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已是不惑之年(第一篇)

初出茅廬,已是不惑之年(第一篇)

曾國藩(1811-1872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的荷葉塘(今湖南婁底雙峰縣大坪村),少時的曾國藩雖不算十分聰慧但也不至於地攤文學所述的那樣,我覺得他只是在當時同僚之間略顯平庸,奇才不及左宗棠,聰慧不及李鴻章,但他相人用人卻是非常的有眼光。後來組建湘軍、滅太平天國、平定捻軍、引進西方軍工無論哪一項都是功高至偉。

初出茅廬,已是不惑之年(第一篇)

曾國藩從二十八歲賜同進士出身才開始他一路扶搖直上的仕途,在當京官的這十幾年時間內,步步高昇,進入不惑之年的曾國藩已經身兼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等數職,這時他已經40歲了。如果繼續這樣走下去,或許現在我們也不知道曾國藩這個人,因為我們所知道的那個曾國藩,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曾剃頭"、是一個創建湘軍的統帥、是一個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的封疆大吏、是一個晉封一等毅勇侯的當朝第一漢臣。

初出茅廬,已是不惑之年(第一篇)

對於曾國藩早期的經歷,各種關於曾國藩的文學史書中也沒有太多的介紹,而他對後世的影響力主要還是在創建湘軍之後。曾國藩這個人是一個剛直不阿、嚴於律己、勤儉節約的一代聖賢。自古一個剛直不阿的人官場不會好到哪裡去的,因為容易得罪人,曾國藩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在《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一奏書中直接指責咸豐帝的過失,氣的剛即位的咸豐帝怒摔之,要是換做其他君王,分分鐘砍頭也不見怪。連和皇帝對話都能直言,想必直男癌的曾國藩能活到組建湘軍,除了實幹家的身份,還與他的勤儉節約有關,畢竟想要扣你一個帽子還找不到一個好藉口。曾國藩年輕時候還有一些毛病,自負、輕浮,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憤青少年,別人都要按自己的要求做,以己律人,所以在官場中評價都不是太高。後來曾母去世,曾國藩回家守孝,正當此際,洪楊起事,造兵謀反,國家戰亂,於是有了後面曾國藩被引薦出山,建立湘軍等等豐功偉績。其實曾國藩一生的兩次轉折點就在曾母和曾父去世的時候,曾母去世後曾國藩初建湘軍,曾父去世後,曾國藩離開前線戰事反倒好轉,曾國藩為人處世之態度也是此後才發生的大轉變。

初出茅廬,已是不惑之年(第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