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说圆觉经之九

上一回佛说如来圆觉清净,本来没有修行者和修行这回事。这样众生性自清净无染,为何又染污迷闷不入清净呢?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问佛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关键,不然众生修行,都是积雪为粮,空自白忙一趟。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本起无明,这样错认虚妄之身心为我,如同天空错认云雾为自己一样。错认之后,以这个错认的虚妄身心为主宰,遇到顺心的就爱,遇到不顺心的就憎,如此造业流转,所以染污而不明清净自性。

然后由此爱憎之心,去追求解脱,追求证悟涅槃,反而更加重这个虚妄身心,滋润无明,因为执着我能入清净觉,反而成为障碍。执我未忘,就无法破无明,凡夫动念随念随境而转,二乘息念不随境迁,都处于迷闷之中,未入清净觉地。

为何这么说?从无始以来,错认无明为自己的主宰,这是迷闷的根源,一切众生身心等性都是无明,无明不法自断无明,就如同人无法断掉自己的命一样。既已错认主宰,外境就会出现顺逆之差别,内心就会起爱憎之想法。以此爱憎心去求佛道,怎么能成道,反而是润养无明。

举例来说,一棵树倒下死去,你撇过就忘完全无感。每天都有多少陌生人离开这个世界,你也完全无感。熟悉的人离世,你会伤感。亲人离世,你会伤心不已。自己有一天会去世,对这个你估计恐惧或不敢想像。这些人和事物来来去去,为啥会有这些差别?就是因为错认这个身心为自己。当明白真性之后,自己的去世就如同身边的树倒下去世一样,稀松平常。天空一直在,云雾来来去去,起起落落,天空又何曾生灭呢?

佛接下来重点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很清晰地说出了处无明之中的表现。

众生心所亲证的各种状态都是我相,即都是无明之假我的表现形态。饮饿、快乐、烦恼和静这自然都是我的一种表现,即是我相。修行者不断亲证的各种增界也是我相,即使是毕竟了知清净涅槃,到了如来的境界,仍然是无明之我的一种表现,仍是我相。通俗来说,人修行跳出三界外,成为太亿金仙,所亲证的境界跟凡人自然差别很大,但仍是无明之我的一种表现,还是我相。

众生心悟到一种境界或状态,虽未亲证,但这是人相,是人的一种表现。人心不足,总想体验不同的状态,只要有一丝悟心,即俱人相。古人说的将心待悟,即是人相。

当众生明白了,所有亲证的境界是虚妄,所有悟到的也是虚妄,即达到了古人所说的能所两忘,这时候想出离这个妄境,跟佛一样觉了,此觉了之心即是众生相。看到佛的境界,这也是证悟达不到境界,所以取名为众生相。

当众生心照清净,照见觉了成佛之心也是虚幻,我、人、众生皆如跳动的灰尘,如同尘垢。这仍未觉,只是寿者相。命根未断,也叫涅槃相。眼中有月亮,就未到月中,心中有涅槃,尚未涅槃。

佛说,末世众生如果不了断四相,虽勤苦修道,终不能成一切圣果。因此叫正法末世。错认无明我为主宰,让之有证有悟,让之涅槃,则如同认贼为子,努力积的财宝都被他拿去,终无所获。爱无明之我,就爱涅槃,也憎生死,不断此无明爱根,始终不能解脱。

末世众生修习菩提的人,以为自己证得了,以为清净了,事实上并不能尽我相的根本,其实并没有解脱。可以简单验证一下。如果有人赞叹他的修行之法,就生出欢喜来,想去开渡他,反之如果有人诽谤他的境界,就生出嗔恨来。如此就能知道无明我坚固,我相仍在,并未清净。如果真证了涅槃,我相必无,我即不有,何来赞毁?只要有我的说法,我还没有断掉,有众生的说法,众生相也未断掉,有寿者涅槃的说法,即未真正涅槃。

末世众生,为错认的主宰努力,虽勤苦精进,只是增益了无明,加重了病情,不能入清净觉地。不了四相,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或者有人自认为证得,但见胜进者,比他更强的人,就心生嫉妒,由此可见未断我见,不能入清净觉地。

末生众生将心待悟,希望成道,这样广求经解,只是增加了多闻,增长了我见,非真修。而是应当发勇猛决心,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对境不生贪嗔爱慢谄曲嫉妒,无彼无我也无恩爱,如此渐次修行,反之若有所求,或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原文如下: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演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刹,先去贪嗔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