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有“變”!

上週,國家發改委發佈《長江干線過江通道佈局規劃(2020—2035年)》,南京7座過江通道被“點名”作為2025年前“為滿足長江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南北交通運輸需求”重點推動實施的項目。

未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有“變”!

記者在該規劃中還發現兩個重要信息——

今後要著力推進多功能通道建設,實現鐵路、公路、城市交通等多種方式合併過江。

南京以下新開工過江通道原則上採用隧道過江形式。

這不僅意味著南京過江通道的建設節奏將進一步變快,同時也為未來15年內的過江通道勾勒出了大致輪廓。

1.南京為何需要這麼多過江通道?

此次納入國家規劃的這7座過江通道,同時也是《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草案)中規劃的過江通道。在城市總規中,至2035年,南京規劃建設23處計26條過江通道。

未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有“變”!

南京至今已建成道路、鐵路、軌道交通過江通道共11條,其中僅2016年以來通車的就有3條。目前正在建設的還有6條。根據規劃,未來在長江二橋與三橋之間穿越主城區的29公里江面上,平均不到2公里就有一處過江通道。南京為何需要這麼多過江通道?

“南京現有過江通道相對城市快速發展的要求,仍顯不足。建設過江通道,對於提高南京的城市首位度,實現江南江北的深度融合,促進江北新區可持續發展,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都具有重要意義。”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表示。

的確,無論是每天早晚高峰在導航裡“紅得發紫”的各條道路過江通道,還是在“南京最擠地鐵站”3號線柳洲東路站,如今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過江交通的短板和急切需求。

數據顯示,2007年南京過江橋隧日均交通流量為12.37萬輛,2017年達35萬輛,2019年則達38.9萬輛。過江通道流量高峰持續時間也越來越長,其中長江隧道高峰持續時間甚至長達8小時。

從“秦淮河時代”邁入“揚子江時代”的南京,跨江融合不斷提速,急需加快加密過江通道建設。

2.公路、軌道交通、鐵路,過江通道功能更“全”

記者注意到,在納入國家規劃重點實施的7座過江通道中,有5條是用於鐵路或者軌道交通過江,與已建成或在建過江通道以公路功能為主形成鮮明對比。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過江通道的規劃,一是要綜合考慮南京城市發展的總體佈局,二是綜合考慮全市過江交通的需求,三是綜合考慮長江生態保護、航運條件、港口布局等因素。鐵路和軌道交通的過江通道,還要重點考慮和客運站以及鐵路網絡、軌道交通網絡的銜接溝通。

納入國家規劃的7座過江通道,功能各不相同,意義卻同樣重大——

龍潭長江大橋

將揚州與南京之間的道路首次“拉直”,人口、貨物、交易將以最快的速度,奔馳在兩地之間。寧鎮揚三市在龍潭過江通道的橋接之下,形成“黃金三角“。

未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有“變”!

龍潭過江通道。來源:省交通運輸廳網站

上元門過江通道

連接南京站和南京北站,承擔寧淮城際鐵路、寧合城際鐵路、寧滁蚌鐵路、滬寧城際鐵路的過江;

寧儀城際鐵路過江通道

讓揚州、儀徵與南京仙林湖、經天路兩大地鐵站無縫對接;

南京市域快速軌道過江通道

即18號軌道交通過江通道,它串聯了南京北站、南京南站、祿口機場三大樞紐。通過這些過江通道,把鐵路站建在城市軌道網上,讓交通樞紐成為新城發展的“棋眼”。

“從根本上解決跨江交通難的問題,需要採用綜合交通方式,特別是大容量的軌道交通。”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長楊濤說,在地鐵3號線、10號線開通的基礎上,4號線二期加上新規劃的13號線、14號線等,也將從真正意義上解決跨江通勤問題。

3.今年底,又有兩條過江通道要建成

如今在長江南京段上,6條過江通道同時開建,規模力度前所未有。

長江五橋

4月8日凌晨,隨著一道35米長、10釐米寬的巨型“拉鍊”合齒,南京長江五橋南邊跨合龍,從江心洲島到長江主江一側的引橋與主橋至此打通。預計6月底就將實現主橋合龍貫通。

未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有“變”!

長江五橋南塔邊跨合龍。通訊員 黃偉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 攝

浦儀公路夾江大橋

4月9日,正在建設中的浦儀公路夾江大橋已經吊起10對鋼箱梁,主跨31塊鋼箱梁已經吊裝20塊,目前完成工程進度80%。

按照計劃,今年年底,長江五橋和浦儀公路夾江大橋將同步建成通車。屆時,浦儀公路夾江大橋與南京二橋、繞城公路、南京五橋、江北大道將一起形成南京繞城快速“一環”。

未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有“變”!

浦儀公路過江通道施工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 攝

長江五橋通車後,從河西的江山大街到達江北五里橋只需要不到10分鐘。作為連接主城區與江北新區的免費新通道,五橋將給南京過江交通及城市發展帶來鉅變。它不僅連接了江北新區、自貿區、江心洲生態科技島、河西新城,還輻射串連軟件大道及南京南站區域,而上述區域均為江蘇省和南京市重點發展的區域,也是重大投資項目、上市公司總部、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聚集的區域。

與五橋同期通車的浦儀公路過江通道建成後,不僅可以緩解二橋擁堵,還將推進寧鎮揚一體化的發展。

和燕路過江通道

截至4月10日,年初就開始“江底穿越”的左線“復興號”盾構已掘進約1400米,抵達長江底最深處硬岩層,正在啃“硬骨頭”。

未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有“變”!

和燕路過江通道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 攝

和燕路過江隧道不僅是連接南京主城區與國家級江北新區的重要紐帶,也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隧道將與浦儀公路配合,快速連接八卦洲、浦口、儀徵、江南,對促進區域間經濟發展,提升南京市交通路網區域樞紐功能意義重大,為策應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江北新區建設、推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設發揮重要帶動作用。

建寧西路過江通道

上距揚子江隧道約1.8公里、下距長江大橋約2.4公里的建寧西路過江通道已進入實體施工階段。它將加密並完善區域過江通道,有效為揚子江隧道和大橋“分憂”,便捷江北新區與主城區的聯繫。

仙新路過江通道

已經進入主塔開鑽階段。其跨江大橋為主跨1760米的單跨懸索橋,跨徑目前在同類橋型中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屆時,從江南的棲霞大道到江北大道只需要10分鐘左右。對於實現南京擁江發展,推動江北新區、南京經開區及六合區跨越發展,進一步提升長江干線過江能力、完善區域路網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南京過江通道建設有“變”!

仙新路大橋效果圖。市公建中心供圖

建設指揮部已於3月初正式揭牌。

記者還獲悉,納入國家規劃的錦文路過江通道、七鄉河過江通道、上元門過江通道,目前均已在不同階段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也對過江通道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其中,錦文路過江通道由於要給江豚“讓路”,修改了設計方案,今年將完成工可研究。

(內容來源/紫金山觀察 編輯/張豔娟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