代表的德军试图拉拢英国加入自己的战略判断,从历史结果来说是真的错了,错到了极点。

当时的德国高层,“天真”的认为,自己一统大陆和英国统治海洋,可以相辅相成。那问题来了,国与国之间,谁会愿意,自己身边有个强大的邻居。在中国所在东亚,因为有中国的农耕和北方草原的游牧,2个大的帝国级政权,所以中国和草原打了数千年。

而英国这边,其实在德国拉拢之前,就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海洋霸主,世界霸主,最核心的一个政策,就是“大陆均衡”,不愿意西欧大陆出现一个统一帝国,若有出现,必须立马扼杀,拿破仑时代,英国主导、参与多次反法联盟,就是出于上述“均衡”原理。

综上可知,按照传统,英国是把压住德国,不让其统一西欧,变成了关乎国运的战争。他们相信一旦让德国统一,英国不是被歼灭,也会“世代为奴”,而英国愿“英国永不为奴”,所以整个二战,不管德国“威逼利诱”,英国人就是不投降、不合作。

因为德国相信英国会投降、会合作的战略判断是失败的,德国在进攻苏联之时,英国不是它想着那样“消停”了,反而是抗争越来越强烈,最终当德国深陷苏联之时,德国还要饱受东西遭夹击的无奈。

而腹背受敌,小袁认为是德国失败的核心原因,即“相信英国投降、合作”的战略判断,直接葬送了纳粹德国。


袁载誉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声明一下,我说的观点只是讨论,绝无替二战德国洗白之意。

我认为二战德国是有机会赢苏联的,拿下苏联也就拿下欧洲,那今天历史肯定改写了。

有很多人认为德军败于苏联的严寒,或者是德国整体实力就不如苏联,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为看法是德国打苏联战略没错,但败于战术上。

我们今天都爱以后世诸葛亮自居,本人不才也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说说德军败在哪?

首先主流观点认为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遇到了严寒,很多德军武器装备被冻住,这是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因为严寒冻的不止是德国人也同样冻苏军,当时苏联工业还不如德国,严寒天气既然能冻住德军的坦克汽车,苏联的坦克汽车大炮也一样能冻住,德军参谋部号称世界最严谨的,怎么会考虑不到严寒天气,所以严寒不是德军败北的主要原因。

那么德军究竟败在哪呢,要知道德军在1942年是巅峰期,德军在战争初期的战绩不吹的。德军在巅峰期时希特勒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下令强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才是德军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假设德军攻下基辅后撤军主动一百里休整不去打莫斯科,那战局会如何发展?战争初期被打的一溃千里的苏军在统帅斯大林的领导下肯定也会休整,同时从全国各地调兵增援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而德军为同样休整并补充兵力,这时双方都在拼时间比耐性,德军可以按兵不动,可苏联不行,因为苏联要收复失地,所以最后苏军会先动,斯大林会下令苏军出击收复失地。可这样一来,苏德两军必然要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打上百万人规模的会战,我认为苏军不是巅峰期德军对手,后果就是苏军会再次损兵百万人以上,如果是这样,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可能就没多少兵力守了,那时德军再攻城,莫斯科很容易拿下。

后世人很难想象希特勒为什么急于攻城,机械化部队不适合打巷战希特勒应该明白啊,可历史就这么诡异,德军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全部被歼灭,德军主力尽丧于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这可能是天意,如果打会战,第六集团军可以挑苏军三倍兵力,当然这都是假设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啊。


天宇的文史情怀


一、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的国家及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二的,而GDP第一的美国此时工业也极其发达,但还处于世界政治舞台边缘,正伺机而动。

1934年阿道夫·希特勒以元首兼帝国总理的称呼成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

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二战硝烟弥漫欧洲。

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入侵英国,在德军强大攻势下。法国很快沦陷,支援法国的英军主力及法军残余聚集在敦克尔克狭长海滩等死,正当德军准备瓮中捉鳖时,突然接到希特勒停止进攻的命令,让几十万英法精锐得以逃出升天,这些幸存的军人后来成为诺曼底登陆中坚力量。

二、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爆发初期,由于法西斯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直至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军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不断增强的人力物力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苏军发动一系列战略攻势收复全部国土进而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5月9日0点30分,德国政府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即时生效,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就此结束,也标志着二战在欧洲战场的告终。

三、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潜伏的巨人一一美国梦寐以求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以致于后来有消息说,罗斯福事先得到日本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但他压下了,他要让山本五十六的狂轰乱炸改变国会大多数议员的绥靖主义。

有人会问,日本偷袭关德国啥事?别忘了,二战德、意、日是结成军事联盟的轴心国,而德国是轴心国老大。

中国有句老话:事不过三。希特勒三次犯下致命错误,左右了二战走向,也德国一败涂地。当然,也是历史的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