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理所當然,給他們孩子帶來多大的災難?

一群人的理所當然,給他們孩子帶來多大的災難?

生活本來是理所當然的嗎?生活應該任性而為嗎?

不知道。

但是,大概認同一個觀點。

一群人的理所當然,給他們孩子帶來多大的災難?

年紀大一點的人,也就是現在的父輩們,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基本都是辛苦了半輩子。所以,他們現在在生活上多一些理所當然,多一點任性而為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

當然,實際上,其實父輩們很少這麼做,即使沒人會指責他們。

因為責任,因為愛,因為習慣,因為他們理解的生活就是建立在不斷地付出,不斷地努力之上的。

為父母、為孩子、為工作、為社會、為夢想……無論是為了什麼,他們一直在路上。

可是,另一邊,生活基本沒有頭緒,事業也還沒有建樹的年輕人本來應該是對生活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擔當和付出一群人。

但是,實際上、事實上,好像一部分年輕人對生活更多的確是理所當然,他們認為一些都是應該的,是本該如此的。無論是父母的付出還是自己應該得到的資源和應該滿足的需求,都應該的被及時滿足,並且不需要太多感激的。

這就是理所當然的一群人。

一群人的理所當然,給他們孩子帶來多大的災難?

父母的處在一個大變革的生活背景中,他們知道生活的來之不易,知道現在的生活是多少年付出的結果,但是,年輕人卻沒有經歷過這些,生活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與生俱來的附屬品。

生活本來就是如此,生活也本該如此。

物質上沒有困擾,所以這群人對生活也缺少思考。

精神上沒有磨難,所以這群人對人生也缺乏感悟。

所以,對這群人來說,一起就是理所當然的。

一個理所當然的人,可能只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一個理所當然的父母,卻可能毀了一個家庭,甚至包括自己的孩子。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生活模式不會再向過去二、三十年一樣固定不變。

年輕人的職業生涯巔峰期是在10年後。

在這個加速發展的社會,10年後的社會和10年前的社會是一樣的嗎?

有多少生活模式和生活經驗可以繼承和借鑑,又有多少變化需要去適應和習慣?

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著10年後的自己也可以向20年輕的父母那樣通過一樣的途徑,過上一樣的生活。

自己的孩子也可向兒時的自己,衣食無憂。

一群人的理所當然,給他們孩子帶來多大的災難?

並且,當10年後,在錢,名都有之後的中年危機如何度過?

況且,理所當然的一群人,會理所當然的擁有一切嗎?

生活全部用錢和名利堆積之後,思想和信仰在哪裡棲身?

這是這群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年輕人最終會扮演父母的角色。

孩子

能在這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能在怎麼樣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能在這麼樣的社區環境中成長?

能在這麼樣的社會環境中成長?

父母能給孩子提供多少資源?資源的質量又怎麼樣?

一群人的理所當然,給他們孩子帶來多大的災難?

父母

希望自己的孩子和鄰居家的孩子競爭?

還是和同小區的孩子競爭?

還是和同學校的孩子競爭?

還是和同縣市的孩子競爭?

還是和同省的孩子緊張?

孩子和全國的孩子競爭?

還是和國外、全世界優秀的孩子一起競爭!

競爭常春藤名校、全球500強的offer、競爭福布斯……

人是好勝的天性的,這種天性會在自己成為父母之後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

在人生的接力長跑中,父母那一棒輸掉的距離,被拉開的差距,由於各種原因他們不願再追趕、也無法追趕或者無力追趕。

當接力棒交給孩子時,這些父母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全程加速趕超。

這並不是簡單的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而是,沒有看到孩子的起點和別人不一樣,卻責怪孩子落後別人太多。

遺憾的是,這些父母往往也不願意正視原因。

此外,在一些地區。

教育不被重視。

教育投入少。

就教育這一項,被拉開的距離就已經很難追趕了。

在加上父母的文化素養、格局、價值觀、社會資源、地域環境等等一系列差異。

這麼大的距離,一個人,一代人10年20年就能追上?

所以

保持耐心?

等待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