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近日,一組圖片顯示,解放軍對老將紅箭-73反坦克導彈進行了再一次升級。具體型號未知,這裡姑且稱之為紅箭-73D改(之所以稱為紅箭-73E,因為E有外貿的意思,容易混淆)。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可以看到這款紅箭-73D的改進型號,彈體沒有太大變化

可以看到這款紅箭-73D的改進型號,彈體沒有太大變化,主要變化在瞄準機構,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大幅縮小了大小。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圖為原版紅箭-73C/D的瞄準機構,可以以戰士的頭部作為對比,可見其大小。

紅箭-73在步兵使用的時候一般為兩個人一組,一個人揹著導彈,另一個人揹著瞄準機構。兩個箱子就可以裝下整套系統,攜帶算是非常方便了。這樣一個班八個人可以帶四套,而紅箭-8一個班只能帶兩套。升級後的紅箭-73D威力和紅箭-8還差不多,紅箭-8B打得穿的紅箭-73D也能打穿,紅箭-8B打不穿的紅箭-73D也打不穿。相比之下部隊自然選擇紅箭-73D。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某女子反坦克導彈班正在部署,長條裝的是裝導彈的,方形的是瞄準機構。

紅箭-73由於操作簡單,攜行方便(相對於沉重的紅箭-8來說),庫存量大,便於升級改裝,在解放軍中仍然大量服役,除了步兵還普遍裝載在各型裝甲車上。目前解放軍自用型號都是紅箭-73C/D,性能已經不是最早的第一代反彈坦克導彈了,已經升格為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不過由於其設計年的較早,還是有一定的先天不足,即便是經過了改裝性能方面也難以對付現在主流的三代半坦克。解放軍對其的定位是攻堅武器,順帶打打二代坦克和輕型裝甲車。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西部地區的解放軍部隊裝備了很多紅箭-73D(山地部隊)

西部地區的解放軍部隊裝備了很多紅箭-73D(山地部隊),主要就是為了對付潛在敵人修的碉堡,當然面對印軍的T-72M1也能打一打。另外注意這個部署方式,導彈在發射手前面一段距離,兩者並不在同一陣地上。

這樣的話就對紅箭-73D導彈的隱蔽性提出了要求,攻堅武器最大的問題就是開火之後目標明顯,容易招來敵方的火力壓制。紅箭-73D雖然能夠把發射陣地和瞄準機構分別部署兩處來增強隱蔽性,但是一旦開火,導彈發射所產生的火光還是會吸引到敵方的注意,加上紅箭-73由於原始設計問題飛行速度較慢,這就給了敵人更多搜索發射手的機會。

紅箭-73D雖然經過了改進,不再需要發射手手動操縱導彈飛行,但是仍然需要一直瞄準目標來確保命中。這個時候如果敵方朝著大概方向一輪機槍掃射,輕則導彈失準,重則造成發射手傷亡,所以降低發射手被發現的幾率成為了重中之重。紅箭-8不被部隊歡迎就有個原因是其必須跪姿發射,火線較高。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紅箭-8本身頗為巨大,隱蔽困難

導彈基本上已經改無可改了,重點就在瞄準機構上,紅箭-73C/D現在這個瞄準機構研發時間較早,至少2006年就有了,和紅箭-8的瞄準機構有一定關係。當時技術水平不高,集成能力不行,所以安裝了上兩個巨大的光學通道,上面的那個窗口是可變焦的CCD成像通道,下面是光學瞄準通道,沒有夜視能力,如果需要可以臨時安裝。體積較大,重量也比較沉。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早年素材中的瞄準機構,這個彈體還沒有串聯破甲戰鬥部,至少是紅箭-73B了。

隨著技術的進步,解放軍的系統集成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新一代反坦克導彈上,瞄準機構已經變得很小了,比如紅箭-11的瞄準機構就比較小。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紅箭-11反坦克導彈瞄準機構非常小巧。

對比之下,筆者猜測這個改進型的紅箭-73D採用了部分紅箭-11的技術進行了再次升級,尤其是頂端那個新型綜合成像通道,和紅箭-11左側那個有幾分相似。有說法是OLED成像通道(帶著保護罩,不拿下來無從得知具體細節)。新的紅箭-73D改進型取消了原本的光學通道,通過OLED給射手視頻,同時可以顯示各種發射制導信息。所以制導裝置體積重量大大縮小。可以注意到圖片左側兩名士兵中間的箱子都比女子反坦克導彈班背的那個小了不少。

這樣不但紅箭-73的部署使用更加靈活,還降低了火線高度,提高了隱蔽性。在開火之後敵人尋找發射手也會更加困難,進而提高了反坦克導彈的命中率,保護了發射手。

不過可能有的讀者還會有疑問:紅箭-12都能出口了,紅箭-11都開始裝備部隊了,為什麼還要繼續改紅箭-73?這是因為新裝備列裝不是一蹴而就,新裝備從生產出來到裝備部隊接裝再到部隊形成戰鬥力,這需要時間。這還不包括因為新武器而導致的戰術變化,畢竟"技術決定戰術"。

相比之下用新武器的部分技術來升級已有武器,則可以短時間裡快速提高部隊戰鬥力速,雖然提高並沒有新武器大規模裝備那麼大,但是勝在性價比高,部隊幾乎不用付出時間和再訓練上的額外成本,價格上也更實惠。可以理解為某種過渡產品,用來彌補新武器和舊武器換裝期間的空白,進而讓裝備水平平滑的過渡。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96坦克某種程度上就是類似這一角色的武器,只是最後過渡過渡就過渡成了主力

就連美國陸軍也開始尋找一種低風險和經濟性方面的平衡,而非一味尋求在什麼高精尖武器上的"一蹴而就"的武器升級方案。美國陸軍這一套有時候被稱為"低成本、低風險的成熟技術與微創新相結合"。

看來中美兩家陸軍都不富裕啊……

“老將”再升級!紅箭-73D反坦克導彈,未來或成為解放軍攻堅利器

不過未來解放軍單兵反坦克導彈肯定是紅箭-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