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強化人才支撐 譜寫振興篇章

今年以來,涇縣“三鄉工程”蓬勃興起,湧現出一批生長在農村、愛鄉村、懂農業的市場新生力量,使農村處處充滿“工匠精神”,讓鄉土活力再現,讓鄉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鄉村振興“照進現實”。

  在昌橋鄉就有這樣一位80後鄉村愛好者——王琪。王琪出生在涇縣昌橋鄉童疃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都是善良、樸實的農民。2015年懷著對家鄉的感情,王琪回鄉創業,在泉水丁衝組成立了涇鳴水產養殖家庭農場,對水蛭進行養殖。但創業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在創辦初期,由於缺乏養殖專業技術和經驗,加上對市場缺乏預見和把握,一年下來,王琪的水蛭養殖不僅沒帶來經濟效益,反而虧損了10萬餘元。

  “一經打擊就灰心洩氣的人,永遠是個失敗者。”王琪並沒有被當時的挫折擊敗,他毫不氣餒,把失敗當作磨練,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在父母和妻子的大力支持下,開始轉變思路,把握市場動向。2017年9月,懷揣著夢想和希望的王琪開始尋找適合播種的“田野”,經過四處走訪打聽,他來到昌橋鄉汪店村,得知那裡土地肥沃、農田眾多、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非常適合種植茭白,再加上距離205國道只有1.5公里的路程,交通區域優勢明顯,這就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今年年初,在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三鄉工程”的政策下,跟村委多次接觸,王琪成立了睿翱蔬菜水產專業合作社。同時向縣農委申請了20萬元農業“勸耕貸”授信資格,經過層層審核於5月份發放貸款。王琪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承包了土地530餘畝,共種植單季茭白80餘畝,雙季茭白430餘畝,還有部分不適合種植茭白的田用於種植水稻,開始了又一次向事業的巔峰衝刺。他勤於鑽研,通過閱讀大量關於茭白種植的書籍,結合當地水質、地形實際不斷地積累種殖經驗和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細心“餵養”,專心經營,他的種植事業逐漸有了起色。截至目前,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裡,合作社在汪店村共開出勞務工工資23萬餘元,帶動10餘戶貧困戶就業,不僅給他帶來了信心,也為當地的農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在涇縣還有很多像王琪一樣熱愛鄉村、投身鄉村、為鄉村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士,他們普遍事蹟突出,示範、引領、帶動著一批批農民朋友和有志之士,在廣闊的田野上大顯身手,繪畫鄉村美好藍圖。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投身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的美麗圖畫在不久的將來終會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