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髓,很少有人知道

經常聽到家中老人提到兒女時這樣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孫們自有他們的福分。它是一句俗語,出自關漢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楔子部分。不過,人們只知道它的上半句,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髓,很少有人知道

說到這句話,就要講河北一個這樣的典故了:

古時有一個男人家裡很窮,妻子和孩子也跟著受累。他的妻子抱怨他說:別人家都有錢,可看看自己家,家貧如洗,孩子也跟著受餓受凍,臉都是青的。男人說收成不好,街坊鄰居都窮。又沒有親戚朋友能救濟,借都借不來。他能怎麼辦妻子聽了就說,借不來,那可以偷一點,就攛掇著男子去財主家偷一點回來。不過財主家的牆壁很高,爬是爬不進去的,於是妻子就讓丈夫從排水的水眼裡鑽進去。

財主家有護院,各個人高馬大,男子害怕腦袋一鑽進水眼,會被護院拿大棒子把頭敲碎。妻子讓他拿個瓢試試,被打碎了就別進去了。果不其然,男子拿著瓢剛進水眼,瓢就被打碎了。男子看到瓢碎了,連偷東西都偷不了,又無臉回去見妻子,就離家出走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髓,很少有人知道

二十年以後,男子在外以乞討為生,來到了自己門口。向旁人打聽妻子和兒子過得怎麼樣,原來兒子過得挺富足的。男子無顏去面對妻子和兒子,就在牆上寫了一首打油詩:

二十年前把人偷,一棍打破葫蘆瓢。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髓,很少有人知道

下半句“莫為兒孫作馬牛”才是這句話的精髓。前半句兒孫是主語,兒孫福分是自己的。後半句父母是主語,告誡天下的父母,對待子孫,順勢而行就可以,不要為他們過分地擔憂操勞。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髓,很少有人知道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父母生下子女並把他們撫養成人,已經盡到了自己應盡的職責。你可以給子女們提一些建議,但也不要束縛得太緊了,不然只會徒增煩惱。已經辛辛苦苦工作了半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還是要忘掉那些令人煩惱的事,給自己留下時間和精力去享受自己應有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