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四战之地的郑国,如何在强大的晋国秦国夹缝中苟活

1.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国玩一出“烛之武退秦师”,瓦解了秦晋联军。

其实,郑国自郑庄公以后,国际地位一直在走下坡路,到郑文公时,已经没多少实力了,只能媾和,做列强的附庸了。

所以,当秦晋大军压境时,郑文公一方面答应秦军接手郑国国都的防务,以换取秦国退兵。

另一方面,晋国答应罢兵的条件其实更苛刻,必须要迎公子兰回郑国并立为太子。

地处四战之地的郑国,如何在强大的晋国秦国夹缝中苟活

2.

原来,郑文公早年妻妾成群,儿子很多,其中一个儿子图谋不轨要争夺太子地位,惹火了老爹。好几个儿子被亲爹杀死了,其余的,都亡命天涯去了。

其中,公子兰逃到了秦国。

公子兰聪明有才,对晋文公非常尊敬,细心谨慎地服侍,很得晋文公的喜欢,长大后成为晋国大夫。

晋文公的打算,希望公子兰能够回郑国为君,使晋、郑两国成为友好,使郑国永远附属晋国。

实际上,晋文公拉上秦国收拾郑国的时候,信赖也罢考验也罢利用也罢,本来想用公子兰为先导的。

公子兰恭恭敬敬地回答晋文公:

“臣闻君子虽在他乡,不可忘记父母之国。今日主公伐郑,臣不敢同往。”

晋文公听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夸其不忘宗国,心中更喜欢他。

地处四战之地的郑国,如何在强大的晋国秦国夹缝中苟活

3.

总之,不管是两面派也好软弱也好绥靖也好,这场生死危机被郑文公化解了,郑国存活下来了。而且,郑国迎回公子兰,立为太子。晋、郑和好。

两年后的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

此时的郑国,可以说是晋国的一个傀儡。

细心的读者一定很纳闷,既然郑穆公是十足的亲晋派,那么他为何还能容忍三个秦国将军杞子、逢孙、杨孙值守郑国城防呢?

不是郑穆公能忍,是他必须忍,只能忍。

原因有三。一是他新君继位,自己的势力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巩固。二是秦国实力不容小觑,而且和晋国关系非同一般,没有得到晋国默许支持郑穆公不敢妄动。三是晋文公的突然离世,让晋郑关系面临变数。

这两年的形势发展变化太快了,让人眼花缭乱,郑穆公根本没时间处理这些城防的小事。

郑穆公作为晋文公一手扶植的政权,首要大事是,必须要去晋国吊唁,必须要摸清晋国新君晋襄公的外交战略。

地处四战之地的郑国,如何在强大的晋国秦国夹缝中苟活

4.

晋文公的正妻文姜,是秦穆公的女儿,所以晋文公应该叫秦穆公老丈人。

正因如此,在来晋国吊唁的各国之中,秦国作为晋国的一个特殊关系地位的国家,也没有表现出过分的悲戚。

秦穆公之所以对女婿如此狠心冷酷,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国家层面的原因。这还要从两年前的“烛之武退秦师”说起。

地处四战之地的郑国,如何在强大的晋国秦国夹缝中苟活

5.

那时,郑国为了和好,让秦将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屯守于郑国国都的北门。

一转身,郑国接着就又和晋国讲和,让公子兰回国准备接班,任凭晋国操控。

在杞子、逢孙、杨孙三人看来,郑国这个两面派太小人了,就将情况密报给秦穆公:

“我等为他戍守,以拒晋兵。他又降服晋国,显得我等无功了。”

秦穆公吃了苍蝇一样,心里直骂晋文公这个混蛋女婿,该死,欺人太甚,奈何自己是老丈人,不便发作,只能干瞪眼。敢怒而不敢言。

等到郑文公死了,公子兰继位,史称郑穆公。他对待杞子等三人的态度明显变化,更加无礼了。

杞子遂与逢孙、杨孙商议:

“我等屯戍在外,终无了期。现在形势大变,不如劝吾主潜师袭郑,吾等皆可立功厚获而归。”

恰巧此时,晋文公也死掉了,三人大喜:

“此天助吾成功也!”

乃遣心腹人归秦,言于穆公曰: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钥匙),若遣兵潜来袭郑,我为内应,郑可灭也。晋有大丧,必不能救郑。况郑君(郑穆公)嗣位方新,守备未修,此机不可失。”

地处四战之地的郑国,如何在强大的晋国秦国夹缝中苟活

6.

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横扫诸国,进而称霸天下!这是何等惬意的事啊!

女婿晋文公的死,对秦穆公来说,是大大的好事啊,想想就能暗地笑出来的天赐良机啊!

一个通天阴谋在秦穆公脑海里生成了。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