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献礼70华诞(五)

鲤城法院【献礼70华诞】专题栏目,由通过入院工作时间长短的老、中、青三代干警的视角,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院人日常工作和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及其感受。本期讲述者是鲤城法院刑庭庭长王志平。

【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1990年我到鲤城法院工作,到现在已近快30年。30年如白驹过隙,我有幸亲身见证了共和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而我自身也在当中不断成长和提升。

【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No.1

忆往昔,闻着养猪场臭味上班

1990年8月从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当时的河市法庭上班。那时,法庭周边几乎全是农田,挨得最近的房子则是一处养猪场。上班的时候,经常可以闻到远处飘来的猪屎味。一到晚上,人住在法庭宿舍,农田的各种蚊子、飞蛾就往宿舍窜。此外,我那时饭量大容易饿,到了晚上饿得慌,然而整个镇上到了夜晚已是静悄悄,找不到一家还在营业的餐馆,最后只能自己在宿舍白水煮面填饱肚子。

办公条件简陋、收入也不高,但对刚走出校园的我们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交通还不是很便利,庭里有两辆办公的摩托车,去乡下调查取证,我就骑上摩托车,在灰尘满天的土路上一路飞奔,抑或是在险峻的山路上缓慢前进。有时道路不好开车,我们就扛着国徽,下乡进村巡回审理案件,就这样几乎走遍了双阳、河市、马甲等乡镇。

这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办案做法,对初出校园的我来说,很很受教育,很受锻炼,让我明白,办好一个案件,得深入了解案件背后的情况,也锻炼我严谨求实的办案作风。

如今的河市法庭,已是洛江法院的派出法庭,法庭周围也是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法庭也配备警车,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下乡会被雨淋湿了。但每每想起那段青葱岁月、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仍心潮澎湃。

【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90年代的王志平

No.2

在执行庭三进三出

叹执行手段飞跃提升

1997年,泉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部分同事调整到丰泽法院和洛江法院,我仍留在鲤城法院工作至今。从1994年到2008年,我在执行庭“三进三出”,深刻地感受到执行的变化。

20多年前的执行,要找被执行人及被执行人的财产,那是难上加难。先说找被执行人,那时若对方不出现,除了靠两只腿尽力去找以外,办法实在不多。而如今,法院可以采取给被执行人上边控措施、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列入失信黑名单,被执行人的出行、贷款、消费等都将受到限制,一些被执行人不得不主动到法院缴清执行款。此外,法院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媒介刊登悬赏公告,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去寻找,真可谓今时不同往日。

再说查找财产。以前要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真是辛苦,持着协助调查函,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跑,一家银行一家银行走,往往跑断腿了还效果不佳,费力费时。如今法院和银行、住建等部门建立了点对点查控系统,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通过该系统,鼠标一点,就很容易查到被执行人的财产并进行划扣,执行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2001年,王志平与执行庭同事的合影

No.3

看今朝,扫黑除恶重担在肩

从2012年至今,我担任刑事审判庭庭长。刑庭承担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作为刑庭庭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尤其是2018年开始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丝毫不得马虎。为了审理好每一件涉黑涉恶案件,我与同事经常在午间、夜晚加班探讨案情,研究新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

在审理赵某、梁某等9人涉嫌犯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一案时,我与合议庭成员先是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和被告人辩护律师的沟通协调,熟悉案情,提高审理效率;后又在审理阶段连续两个周末加班加点,梳理案件疑点难点,将该案18份卷宗吃透。经过审理,赵某、梁某等9人因犯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二个月至二年不等,得到了应有的法律严惩。而该案从立案到宣判,仅仅用时15天。

【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该案宣判现场

今年年初,刑庭被泉州中院授予2018年度集体三等功,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作为刑事法官,我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身先士卒,为打赢扫黑除恶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献礼70华诞】王志平:重担在肩,公平在心,与法同行三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