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歷史文化宣傳片。當時真得是國仇家恨都一起來了。多少人因為戰爭,學業、學術、命運發生了改變。當時,求學是真不容易啊!偌大的華北,居然容不下一張課桌。千里遷徙,遷到大後方,書沒了實驗器材沒了學校沒了,但只要人還在,求學之心還在,學校就還在。鄭天挺那段也是不容易啊!有時間真應該把這些人的回憶錄都拿出來,好好讀一遍,感受感受他們當年的風骨和志氣。錢穆《國史大綱》也算是向死而生吧!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原來是中國大學領導者的第三代,漲知識。吳大猷也太牛了吧,培養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陶元逵太可惜了,生生飢寒交迫而死。再次證明牛人都是扎堆出現的,不存在孤掌難鳴一說。
在那個幾千年未遇的危急年代,黃鐘譭棄,瓦釜雷鳴,從衡嶽瀟湘一路顛沛,迢迢千里的路程,興奮多變的時代,富壯向榮的年歲,大師星布,浩篇充棟。“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西南聯大在存亡之際以一個特殊的存在,達到了修身與治學的精神高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也許他們怎麼也不曾想到,會在今後的浩劫中四散,命運不一,是否懷念當初篤定的浪漫與自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熱淚盈眶,唏噓不已。風骨不再,斯文難繼。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一代士人,風骨錚錚;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戰火硝煙、奔徙流離中的救亡圖存、絃歌不輟,雖然總有戰爭、饑饉、貧瘠、死亡的陰影環伺左右,但也可見每個人的清白自守、驕傲自持、發憤自強,那是一代人永遠的未央之歌。一再感慨那真是一個星光燦爛的時代啊,每個人都值得大書特書,目前的篇幅還是太侷限。配樂太動聽,每次聽到《也許》都要淚眼汪汪。
西南聯大註定是不平凡的存在。面臨民族危機的時候,軍人守護的是領土和主權,而他們守護的則是中國的悠久文化。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因為它可以經過戰火和歲月的洗禮,依然屹立不倒。亂世之中的錚錚鐵骨,凌駕於戰火之上的精神高度。讀的書越多,越是能發覺他們的偉大之處。西南聯大,不能忘記。第一集,以蔣夢麟《西潮》始,以馮友蘭《西南聯大碑文》終;第二集,以《吳宓日記》始,以聞一多《也許》終;第三集,以沈從文《邊城》始,以鹿橋《未央歌》終;第四集,以金嶽霖《論道》始,以穆旦《森林之魅》終;第五集,以馮至《昆明往事》始,以馮友蘭《西南聯大碑文》終。西南聯大師生的文字與這段歷史融合在了一起。第三集,當《未央歌》的開頭在紀錄片中被朗誦出來時,當黃舒駿的歌被當做背景,而影像中閃現的是一位位聯大的學生時。真是一個大師扎堆的年代,看完莫名感動,也很是慚愧。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們雖然歷經磨難卻充滿理想,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們既擁有著人格獨立,敢於批評的錚錚風骨,也有著不懼清貧,甘於奉獻,潛心研究的謙謙風度。高山仰止,景行景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聯大精神,永遠未央。心神往之的一段歷史,務實又浪漫,艱苦而又活潑,大師星布,浩篇充棟,可是聯想到他們在浩劫中四散,命運不一。辦大學就是要民主,自由”。我在想,促成西南聯大的因素裡,除了優秀的教師之外,是否也有政府的未乾預。時代劇變,風急雨驟;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華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西山滄滄,滇水茫茫,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嶽瀟湘。西南聯大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表徵著一個民族在面臨存亡絕續臨界點時,所能達到的精神高度。“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真正的亂世佳人。老先生們的名字起得都太好了~時勢造英雄,當時所謂時代巨輪上的小齒輪們,如今看來則是人類歷史長河中顆顆璀璨的星。特定時期當為人傑和一心報國的志向早已被時代的洪流沖刷殆盡。在我們抱怨著如今的社會如何浮躁如何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看看老先生們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播灑熱血,苦中作樂,多少該反思反思自己。戰火之中,大師雲集的鎏金歲月,心神往之。轉一位豆友的評論,“群星閃耀,大師雲集,一個在戰亂與貧窮中盛放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榮光年代,崇尚科學民主的氣氛興盛,人文藝術百舸爭流,堪稱建構起近現代中國各行各業中流砥柱的脊樑,真乃“曠百世而難遇者哉”!”那樣的時代,是挺拔民族脊樑的時代,是呼喚民族靈魂的時代,是樹立民族自信的時代。值得用一部紀實去記錄當年為了民族之崛起而努力的精英。他們的貢獻,在戰火裡熱情燃燒,他們的勇氣,在歷史上節點上順承改革,他們的存在,在祖國需要時奮不顧身。
所以,那些名字我們記得: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那些校名至今榮光:國立清華,國立北大,私立南開。我之所以熱愛那個國破家亡、民族顛沛流離的時代,就是因為亂世之中有一批錚錚鐵骨,挺起了中國文化的脊樑。致敬偉大的時代 偉大的人 看的時候心裡一直在想電影【無問西東】裡的那段話:“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閱讀更多 窮的喝白開水8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