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搞笑奧祕在哪裡?看看包袱的"降龍十八掌"

郭德綱先生是當代相聲的領軍人物,對相聲藝術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忠實的鋼絲朋友們、德雲社的粉絲們,也對郭德綱先生的相聲技巧運用總結了十八個常用的技巧。這十八個技巧也是相聲的常用技巧,全算是一篇科普文章,分享給各位朋友。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郭德綱的相聲包袱頻率之高、包袱運用之巧妙,在當代相聲演員之中是罕見的。其手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是郭德綱從傳統相聲中萃取精華、結合長達十年的舞臺演出實踐當中摸索出來的。相聲的包袱手法粗放地歸納大約有二十多種,其中郭德綱主要運用的主要有十八種,在此舉例閒談,聽憑眾位鋼絲、相聲愛好者批評、指教。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一.先抑後揚、峰迴路轉:

先對人物或事物大肆讚美,然後話鋒突變,一刨到底,由於效果出人意料,往往現場效果特別好,這種讓包袱皮變薄的方法郭德綱怎能錯過,這種方式也是郭最主要的抖包袱方式之一。這個手法裡有兩個表現方法,一是先抑後揚,二是先揚後抑。前者郭多用在自己身上,後者多用在捧哏或砸掛者身上。先抑後揚如《論夢》裡下陰曹一段,描述完閻王爺打捧哏等相聲演員後:

甲:閻王爺把王文林、李菁都打完了,喊:還有一個叫郭德綱的呢?帶上來,你們兩邊,刀槍劍戟,火山油鍋都準備好!(抑)

乙:你比我們厲害。

甲:我可慘了,一上來瞪著我:你叫郭德綱啊?我說是我。呵,敢說相聲啊你?能耐不小啊,還敢說單口的?你要瘋啊!打!刀槍劍戟一塊上!(抑)

乙:狠打!甲:別啊,閻王爺,您給我一機會,我以後改!你說改就改啊!你能改嗎?我能改啊!……來搬一個凳子讓他坐下。(揚)

乙:這就不打啦?

甲:我會說話呀……坐下了。閻王爺把茶碗遞過來——來你喝我這個……來來你點一根兒……(揚)

前邊的閻王爺要"狠打"是抑,後來"搬凳子、遞茶、點菸"是揚,不但是和自己的境遇的變化形成對比,更是和前面描述過的捧哏等"捱打"的人物形成鮮明對比,引發觀眾會心的笑。先揚後抑在郭的相聲裡俯拾皆是,例如《富貴圖》裡:

甲:老前輩——張文順張先生,老藝術家,在相聲圈裡摸爬滾打一輩子了……(揚)

乙:不敢當……

甲:最近我們要搞一個大型的紀念活動,慶祝相聲表演藝術家張先生從藝三週年……(抑)

乙:啊?

甲:張先生前一段身體不太好,最近康復了,是我們相聲界的幸事,好在病得也不嚴重,小三災兒……(揚)

乙:是啊。

甲:非典愛滋癌……(抑)

乙:都活不了……"

先抑後揚"和以下的"三番四抖"非常相近,都要通過話鋒突轉製造包袱,不過前者用起來施展餘地更為寬泛,不像"三番四抖"對包袱格式有一定要求。

二.三番四抖、柳暗花明:

這是相聲包袱中的"八股文章",有比較固定的模式,採取的方法是引導觀眾的聽覺慣性,把逗哏的一個看法或意圖反覆強調三遍(也有兩遍的,少有四遍以上的),到第四遍時反戈一擊,以突變的效果揭露逗哏者的本來意圖。例如郭在《楊乃武寫狀》中,描述捧哏父親參加全國武術大賽時:

甲:你爸爸叫徒弟——更衣,把我紅衣服拿過來……討吉利?不是——打完人崩一身血看不出來……多狂啊!準知道能打人!(一番)

乙:他就不知道自己血濺上也看不出來啊!

甲:他沒輸過啊!上去乒乓打人一頓,濺一身血。下來再換一身,又該我上了,拿件紅褂子來……(二番)

乙:又換一件紅的。

甲:待會又贏了,下來了,再換一件紅的!(三番)

乙:都是紅的換個什麼勁啊!

甲:贏了麼,崩的都是血啊。一會又上一大個,一米九,特別壯。你爸爸一看:……把我那黃褲子拿來!(四抖)

"三番四抖"的前三番必須鋪平墊穩,否則觀眾容易察覺。偵知表演者意圖之後,再怎麼"番"也不行了。因此,以包袱的意外性見長的郭德綱,是很少運用這種包袱手法的,除非他有把握讓這"四抖"的結果沒出來前捂得嚴蓋得實,抖出來後出人意料。如本段相聲中的三番"紅褂子"和四抖"黃褲子",絕對是神來之筆,不可多得的好包袱。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三.違反常規、明知故犯:

侯大師的《規矩套子》是最經典的關於違反常規後鬧笑話的段子。郭德綱也善用這種包袱方式。例如《師傅經》裡捧哏的母親潛入臥室要害家人時的描述:

甲:你母親刀交左手……炕上躺的都是自己的親人,心裡不落忍啊……

乙:那可不是……

甲:這個是于謙,自己的兒子;這個是自己的老伴兒;這個是兒媳婦……

乙:哎……別說了……沒這麼睡的知道麼?

甲:那屋裝修呢,一個炕上擠擠。沒事,有簾子隔著呢……

乙:有簾子行。

甲:……把于謙隔開……

乙:把我隔開啦?象話嗎……

所謂的常規,必須是大家所熟悉的。如郭曾經用過的"于謙的父親們"、"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等等皆是如此。相反,如果是過於專業的知識,即使違反常規,可一般人根本就不瞭解,也就達不到逗人發笑的目的了。

四.歪講曲解、自以為是:

傳統相聲中有"理不歪,笑不來"的說法。也就是把我們熟知的一些普通常識,加以歪講或曲解,並且是以權威的論調、不容質疑的口吻進行強化,從而製造包袱兒。如《黃鶴樓》裡那段劉備過江的"經典"描述:

甲:三國請劉備過江,他不樂意去呀,諸葛亮讓他去,劉備就去了。走吧!

乙:啊……

甲:走著走著,哎,前邊出一問號,劉備一蹦,格楞楞塄……哎,出一蘑菇!把這蘑菇吃了,劉備長個兒了啊!再往前走,又一個問號,一碰,出一朵花兒……吃了這花兒,劉備一抬手"嘟嘟嘟……"能打子彈了……那帶刺兒的王八就過來了……

乙:行了行了……合著您除了賣包子就是超級瑪麗是麼?

……"歪講曲解"和"違反常規"在包袱兒組織手法上非常近似,甚至是一脈相通,但是演員必須在不同的內容中區別運用——"歪講曲解"要求表演者以"無知者無畏"的嘴臉來信口開河,也就是說他要帶給觀眾他真的不懂而不是裝傻充楞的印象,多是出於自諷的目的;"違反常規"相反,表演者分明是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聰明人",多是為了諷刺他人。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五.雲山霧罩、荒誕不經:

就是違反事物規律,在講述某件事情時肆意誇張,使人難以相信。這種包袱的尺寸要拿捏好,一旦過分有有"閒扯淡"的嫌疑,所以相聲段子中並不常見。但郭德剛不然,他不但用的多,而且用的妙。比如其代表作《西征夢》中,他一開始就把相聲的基調導入了自吹自擂與南柯一夢的大氛圍中,因此使得這段作品中的包袱產生了"越荒誕越快樂"的絕佳效果。如他進入白宮後的描述:

甲:進去一看,有個洋灰池子,有假山,呲呲往外噴水,底下有標語——計劃生育,人人有責……

乙:白宮也貼這個?

甲:左邊是一個大棚子,裡邊自行車一輛一輛排著,有一戴紅箍老頭來回溜達著……

乙:這地方怎麼聽著耳熟啊?

甲:臺階上眾參兩院議員們迎接我呢,見著我特高興,跟我打招呼:來了您哪……裡邊請您哪……

乙:沒喊脫筐啊?……到澡堂子了是怎麼著?

甲:我問總統在哪屋呢?在那屋呢。推開門,四目相對,布什很激動啊……你咋才來乜?

乙:嗐……

"荒誕不經"和"違反常規"、"歪曲講解"有類似之處,那就是通過不可信的、荒誕的描述產生笑料。但之間也有區別——後兩者必須有約定俗成的"常規"形態相對應,並且是為聽眾所能理解和掌握的,而前者應用範圍更加寬泛,只要把握好度,就可以古事今說、洋為中用,也可以上天入地、死去活來,盡情超越觀眾的想象力。

六.無心之過、陰錯陽差:

由於某種原因產生錯覺造成失誤,當真相大白的時候,往往是非常搞笑的。郭德綱很擅長用這種包袱方式,設計的情節和語言嚴絲合縫兒,合情合理。經常是把所有觀眾都裝了進去,最後答案破解時往往讓大家一面大笑,一面讚歎不已。如《我要幸福》裡:

甲:我站在洗手間大鏡子跟前,用水把臉撩溼了: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郭德綱,我佩服你……

乙:自己跟自己說話。

甲:憑著你自強不息的精神,你一定會成功的,祝你幸福……

乙:念喜歌唄……

甲:說完了,我走出來,站在洗手間門口,心裡平靜了很多。打對過洗手間裡出來一個男的……

乙:啊?您進女廁所呆半天哪?

甲:怎麼沒人告訴我一聲啊!……太危險了……

陰錯陽差就怕牽強附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才夠哏兒。像誤入洗手間是人們可以接受的,如果說自己誤上宇宙飛船恐怕就只能用做夢來圓場了。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七.機關用盡、故弄玄虛:

當敘述時故意埋下伏筆,到使人莫名其妙甚至覺得不可信,然後巧妙地找到恰如其分的答案,使人們在笑聲中信服。這個也是郭德綱的強項,如《野人打獵》中找獵物一段:

甲:嗯,發現了,河邊有個美女,正洗臉呢……兒子指著她:爸爸……

乙:射這個吧。

甲:……拿活的。乙:拿活的?甲:過去綁好了,扛肩膀上……走回家……兒子哭:爸爸,餓呀……別鬧,回去把你媽燉嘍……"

陰錯陽差"和"故弄玄虛"都是以設定一個假相為前提,但是二者的角色形態迥然不同——前者逗哏在描述假相時是以一個不知情者的身份出現的,而後者逗哏在描述假相時是以一個知情者的身份娓娓道來。

八.遊戲文字、諧音錯覺:

利用對諧音詞彙的錯覺,使聽眾產生誤解和錯覺,最後挑明,得出另外的結論來,製造包袱。這種手法很吃功夫,要求演員的文字功底和聯想能力要強。例如《白事會》裡探望捧哏父親中的一段:

甲:老爺子,喝點水麼?老頭搖頭。

乙:不要。

甲:扶您起來坐會?還是搖頭。

乙:動不了了。

甲:我得幫您做點什麼啊?您要什麼啊?……我……我要小解……

乙:啊?這是我爸爸?

甲:早就該死!什麼時候還想這個?……我……解小手啊……

乙:……嗐!這時候您轉什麼文呢……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九.牽詞引句、一語雙關:

在敘述過程中使用雙關語,產生聽眾可以意會的"包袱兒"。郭德綱在這方面的能力可以說在相聲圈裡無出其右。例如《大上壽》裡捧哏母親說自己養的那隻大白貓的時候:

甲:這老太太,別人家養狗,她不喜歡,就喜歡養貓。

乙:哦。

甲:我問:有一隻大白貓在哪呢?十來年了那貓,特胖的那個。老太太:別提了,死了,12年了,沒把我坑死,這大白貓,打這麼大跟著我,死了。我有先見之明啊,我提前怕它死了,讓于謙借的錄像機,錄了盤片子,到時候一看,是個念想。來打開那電視,看看那貓片……拿遙控……

乙:別……別遙控了……看什麼?

甲:貓的那片子……大白貓……

乙:咱別用這詞兒行不行?

……這種手法和"諧音錯覺"的區別在於——諧音錯覺的包袱是需要逗哏事後來解釋的,否則觀眾很難明白逗哏用詞的本意是什麼,一語雙關是要用包袱點醒觀眾,當即讓觀眾發出會意的笑。

十.表裡不一、原形畢露:

表裡不一是郭德綱以"我"為核心形象時常運用的包袱方法之一。他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始終是道貌岸然、振振有詞,拿著不是當理說,拼命粉飾掩蓋自己的缺點。但一旦轉變為對比鮮明的具體行動,就會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如《揭瓦》裡當悶三爺家人來找他算帳時,他一段貫口的心理與行動描述:

甲:我一看人來了,害怕?沒用了。我也是江湖上闖的,誰怕誰啊?我三天沒殺人了,你們想幹嗎?院子裡一塊大青石,一百四十多斤,平時我可弄不動,今天我是真急了,我砸死一個夠本,砸死兩個賺一個,我把石頭舉過頭頂衝出去噹噹噹幾步趕上前,咣噹一聲……

乙:扔出去了?

甲:把門頂上了……

乙:嗐!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十一.旁徵博引、生動比喻:

為闡明一個問題,或反映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行概括的比喻和引申發揮,形象生動,易於理解。郭德綱在《託妻獻子》裡把這種包袱手法發揮到了極至——在闡述關於友情的過程中,舉了三個例子,包括一貴一賤交情乃現、一死一生乃見交情和託妻獻子,都是用舉例說明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並不斷產生包袱。例如:

甲:古代講究是金蘭之交。

乙:拜把兄弟。

甲:現在很少了,但是也有。什麼叫把兄弟呢?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于謙的父親我的叔,找我來了,說德綱,我有個問題請教你,這是古漢語裡邊的,我不太清楚,說你肚量寬敞,你幫我解釋一下這個題目。說遠看燈籠大,近看大燈籠,走近留神看,燈籠上淨窟窿。我說這是破燈籠……

乙:我爸爸連相聲都沒聽過……

甲:我這麼一說老爺子明白了,感激我無以為報,我們結為生死弟兄。

乙:啊?你們拜哥們啦……

十二.自相矛盾、不知所云:

說話矛盾百出,前言不搭後語,自然貽笑大方。掌握這個規律靈活運用就能夠產生"包袱"。郭德綱單純運用這種方法不多,多與以下介紹的"刨根問底"和"強詞奪理"配合運用。單獨運用的包袱兒如《越獄》中談到捧哏小時候"協助破案":

甲:小時候于謙聰明,刑警隊有什麼案子都說——把謙兒帶上,你到現場一看,準能說對。

乙:我是聰明。

甲:有一回出一個現場,很殘忍的碎屍案,大卸八塊了。隊長叫你——謙兒,過來,你給看看。你過來一看馬上就說了——這是自殺!

乙:啊……我缺心眼吧我?

甲:隊長說了——去走吧,以後別跟著了……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十三.刨根問底、不依不饒:

一方露出破綻,另一方窮追猛打,造成對方不能自圓其說,可以製造很好的包袱效果。傳統相聲裡《鈴當譜》、《抬槓》是典型的代表作。在郭德綱的相聲作品中,盤詰捧哏的現象很少出現,更多的時候是逗哏的不求甚解、自相矛盾,因而處於被追問的尷尬境地。如《賣吊票》中郭吹噓自己的演出曲目時:

甲:……《連環套》我的!我來這個啊!

乙:等會……《連環套》……您來誰啊?

甲:啊?……哎那人哎,都是人啊……我很欣慰……我很痛快……

乙:我知道,我問您《連環套》裡您演誰?

甲:……就那張建國把給我樂的呀……

乙:不不,我沒問張建國……

甲:嘿嘿……

乙:您別扒拉我……

甲:討厭……

乙:不是我討厭,沒問張建國,《連環套》裡您去誰?

甲:……你管哪?……我不告訴你……我跟你不過這個……

乙:這有什麼過不過的啊……

甲:你猜……你想想那個《鬧天宮》下來……我上……

乙:這礙著《鬧天宮》什麼事啊……什麼亂七八糟的……您去誰?

甲:那個……竇……竇二根……

乙:竇二根……您逗三尾不逗啊……那叫竇爾敦……

甲:哦對對對那大花臉麼……我的竇爾敦……

刨根問底這種表演方法最重要的是雙方演員要注意表演節奏,追問方開始時要表現出欲擒故縱或暫時不明就裡的狀態,在被追問方逐漸難以自圓其說的情況下開始窮追猛打,直至達到讓對方徹底理屈詞窮、惱羞成怒或被迫甘拜下風的目的。追問者一上來就不依不饒,擺出一副居高臨下勝券在握的姿態,是會極大削弱這種包袱兒手法的表現力的。

十四.強詞奪理,尋機爭辯:

相聲中的角色(多為甲)在對某個論點的描述中陷入被動時,對別人的問題、看法、意見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反客為主,以一副近乎無賴的嘴臉百般推脫狡辯,直到以對方或自己理屈詞窮而告一段落。如《文武雙全》的墊話中:

甲:我,大學生!

乙:真沒看出來。您是哪個大學的啊?

甲:啊?

乙:我問您是哪個大學的啊?

甲:啊……

乙:怎麼沒下文了?哎哎……您不是大學的麼?

甲:對呀!

乙:我問問您哪個大學的?

甲:管著嗎?你問的著麼?我跟你不過那個!

乙:這有什麼過不過的……我這不是關心您……

甲:用你?抬槓學能耐!

乙:問這麼一句我學什麼能耐啊?我這是好意啊,給您揚名……

甲:我?……清華的……

乙:害什麼臊啊?沒自信了這人都……清華,清華池的?

甲:呸!清華池是澡堂子!

乙:我知道!

甲:你說的是虎坊橋那兒!我們……我們是在湖廣會館對過兒!

乙:一樣麼那不是!

甲:不一樣……我們……我們是在那池子後邊……"

強詞奪理"和"刨根問底"有對立統一的關係,都是由於一方漏出了破綻而引發的爭議並從中引起笑料,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後者主動權在詰問者手裡,被質疑者始終處於尷尬和環顧左右而言它的處境中,看似還有辯解和脫逃的餘地,實則是越來越被動;而前者則是被質疑者在無路可退、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一種"破釜沉舟"甚至"狗急跳牆"式的反應。最終選擇哪種方法還是要看作品中捧逗兩人在表演中所傳達的現實場景到了什麼地步,只有到了無理可狡的時候才適合用"強詞奪理"這種方法,否則會給觀眾"胳肢人"的生硬感覺,失去了所塑造相聲角色的應有韻味。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十五.自吹自擂、大言不慚:

吹噓是相聲包袱兒中經常運用的方法,分為吹捧和自吹自擂兩種方式,前者表現為順情說好話,通過對捧哏或特定角色的阿諛奉承表現人物虛偽、諂媚的性格,並讓觀眾從鄙視中產生可笑的包袱兒效果。郭德綱基本沒有采取過這種方式,因為他的搭檔基本都是在他的"砸掛"攻勢下"掙扎求存"的。因此在吹捧這種方式的使用上,郭還是運用"自吹自擂"的方式更加得心應手,無論是得意忘形的大言不慚,還是不可一世的賣相做派,都讓觀眾忍俊不禁,這樣的包袱兒在他的段子裡可謂俯拾皆是。如《雙唱快板》開場:

甲:今天是相聲專場。我很高興啊,這麼多人喜歡相聲,喜歡曲藝,好事兒啊!我代表藝術界啊,謝謝各位啊!謝謝!

乙:您等等……

甲:三樓的朋友們,謝謝啊!

乙:有三樓麼這兒?您先別忙謝,您憑什麼您就代表藝術界?您是個幹嗎的?

甲:你……你不認識我?

乙:我看著面生!

甲:你多大歲數?

乙:26……

甲:白活26年哪?

乙:這怎麼說話呢?

甲:你真不認識我?

乙:不認識?

甲:你跟我鬧啊……

乙:咱比玩笑……

甲:邪行啊……我藝術家……我藝術家一個多禮拜了!

乙:這藝術家還有論禮拜當的哪?

……至於《賣吊票》裡聽說郭年糕要唱戲,武漢空了、上海觀眾趴黃浦江邊上哭、拉登都來捧場等等,越吹越懸,大家更是耳熟能詳了。這種包袱兒抖響了不能離開"刨",也就是對吹噓內容的否定,有的是逗哏自己不能自圓其說了,有的需要捧哏不失時機的"賣"或者"踹",揭露逗哏吹牛的嘴臉,不能總是隻吹不刨,否則聽眾就疲了。就像吹氣球,吹到一定程度肯定要爆一樣,掌握何時"吹爆",產生笑料兒,這就要看相聲作者和表演者的技巧了。

十六.詞彙羅列、口若懸河:

表現方式多以"貫口"形式出現,多是表現一些假行家用一些似懂非懂的新名詞堆砌表現自己多知多懂,或者是為了忽悠捧哏而誇大其詞,虛張聲勢,帶來笑料。郭德綱的相聲中他的《口吐蓮花》中就有這種表現手法:

甲:高科技的東西——口吐蓮花,我教給你。原來沒有,現在新興的。

乙:那您給介紹介紹……

甲:這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利用光電子等離技術把視頻橫向分解之後,醫學上臨床用於盲腸炎和眼睫毛炎的早期治療,它的英語分解式,它的分子結構化學應用,它的全稱叫玩你玩你玩你……

乙:……

詞彙羅列和一般意義上的如貫口如《報菜名》等表現手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刻畫相聲段子中人物性格的,是抖包袱引人發笑的;後者多是體現演員口齒和臺詞功力的,是要"好兒"的。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十七.岔說串唱、滑稽模仿:

這在相聲的"說學逗唱"裡佔個學字。先說"岔說串唱"。岔說用的是打岔的手法,在學的過程中突發奇想,張冠李戴使人感覺牛頭不對馬嘴;串唱,是在仿學戲曲、歌曲演唱時,或者串調或者改變歌詞,造成包袱兒。這種包袱兒既要仿學得有模有樣兒,又要在不經意間劍走偏鋒,製造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不是靠譁眾取寵、醜態百出來博取廉價的笑聲。如郭德綱表演的《學電臺》中的"岔說":

甲:前不久,舉行了一次京劇大賽——超級"老"生……

乙:老生啊?

甲: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先生激動地說:我喜歡這樣的活動。我們聚在一起參加這個比賽,就是為了比一比唱功,為此我決定改名為周(比唱)筆暢……

乙:好麼!

甲:京劇表演藝術家李萬春先生參加了這次活動,他在《野豬林》中的一段"大雪飛"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先生參賽的當天大雨傾盆,李先生深有感觸地說:我喜歡雨,為了紀念今天這個難忘的時刻,我想把"大雪飛"改成"大雨飛",我也不叫李萬春了,改叫李雨(宇)春吧……

乙:是啊?……

"串唱"如郭演唱太平歌詞《單刀會》,于謙為其擊掌相和。

甲:……上寫著魯肅頓首拜,拜上了亭侯的虎駕前。

我在江邊設擺一小宴,約請亭侯來到了這邊。

你若是來你是真君子,你若是不來怎稱三國的將魁元?

關雲長看罷了沖沖怒,罵了聲賊子你叫于謙……

乙:別唱了!我這兒還給您拍板兒哪!

……再說"滑稽模仿"。這就是模仿秀的功夫了,主要模仿的是特定對象的人。郭德綱很善於此道,不但惟妙惟肖,尤其喜歡用誇張的方法把模仿人物的特點放大,甚至成為這個人物的標誌,因此能讓熟悉的觀眾樂不可支。如《我要上春晚》中模仿馮鞏的那句"觀眾朋友,我想死你們了";誇張地模仿李菁語調的那句"我的媽呀,太刺激了!"……等等。

十八.新編俚語,妙語連珠:

俚語是流傳在民眾之間的一種語言藝術。通俗活潑,生動形象,詼諧滑稽,耐人尋味。在相聲的創作過程中,一方面要積極地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如飢似渴地蒐集類似的經典妙語,作為自己的相聲素材,同時也應該從生活出發,不斷加工、創作新俚語,充實到相聲作品中,猶如正餐大宴中的清口小菜,雖然可能只是隻言片語,卻可能讓人回味無窮。郭德綱在這方面的天分可以說在目前的相聲界都是無出其右的,甚至已經被編纂為"郭德綱語錄"廣為流傳了,例如:

逮個蛤蟆擠出腦白金來……

于謙,好人哪,提起這個人哪,呸!……

哪說理去……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瘦得跟羊蠍子似的……

這種俚語,往往是先到先得,誰先表演出來了算誰的,其他的相聲演員抄襲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原版的印象會很深刻,"盜版者"使用效果一般不會太好,甚至會給人拾人牙慧的感覺。因此可以打上鮮明的表演者烙印。

相聲搞笑奧秘在哪裡?看看包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