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中國最貴的不是車子、房子,卻是“2樣”人人擁有的東西

未來10-20年,我國最貴的將是什麼東西?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說最貴的肯定是房子,有人說最貴的是車子。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房子和車子是一般家庭最主要的資產配置,一套房子可能需要一個家庭花費30多年的時間來支付購房成本,一輛車子也需要家庭用5-8年時間來支付成本。

10年後,中國最貴的不是車子、房子,卻是“2樣”人人擁有的東西

根據此前西南財經大學發佈的《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顯示,在中國城市家庭資產的配置的形態中,有超過77.7%的是住房資產,並且西南財經大學報告顯示,學歷越低、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房產佔據家庭資產的比例就越高。

10年後,中國最貴的不是車子、房子,卻是“2樣”人人擁有的東西

根據匯豐銀行的報告《磚瓦之上:住房意義》(Beyond the Bricks:The Meaning of Home)數據顯示,中國在19歲到36歲的這部分人群中,有超過70%以上的人都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個比例與世界平均水平比起來,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

為啥說對於一般家庭而言,房子最貴呢,這主要是指在一般家庭,房子佔據家庭資產的比例太大了,超過70的%家庭資產是房子,所以把房子看得比什麼都貴重,甚至連現金和存款都沒有房子貴重,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認可。不過,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說到,未來10年後,中國最貴的不是房子、車,而是2件不起眼的東西:土地和空氣。10-20年後,中國最貴的“2樣”東西,不是房子、車子?與人人都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

10年後,中國最貴的不是車子、房子,卻是“2樣”人人擁有的東西

1、為什麼說,房子在未來不再貴重?

房子貴不貴,要從房價的未來變化分析,影響房價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受到城市發展和人口流動因素的影響,長期來看,城市發展影響著房價走勢;中期來看,人口流向決定著房價漲跌;短期來看,非常直觀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著房價高低。

先說城市發展與房價的關係問題,我國城市化在30年前踏上了高歌猛進的發展道路,時至今日,我國城市化水平已經接近60%,雖然說城市化率已經很高,但是相比起世界發達國家依然有不小差距。

10年後,中國最貴的不是車子、房子,卻是“2樣”人人擁有的東西

城市化進程會帶來更多人買房,住房需求增多的同時,房價很可能持續水漲船高。不過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是人口流入型的,例如2019年浮現出來的典型收縮型城市,隨著人口流出,房價也會進入下跌的軌道,社科院預計,未來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可能因為需求不足進入下跌新週期。

更何況,隨著家庭獨生子女增多,未來一對夫妻可能要繼承超過4套房子,當大家都不再為房子發愁的時候,房子怎麼能貴的起來呢?

2、又為什麼說未來10-20年,車子不再貴重?

說起車子越來越便宜,相信很多人都贊同這個觀點,前幾日,小編陪同一位朋友去試看準備購買的汽車,他的預算只有5萬元,最後我們興沖沖地開了一輛國產小轎車回家。在臨走之時,附近的門衛大爺說了句,現在買汽車真的容易了,小年輕們幾萬元就能買一輛汽車。

車子之所以不再貴,主要是因為車輛製造技術的成熟和我國基礎工業能力的提高,從原材料開始到關鍵技術,基本都實現了全部自主研發生產,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差距越來越小的情況下,車輛的銷售價格自然也一路走低。1996年一輛最便宜的汽車售價10萬元,同樣款式的汽車2019年售價大約只有3萬元,這期間的巨大差距,明眼人一看就知。

10年後,中國最貴的不是車子、房子,卻是“2樣”人人擁有的東西

3、為什麼說未來10-20年,中國最貴重的卻是“2樣”(土地和空氣),這些人人都擁有的東西?

雖然說,房子作為每個家庭日常生活居住場所、車子作為日常出行用具,非常重要,但是比起土地和空氣這2種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前首富馬雲指出,未來10年後,最貴的是土地與空氣,不再是房子和車子,這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全球神態足跡網”的一項報告估計,到7月29日,人類已經用光了2019年全年的水、土壤以及潔淨的空氣。

筆者查詢相關報告,數據分析指出,如果我們繼續按照目前這樣速度的自然資源的消耗速度,如果想要繼續存在和生活,那麼我們就需要1.75顆地球產生的自然資源才能夠勉強滿足人類的需求。多年以來,氣候在不斷的惡化,例如最近幾年以來,夏天的高溫熱得讓人難以忍受,39度的溫度早已數見不鮮,甚至有的城市氣溫高達40多度,這些都是自然界給我們的提醒,但是我們卻視而不見。

10年後,中國最貴的不是車子、房子,卻是“2樣”人人擁有的東西

不僅僅是土地稀缺資源,就連潔淨的空氣也變得越來越糟糕,人來的工業活動排放大量的廢氣,特別是碳化類氣體,導致全球溫室效應明顯增加,接連帶來氣候變暖對氣壓帶、海洋洋流變化影響,進而或許導致了乾旱、洪澇、大雨等自然極端情況的頻頻出現。

不管是土地還是空氣,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如果這些資源遭到了汙染,就算是再高的房價、再貴重的房產都沒太大意義。所以在土地和空氣面前,房子、車子顯得非常微不足道。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倡議和努力,更需要每個地球人的自發努力。

就像前不久上海等城市實行的垃圾分類一樣,雖然一開始很不自在,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