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詞柳三變,衣帶漸寬終不悔!


奉旨填詞柳三變,衣帶漸寬終不悔!

詞始於南北朝,唐時有發展,五代開始盛行,直到北宋達到鼎盛之期。而在宋詞的王國裡,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好像李白之於唐詩一樣重要,那就是關鍵人物柳永。

柳永的詞究竟多有名呢?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凡有井水處,必有柳詞”。大白話的意思,就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柳永的詞。在也說明詞在當時有多流行,對民間生活影響巨大。

奉旨填詞柳三變,衣帶漸寬終不悔!

柳永的詞,語言通俗,音律諧婉。柳永更擅長多情之詞。並能夠直抒胸意,如他寫的這些詩句:

“楊柳岸曉風殘月”是離情。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賞情。 “亂灑衰荷,顆顆珍珠雨”是孤情。 “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是 雅情。 “願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餘深意”是狎情。 “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 隱隱兩三煙樹”是傷情。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是專情。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是灑脫的情。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是羈旅的情。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淒涼的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堅守的情。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是念懷的情。

從這些詞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多情的柳永,無奈的柳永。而我最喜歡他的一首詞,便是《八聲甘州》。它格調高,不能跟常調而論。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全詞一氣而成,沒有停頓,感情從一開始就越溢而出。如果要將宋詞比作現在的流行歌曲,哪個天王可比肩呢?我想只有周杰倫+劉德華了。只是柳永的命運更坎坷一些。

奉旨填詞柳三變,衣帶漸寬終不悔!

柳永一身追求功名,在他18歲時,就以一首《望海潮 東南形勝》而紅,柳永這首初出茅廬之作傳唱千年,如今仍然可以作為宣傳杭州美景的名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不過柳永追求功名之路,並不順暢。據說是,是因為他的詞太有影響力了。他曾寫出“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在煙花巷陌傳唱。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夫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當他的卷子呈到皇帝時,被 宋真宗於是御筆一揮:“且去填詞”——柳永!留下一個奉旨填詞的差事了。

柳永官場之路不受歡迎,卻在哪個時代的妓女身上找到了歸宿。以這一首詞可見一般。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藹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奉旨填詞柳三變,衣帶漸寬終不悔!

人世真是這樣,可以容你多情多浪漫,也許你多悲悽多冷清,而這一詞就能最好說明。大家都知道柳永留戀風月場所,所以寫得大多是豔詞。但是當他走心,寫上一首痴情之詞時,卻也能成為千古絕唱。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詞得最後一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從而成為絕唱。就連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也道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鵲踏枝》),

第二種境界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出自宋朝柳永的《蝶戀花》),

第三種境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

想想柳永的形象,他可以是博學多才,妙解音律的“才子詞人”,他也可是“淺斟低唱”,“怪膽狂情”的勾欄浪子,他也可是偎倚紅翠,一鶴沖天 的白衣卿相。所以,官場上的失意,生活上的不同經歷,造就了柳永對美的追求和對百姓生活的情同感受,從而讓他贏得了更多的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